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盛时期的乾隆时代,为何不向俄罗斯用兵,收复西伯利亚?

一路收获一路精彩

因为乾隆时期与沙俄争夺的窗口已经非常狭窄,双方争夺的范围已经非常有限。

什么意思呢?此时的清朝和沙俄已经进行了多次交锋,明确了很多边界,在乾隆时期双方能够讨价还价和来回争夺的未定边界只剩下新疆及以西的中亚地区。

清朝和沙俄的交锋,共分为三个阶段:

1、东线——康熙时期

1689年,经过清俄两次雅克萨之战后,清朝和沙俄在尼布楚城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雅克萨之战是清朝取得的对俄战争的胜利,将沙俄势力从黑龙江流域彻底逐出,确定了清朝对外兴安岭地区的宗主权,这为《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打下了基础。

谈判初期,清朝代表索额图主张以勒拿河作为中俄的界河,结果被传教士透露底线,最后清朝只能以外兴安岭作为界山。

虽然清朝有所损失和妥协,但是有力遏制了沙俄在东线的入侵,确定了东线的中俄边界。

2、中线——雍正时期

东线的南侵被遏制后,沙俄将主要精力放在中线的贝加尔湖地区,这里是漠北蒙古土谢图部的游牧区域,被沙俄侵占。土谢图部的南边,是喀尔喀蒙古的游牧区域,也就是外蒙古。

此时的漠西蒙古准噶尔部也在不断东侵,首领噶尔丹一心想要攻占北京,恢复大元帝国,因此喀尔喀蒙古形势越来越危急。

在沙俄和噶尔丹的围困下,最终喀尔喀蒙古决定投靠清朝。1691年,康熙皇帝在多伦诺尔举行会盟,史称多伦会盟,正式将喀尔喀蒙古纳入清朝的统治版图。

喀尔喀蒙古归降后,和沙俄的矛盾成为清朝和沙俄的矛盾,康熙两次击败噶尔丹,稳定了喀尔喀局势,与沙俄形成对峙。

1727年,清朝和沙俄在北京签订《恰克图条约》,对中俄中段边界做出了明确规定,条约规定东起额尔古纳河,中经恰克图附近的楚库河,西迄唐努乌梁海地区西北角的沙毕纳伊岭的边界走向,作为中俄中段两国边界。

很多人说条约将贝加尔湖以南十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割让沙俄,但实际上这片土地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就已经被沙俄侵占。

《恰克图条约》和《尼布楚条约》一样,明确了中俄中段的边界,为遏制沙俄在蒙古地区的南侵提供了保障。

3、西线——乾隆时期

1757年,准噶尔汗国内部爆发大规模天花,清朝趁机出兵,彻底消灭了准噶尔汗国。

早在康熙年间,沙俄就在背后鼓动准噶尔进攻清朝,康熙两次击败噶尔丹且收复了被准噶尔入侵的西藏,雍正时期年羹尧又收复了青海,乾隆时期只剩下新疆以及中亚地区被准噶尔占据。

而消灭准噶尔后,清朝又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彻底稳固了在新疆的统治,乾隆皇帝志得意满,将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

新疆,以及新疆以西的中亚地区,是中俄争夺的最后战场。

从《恰克图条约》签订后,沙俄不得不再次将主要精力西移,将南下的地区选在中亚,逐步侵占哈萨克、浩罕等清朝藩属国。

此时的清朝,虽然国力强盛,但是越往西,清朝的控制能力就越弱,而相应的,越往西就越靠近他们的统治核心,因此沙俄的控制力就越强。

所以在没有了东段和中段争夺的可能后,远在北京3000公里外的新疆,就更没有能力对沙俄发起绝地反击了。

事实上,彻底消灭准噶尔汗国,继承准噶尔的土地,已经是清朝在西线取得的巨大胜利。换句话说,清朝能守住新疆地区,已经很不错,如果强行北上和已经侵占和经营西伯利亚达200年之久的沙俄进行争夺,清朝的胜算实在不大。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您的关注!


静Yes

乾隆能将大小和卓的叛乱平定已经可以了,要是出兵西伯利亚简直是在作死。康熙和雍正都没办成的事就不要难为乾隆了。

先看沙俄为什么东扩

明清之交的时候,正是俄罗斯帝国东扩到东西伯利亚的时候。沙俄是一个侵略性极强的国家,当时不仅在蚕食西伯利亚的土地,还在打欧洲邻国的主意。

实际上,由于常年战争,沙俄的财政状况非常恶劣。在这以时刻,东方传来了好消息。乌拉尔山以东出产的貂皮、狐皮以几乎零成本被沙俄获得,这些珍贵的皮毛转手就在欧洲卖出了高价。所以,沙俄帝国开始有计划向东扩张,以获得更多的皮毛来缓解财政赤字。于是,西伯利亚地区逐渐归于沙俄的管制之下,而大量的皮毛被搜集起来供应到莫斯科,据说皮毛所产生的利润最多曾经占到沙俄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而这些收入又被沙俄拿来购买武器,训练军队,用于对外扩张!

所以,沙俄对西伯利亚的侵略除了对土地天生的扩张欲之外,还被巨大的经济利益所驱使!

沙俄很难缠,大清很无奈

到康熙年间,沙俄除了侵入黑龙江流域之外,在贝加尔湖一带也修建了众多城堡。其中很多城堡,在沙俄移民的建设下,成了侵略大清的桥头堡。比如著名的工业城市伊尔库兹克,就是由康熙年间建立在这里的一座堡垒发展而来。沙俄就是靠着这些坚固的堡垒不断蚕食着西伯利亚,而随后的移民为控制当地提供了支持。

而在临近沙俄边境的清朝一方,却是人烟稀少的不毛之地。以东北为例,几乎整个清朝都严禁中原人去东北移民,导致这里面临沙俄侵略的时候,难以得到足够的人力和物资方面的支持!所以,清朝对沙俄的反击往往规模很小。即便如此,对当地来说也是极大的负担。这样一来,能够保持住现有领土已经很难了,更不要说北上西伯利亚和沙俄争雄!

(清朝对沙俄侵略的反击)

雍正后双方开始以和平交流为主

在雍正登上皇位的时候,沙俄也在经历政权更替。双方都不愿意出现边境战争影响到政权稳定。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放下手中的武器,以和平的经济交往为主。对沙俄来说,垄断了与大清的路上贸易让他获利颇丰。对清朝来说,和平的北方边境能让他腾出手来解决国内麻烦。

(沙俄商队)

所以,从雍正之后100多年的时间里与沙俄的关系一直都不错。


历史风暴

乾隆时代并非清朝的鼎盛时代,而是被粉饰的盛世,是一个不断走下坡路的时代。


乾隆所谓的十全武功,我们不妨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这所谓的十功,其实严格来说也就只有八次战役而已。即1747—1776年间两次大小金川之战、1755年平定准噶尔达瓦齐部、1755—1757年平定准噶尔阿穆尔撒纳、1758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762—1769年清缅战争、1786—1788年平定台湾林爽文叛乱、1788—1789年安南之役、1790—1792年两征战廓尔喀。而且就是这些战役,多半也都是讳败扬胜的。



先说两次大小金川之战,清军面对总人口不满三万、武器装备极为原始的大小金川沿岸藏民,居然前后两次耗时七年,耗费帑七千余万两。这还不算,还被藏民干掉了张广泗、讷亲、阿尔泰、温福四员大臣,并付出三万余将士阵亡的惨重代价。哎,为了打这几点游牧民,动用数倍于敌的军队,而且还打了这么久,损失这么大。真佩服乾隆,还好意思把这个写出来。

我们接着来说清缅战争,这场战争其实根本没打赢,充其量算是和缅甸打了个平手,最后清朝花钱买个面子而已。要知道,当时清朝面对的对手,是刚和暹罗死磕完的缅甸。结果在这种情况下,6万多清军接连打了七年,却始终没能打败缅甸。最后只能与其议和,此后缅甸也只是名义上向清朝称臣而已。


再来说安南之役,这压根就是一场败仗。两广总督孙士毅奉命出兵安南,结果先胜后败,而且还是惨败,将士损失超过一半,大量的粮械火药丢失殆尽。

至于剩下那几场战争,如准噶尔、廓尔喀、大小和卓等,就其规模来说,不过就是些小打小闹而已。然而就是这些并不光彩的战果,居然都被乾隆拿出来炫耀。他在位期间的武功有多少,可见一斑啊。


试想想,就清军这种战力还好意思去西伯利亚?当年清军战力极盛时,与沙俄作战(雅克萨之战),前后打了两次,都是以优势兵力取胜。而对方还只是沙俄的武装民兵,连正规军都不算,并且在在遥远的远东地区与清军作战。但即便如此,清军也只能勉强取胜。

如果乾隆去和俄罗斯干仗,怕是西伯利亚没去成,反倒是国门被轰开的时间提前半个世纪……


这些历史要读

这个问题得分好几个方面来说,虽然说满清最盛的时候很强大,但还没强大到想打谁就打谁的地步。

第一,虽说当时天下太平,可是也时常有点小小的叛乱。也需要用兵的,按下葫芦起个瓢,大仗没有,小打小闹没闲着。这都需要银子,需要精力的。

第二,满清全盛时期大概在乾隆登基二三十年左右,这个时候,乾隆已被歌舞升平的景象迷惑了,有点纵情声色,贪图享乐了。就看六下江南吧,耗费了多少民脂民膏,浪费了多少国库里的银子。贪图享乐就会不思进取,就算乾隆想打,也得国库充盈吧。

第三,打俄罗斯,题主认为俄罗斯好打是吗?看看人家拿破仑,基本上全军覆没了,还因此导致拿破仑退位。当时的彼得大帝可是俄罗斯最响当当的君主,打的过打不过还俩说。再说了,万里迢迢派兵去打,军需粮草,后勤保障,天寒地冻的,那时候又没有汽车飞机,等走到地方,就要减员三分之一。

第四,就算都是天兵天将,神勇非凡打得过,也打下来了,可是西伯利亚啊,不毛之地,天寒地冻,没开发没城镇,都是原始深林,连条路都没有。你要这些土地干嘛,养老虎啊!!

所以,不论从天时,地利,人和打俄罗斯都不划算,乾隆虽然好大喜功,但是他不傻啊

纯手工打造,看了就留个赞呗!好人一生平安!!


朕就是这樣的汉子

莫忘马背

自诩“十全武功”的乾隆立了一块“下马立亡”碑,立这块碑的本质说白了就是告诫族人莫被同化了。可见当时的清政府统治者防内是甚于防外,毕竟在这些统治者心里面,内部才是最大的隐患,不然乾隆也不会借编写《四库全书》之名来烧书了。



安定边疆

乾隆时期,基本上都是对蕃属国来作战,西伯利亚不在这个名单之列。毕竟乾隆时期的盛世基本上就是一个空架子了,支撑不了长期远征的消耗。而且就算乾隆去征讨西伯利亚,而且清军即使打下了,以当时清朝的国力守住的希望不大。


根据各种原因的权衡利弊,乾隆当时应该是没有对西伯利亚用兵的计划。不然以他的性格,有这个想法是会对西伯利亚用兵的,至于结果毕竟没有发生的事情,不好说的那么绝对。


淡看天上月

因为清朝打下的地盘,已经是农业国家的极限。

在这里我们可以先看一下清朝的地缘形势,可以这么说,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地缘形势比较恶劣的王朝。台湾的郑氏、北方的俄罗斯、西北的准噶尔以及西南的缅甸,都是清朝的重要威胁,甚至清军在鸦片战争前,还在对西北以及境内不服从中央政府统治的少数民族用兵。

在这里我们要知道一个常识,清朝一直以国库存银来维持对外战争的军费,这是因为清朝从开始到结束一直维持一个较低的税率。最显著的现象是清代一直到乾隆年间才将准噶尔并入版图,这也是清朝以国库存银来维持对外战争的明证。

从清朝一系列对外战争来看,规模最大的就是对西北的用兵,其余各方面反倒规模都不是特别大。这也是因为准噶尔的存在是清朝本土安全的最大的威胁。其余的几次对外用兵,比如吞并台湾、吞并黑龙江流域、对缅甸以及越南的用兵、以及吞并青藏,远征廓尔喀也是如此。至于说乾隆为什么不打西伯利亚,不好意思,考虑到统治成本以及收益,吞并西伯利亚并不值得,而且康熙之所以会从俄罗斯嘴里夺走黑龙江流域,是因为不断南下的沙俄严重威胁到吉林以及奉天的安全,如果放任其盘踞在黑龙江流域,等到其在黑龙江建立起稳固的统治,绝对是对本土最大的威胁,所以康熙才坚持黑龙江流域应该归入大清版图,甚至不惜诉诸武力,以黑龙江流域作为同俄国的缓冲。

至于收复,更不好意思,没有任何一个王朝对黑龙江一带进行实际控制,这一点也就是大清第一个做到。而且,《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清朝和俄国维持了差不多百年的和平,这种和平的局面是没有任何理由去打破的,因为国内还有不少问题没解决,不可能为了鸟不拉屎的西伯利亚而花费大量的军费。

至于有人说乾隆时期不是盛世,呵呵,要知道,清朝是唯一一个没有徭役制度的君主专制王朝。而乾隆能够一遍遍的大笔蠲免赋税以减轻百姓负担,同时又能给老百姓发放他们参与到公共工程(水利、筑城)以及皇家园林建设的工资,我很纳闷部分喜欢标新立异的人是如何大嘴的。


北洋海军陆战队

乾隆到底对西伯利亚动过心思没有,老实讲我不知道;但是哪怕他有那个心,我知道他也没那个力。

乾隆自己管自己叫“十全老人”,因为他有“十全武功”。按照乾隆自己说的是:“十功者,平准噶尔二,定回部一,打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尔喀降,合为十。”

看起来好像很厉害,对不对?其实这所谓的十全武功,无论其规模还是最后结果,都根本称不上什么“武功”。打大小金川打了近三十年,打缅甸也是三十年,打了三年越南最后其实还打败了,仅仅因为越南人主动求和乾隆就把它也算做了“武功”。此时清军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差,也就可想而知了。

西伯利亚那个地方,又穷又苦又冷,别说乾隆时期,搁现在也不是个适合人生活的地方。那个时候人们也不会知道西伯利亚有多少资源,也就没那个意识去把它夺回来。再说了,就乾隆朝清军的战斗力,跑到那么个冻都能冻死人的鬼地方,怕是老毛子没来自己就先冻成冰雕了。打沙俄?不存在的。



青言论史

我认为乾隆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巅峰期,乾隆时期边患基本解决,兵不是乾隆没有对西伯利亚动心思,而当时西伯利亚大部分就在清朝控制下。

在康熙皇帝在位时,沙俄曾入侵西伯利亚,就和匈奴差不多,一路烧杀抢掠,并在雅克萨筑城,当时康熙刚平定三藩叛乱不久,国内形势还不稳,可康熙皇帝还是派兵收复雅克萨,因为康熙皇帝知道如果不出兵那沙俄就会得寸进尺,而且当时战场上清军打沙俄并不费劲,经过几次较量,沙俄都没占到便宜只能和大清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按照条约签订的内容,当时远东西伯利亚一带都在中国控制之下,所以也就不存在为什么乾隆不对西伯利亚用兵的事。

我认为大清在前期做的已经很好了,只是到了鸦片战争时期国力衰微,而西方列强正是国力上升期,二者此消彼长,在战场上清军已经不是列强对手,所以通过不平等条约,沙俄一共掠夺了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西伯利亚一带,这确实可惜了。


天宇的文史情怀

他可能连想都没想过,而且他也压根儿就不敢。俄罗斯不是当时的大清王朝能够惹得起的!

在满洲人入关之后的康熙时代,那个时候,满洲八旗的战斗力还算不错,关外的满洲兵的战斗力也还基本上处在多尔衮时期的那个程度,而且,满洲那边的武器也与沙俄差距不是那么大。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满洲的精兵也打不过俄罗斯的三流杂兵,最后康熙不得不和俄罗斯议和。在乾隆的时代,满洲八旗的战斗力已经严重退化了,关外的八旗的战斗力也退化了,而满洲八旗的武器没有进行迭代和进化,俄罗斯帝国的军队的武器可是随着欧洲国家的武器迭代而不断迭代,一升一降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在那种情况下,你让乾隆去出兵收复西伯利亚,无异于是以卵击石。


帝国历史观察者

很简单,以中原为圆中心的清王朝,天子的职在守四夷,不是以极力扩张为目的,此外,中华民族自古认为强国战兵,帝国战德,皇国战无为,以德化天下是中原王朝统治天下的最高境界。保持边疆稳定发展是治理天下的最高追求。

此外,清朝时期康熙皇帝是清朝扩充稳定大清江山的关键时期,平三蕃,征伐漠北蒙古,到了他孙子乾隆时期,清政府已处于稳定繁荣时期,乾隆的中心在于如何挥霍享受,已没有征讨四方,布王道于四方的雄心和魄力了,

再换一个角度来看这时期的俄国经过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已经成为北方最具活力和生机的国家,虽然其在康熙时期没能打败清王朝,被迫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但是实力已经逐渐强大的俄国已经跃跃欲试,准备再次入侵中国了,这时候俄国不找乾隆皇帝的麻烦已经不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