为何苏锡常三市全域经济差距很大城区经济却基本相当?

为何苏锡常三市全域经济差距很大城区经济却基本相当?

近日,媒体上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看待苏锡常三市市区GDP相当?对此,回答也很多,关注者也很多。下面,笔者也就这个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对于苏锡常三个地区来说,从八十年代开始,就已经出现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正是这种你追我赶,也使得苏锡常三市在全域经济方面差距很大、城区经济却基本相当的格局。

从苏锡常三市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历来看,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常州引领阶段。这主要体现在八十年代,常州扮演了苏南领军城市。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常州,一度被称为“小上海”,经济增长速度也明显快于苏州和无锡,是全国“明星城市”。纺织品是常州的龙头产品,全国的优质纺织都集中在常州,甚至超过了上海。所以,那段时间的常州,被称作为纺织城。不仅如此,还带动了镇江南部丹阳的部分地区,使那边的乡镇也都搞起了纺织品。同时,常州的轻工产品也不错,影响也很大,如金狮自行车,当时就非常出名。

第二阶段,无锡引领阶段。这主要体现在了九十年代,无锡因为“顶风”投资了一批项目,如小诺霉素、小天鹅洗衣机以及钢铁厂等,甚至当时的无锡市市长还被中央点名批评。但是,正是这些投资项目,让无锡成为了苏南的领军城市,经济一度把其他两个城市拉下了一段距离。而那段时间,无锡的城区经济实力相当强,且上市公司很多。

第三阶段,苏州引领阶段。大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苏州就逐步开始引领苏南地区了,直到现在,仍然是苏南的引领城市,也是江苏的引领城市。所以,苏州也是苏南引领时间最长的市,其主要原因,就是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建设,以及下辖县的经济快速增长,超过了无锡,把常州越拉越远。

那么,如何来看苏锡常三市的经济总量呢,如果用同为苏南城市的镇江做参照物的话,苏锡常加南京与镇江的经济关系就是,常州的经济总量是镇江的两倍,无锡是镇江的三倍,南京是镇江的四倍,苏州是镇江的五倍,且这种关系已经维持了很多年。虽然这不是贬低镇江市,因为镇江市是江苏最小的城市,人口少,面积小。但也从一个层面说明,苏南地区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包括苏州与常州之间,也已经没法相比。而在八十年代初期,苏州与镇江、常州的经济都差不多。

从城区经济来说,按理,无锡的经济实力应当好于苏州和常州,为什么反而是三个城市中总量最小的呢?原因应当在于,苏州把吴江、吴中和工业园区都算进来了,特别是吴江和吴中,影响很大。常州则把武进和金坛也拉进来了,武进的经济总量很大。无锡最好的江阴则没有能够拉进来做城区,宜兴也在城区经济之外。自然,也就比不上其他两个地区了。实际情况是,无锡真正的城区经济还是不错的,是比较强的。无锡与苏州的差距,主要是所辖县市,常州更是将武进和金坛拉为城区后,就只剩下一个经济并不发达,或者说与苏州、无锡两地县市差距比较大的溧阳了。所以,整体实力相差很大,并已经被南通超过。

从总体上讲,苏锡常之间,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旗鼓相当的格局,尤其是常州,已经很难再与苏锡匹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