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美國為何會推出臭名昭著的《排華法案》?

用戶5547775963

美國在1882年通過《排華法案》大致可分為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兩點。

一,隨著1848年美國加利福尼亞金礦的發現,出現大量華人移民充當勞動力“淘金”,


擠壓了當地勞動力的市場份額,彼時就存在大量排華事件,而後到19世紀70年代末因鐵路建設大量華人勞動力湧入引起白人工人不滿,

同時70年代美國爆發經濟危機,資產階級將失業和經濟危機的爆發都歸於華人,以轉移白人的憤怒情緒緩解國內的階級矛盾。

二,美國兩黨選舉也將排華作為其參選的政治基點加以大肆宣傳以獲得大量白人選民的投票。


三,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之局面無力顧及並屢屢向美方妥協甚至簽署限制華人移民的協議。

種種理由和局勢都促使了《排華法案》的形成。

但這些因素的背後隱藏著的是美國長久所標榜的美國民主政治的優越性,

體現的是其“種族利己主義”的本能,在這種“文明衝突論”的解釋下以所謂的自由和民主剝脫個人的自由。

排華表面上是經濟考量上的,實則確是種族和宗教考量上的,

他族群對於美國的侵襲使美國人尤其白人感到恐懼,異教徒的華人對美國產生道德威脅,使低劣的種族主義情緒合理化。


同時這也是一種外交考量,美國敢於通過該法案處於對其自身實力和國際地位的認知,

當時中美之間強烈的不對等關係也成為美國能夠輕易通過該法案的重要原因。


藝嶼EYESVOT

列個時間表:

  1. 1853年,華人進入美國海關人數只有42人。
  2. 1854年,華人增至1.3萬人。
  3. 1862年,美國總統林肯批准通過了第一個建設太平洋鐵路法案。

  4. 1863年到1869年修建完成的太平洋鐵路,被英國BBC評為自工業革命以來世界七大工業奇蹟之一,全長3000多公里,這條偉大鐵路最艱險的路段,是由以中國人為主的工人修建的。這一壯舉宣告了美國大陸在經濟運行上開始連成一體,推動美國成為聯結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經濟大國。

  5. 1868年,中美雙方簽定《
    蒲安臣條約》,中美交叉承認兩國公民有自願移民到對方國家去的權力,為美國在中國招募華工提供了法律依據。從1865年到1869年四年間,約有14000多名華工參加築路工程,佔工人總數的90%。在此期間,華人勞工死亡人數大約在3000-5000人。
  6. 1873年,美國爆發經濟危機使就業形勢雪上加霜。此時華人移民也達到了19世紀以來的最高潮。愈來愈多的白人將失業歸咎於任勞任怨的華人。
  7. 1878年,眾議院通過一項決議案,要求總統海斯重新就柏林蓋姆條約進行談判,以便國會限制中國移民進入美國。
  8. 1879年2月22日,眾議院通過了《15名旅客法案》,要求進入美國的任何船隻只能搭載15名中國人,後遭海斯總統否決。
  9. 1880年10月31日,有3名白人在丹佛市華人居住區尋釁滋事,無故毆打一名華人,繼而又糾集上千名白人襲擊華人區,甚至縱火,使華人生命財產遭受嚴重損失。
  10. 1880年中美雙方達成了《中美續修條約》,儘管清朝迫使美方廢除了該條約初稿中“禁止”華工的規定,但接受了“管制和限制”華工赴美的規定。
  11. 1881年5月9日,美國國會批准了安吉爾條約,要求美國暫停中國勞工的移民。
  12. 1882年,國會通過的《關於執行有關華人條約諸規定的法律》(簡稱《排華法案》),美國政府認為,華工的到來使得美國境內一些地方的良好秩序受到威脅,規定從任何外國港口將華工帶至美國的船隻將被認定為犯罪。
  13. 1884年,一個生於美國、後被送回的中國華工陸某返回舊金山。由於沒有返回美國所需要的“勞工紙”(已在美國的華工不受《排華法》限制,如果他們要重新進入美國,需要在離開美國前獲得回程證,俗稱
    勞工紙),他被海關扣留。陸某立即向聯邦地區法院上訴,要求法院發出人身保護令。在核實了他的身份之後,法院明確裁決:根據憲法第十四修正案,土生華人是美國公民,無論他們的父母是什麼身份。
  14. 1885年9月2日,懷俄明州石泉礦區的華人住宅又突然遭到大群白人的搶劫和焚燒,28名華人被殺,15名重傷,僅財產損失便達15萬美元。事後,中國駐美領事曾多次抗議交涉,但美國官方卻極盡敷衍搪塞之能事。最後總算由美國國會通過總統提案,撥款14.7萬美元作為對石泉慘案的賠償,還無端放言:“下不為例。”
  15. 1888年美國通過了新的排華法(《斯科特法》),竟然出爾反爾,宣佈原先發出的勞工紙作廢,致使近兩萬名持勞工紙的華人無法重新入境。他們被逼無奈,只好用土生的理由,迂迴加拿大入境,以土生身份進入美國的華人越來越多。
  16. 1894年3月14日,中美雙方簽訂了中美《限禁來美華工保護寓美華人條約》中把旅美華人逐漸“合法”地排擠出美國國境。

  17. 1898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華人身份案”(US v.Wong Kim Ark)中,最高法院以六比二做出明確裁定,儘管其父母不是美國公民,也無法獲得公民身份,但是土生則是公民,與他們的種族背景無關,這是憲法第十四修正案的明確規定。因為他們是公民,所以《排華法》不能適用於他們。於是,土生,不僅是華人土生,而且其他受排擠的亞裔土生,都可以據此合法地往來於中美,定居於美國。
  18. 1902年,排華法案被無限期延長。新《排華法》將禁止華工入美的十年期限無限延長,而且將禁限區域擴大到美國的海外屬地。這一規定顯然違反了1894年的《華工條約》,後者只是規定暫停華工赴美,十年為期。
  19. 1905年5月,上海總商會通電全國二十一個通商口岸,號召抵制美貨,促使美國以公平的條件訂立新約。雖然有違市場規律的運動不可能長久存在,但依靠新生的民族主義熱情,以商人和學生為主體的抵制美貨運動還是持續了數月之久,這對美國無疑是一個警告。美國對華出口從1905年的四千四百萬美元,降至1907年的二千六百萬美元。新近負責《排華法》執行的美國商務勞工部,不得不軟化其執法時的力度和尺度。

  20. 1943年,為了推動美國戰爭目標的實現,在羅斯福總統的敦促下,國會撤銷了此前的議案,允許中國人成為美國公民。
  21. 1965年美國通過了新移民法,剔除了種族標準,確定了家庭團聚和技術優先原則,中國獲得了與其他國家同等的兩萬個移民配額。華人對家庭血緣關係的重視超過了任何其他移民群體,以1985年為例,百分之八十一的華人移民是以家庭成員的身份來美的。在短短的二十年,將華人人口從1980年的八十一萬,增加到了2000年的二百九十萬
  22. 2008年7月29日,美國眾議院經過口頭表決,通過了一項要求國會就奴隸制和種族隔離制度等歷史問題向黑人道歉的提案。此前,美國國會曾通過道歉法案,就二戰時期關押日裔美國人表示道歉,也曾向夏威夷原住民就1893年推翻夏威夷王國表示道歉。
  23. 2009
    年,美國加州議會就《排華法案》向加州華人正式道歉,但美國國會遲遲不表歉意。較之對於其他族裔的態度,這一反差更令人不安。
  24. 2011年10月6日,美國國會參議院全票通過了第201號議案,為《排華法案》表達歉意。
  25. 2012年6月18日,隨著美國眾議院全票表決通過,美國正式以立法形式就1882年通過的《排華法案》道歉。

楚西莊Zinc

1882年的排華法案是美國曆史上針對特種的一個人群所制定的一個法案,這嚴重了傷害了中國的民族情感。這個法案是有當時的歷史背景和原因的!

第一點,就是華人太勤勞能幹,和當時候在美國的其它國家的移民的關係搞的不好。當時候的美國是有歧視鏈條的啊,我們華人可不是最受歧視的哦,美國社會對像黑人和愛爾蘭人更加歧視,可為什麼單單這樣的對待華人呢!其實當時候在美國的移民都會在工廠打工嘛,畢竟要生活嘛,而那時候的美國工業正好發展迅速。工廠裡大量需要勞動力,而這些勞動力就是這些移民擔任了,有工人就有工會啊,所以各個工廠有很多工會組織。而這些工會組織經常組織工人上街遊行和罷工和美國資本家鬥,要求滿足工人提出的條件。而華人卻不參加這些活動,只想上班賺錢,甚至老闆只要加錢,華人也可以復工,這對於那些工會來說是不可以容忍的,我們這邊上街抗議爭鬥,你這邊就上班復工,這不就是抬槓嘛,不和我們一起就是我們所有工會的公敵啊!這樣其它的那些移民如黑人,西班牙人,愛爾蘭人等等這些人對華人是關係非常不好的,甚至還有針對華人的流血事件發生。再者,華人也搶了他們的飯碗啊,華人不僅勤奮能幹,而且要求不高,所需要的工錢也比其它的移民低啊!這讓他們怎麼活啊,美國的資本家是喜歡華人,可其它那些移民不喜歡啊!為了多數人,只能犧牲少數人啦!畢竟工會對政治是有影響力的,那些資本家為了生產不受影響,只好推動國會通過一些法案來限制華人了,來滿足更多其它移民的要求,其實是為了這些移民的選票罷了,這些移民可是有投票權的!

第二點,就是當時候的華人不熱心政治活動,不買房,不添置家產,不和當地人結婚組織家庭,在美國純粹就是過客,打工賺錢!你華人是有投票權的,而你們都不想參加,讓那些政客怎麼想啊,很多其它的移民可是熱衷投票的,這些都是票倉啊!當時的華人一心只想賺錢,然後把錢寄回中國老家,很少在美國消費,也不買房,對於美國來說,你們華人就是在賺美國的錢啊,不為美國服務,你不消費,不買房,不吃喝玩樂,美國怎麼能徵收你的稅啊!這樣下去我們美國不是虧本了嗎,要知道中國可是有世界第一的人口啊,移進美國多了,美國可真的虧大了!再者,華人也沒有溶入美國的社會中,華人有自己的文化和風俗,對於美國的政治者來說,這樣會不會造成一個國中之國啊,在本土以外出現另一個民族啊!這對每一個美國的統治者來說,都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排華法案的通過就是為了防止美國統治者的擔心!

說到底美國的排華法案就是為了美國人自己的根本利益,既有經濟上的利益也有政治上的利益。其實只要中國更加強大,在外國的華人就會活的更有尊嚴,現在的唐人街可是很受歡迎啊,每年的春節唐人街都搞活動,影響力越來越大了,證明了我們國家一步步走向強大!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1882年美國推出《排華法案》是美國國內經濟矛盾影響和中國外交弱勢綜合作用的結果,其目的是轉嫁國內矛盾,獲取更多的利益,而因為當時中國的貧弱,所以美國人根本不在意中國人的感受,種族主義藉機發力,通過看似合法的手段非法侵佔華人的利益。直到2012年,美國眾議院才通過投票,在法律意義上否定《排華法案》,這也是建立在中國世界地位提高的基礎上的。

《排華法案》發佈的背景與中國勞工大量湧入與美國加利福尼亞淘金熱有直接的關係。因為1848年以後,中國社會動盪嚴重,不少破產的華人以各種途徑到美國創業,其中勞工輸出是最主要的一部分,本看作廉價勞動力參與到美國的建設中去,當然也有不少的華人是跟隨這種熱潮前往美國尋找新生活的。

當時自由華人有很大一部分前往美國加州淘金,大量的表層金礦促進了加州的繁榮,美國本土淘金者只佔一部分,華人在這一地區有很大的影響力,但是隨著表層金礦資源的枯竭,利益衝突變得日益嚴重,種族主義者認為華人侵佔了本屬於他們的財富,所以各種暴利手段經常被使用。

在美國其他地區的華人也收到排擠,因為中國人的薪酬要求比較低,原以為工作付出更多,大量的工作崗位成為華人的地盤,這讓美國本土民眾難以接受,排華的情緒進一步高漲。

當時的美國社會也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沒有經過一戰二戰的掠奪式財富積累,社會經濟矛盾重重,美國政府也急需要轉移國內矛盾焦點,所以數目龐大的華人群體就成為被欺負的最好對象。

《排華法案》不僅限制了華人入境,而且對已經入境的華人非常不友好,因為中國的貧弱,所以美國根本沒有考慮這一法案在外交方面的影響,純粹從本國利益出發,法案的頒佈導致大量的旅美華人破產,只能從事最辛苦的體力勞動謀生。不過在二戰以後,

《排華法案》的作用越來越小,隨著中國國力增長,美國政府也不得不在意中國的開發,所以2012年廢除了《排華法案》,但是這主要是一個示好的動作,是國家競爭的結果。


方寸書齋s

發生過。因何會發生排華?這還得從美國國民的基本組成情況說起。美國是一個由眾多移民組成的國家,給美國帶來了大量勞動力和先進的技術,促進了當地經濟開發;同時,這些移民又帶去了各式文化和生活習慣,對美國當下的文化和制度造成一定的衝擊。還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新移民對美洲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殺,印第安人幾近滅絕。因此,美國新移民一直有一種心理:懼怕自己也會重蹈印第安人的覆轍。同時,美國人中有一種先天優越論,即認為自己生來就應該統治其他民族。19世紀下半葉,美國面臨新的挑戰——中國人。

淘金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美國加利福利亞(State of California)發現金礦,但是美國西部缺少充足勞動力開採這一巨大財富。當時的中國正值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不久,開放了一批通商口岸。美國資本家便鼓動中國人去美國“淘金”。當時的中國,門戶開放未久,國人對外面的世界認識不足,聽說美國有大量黃金等待開採,便有大量國人懷著發財致富夢踏上了去往美國的輪船。拒不完全統計,截止1882年,加利福利亞已有25000中國人。淘金過程中,雖受到白人排擠,但是華人的勤勞和團結還是開採出了大量黃金。白人心有不甘,開始想法設法排擠這群來自亞洲的“黃種人”。

1882年排華法案

華人吃苦耐勞,白人則挑三揀四不願從事服務業,因而許多白人找不到工作。1873年,美國爆發了經濟危機,更多白人失業。為緩解矛盾,資產階級便將責任推給華工,宣稱是中國人搶去了他們的“飯碗”。排華呼聲日益高漲。1876年,美國總統大選,為爭得工人選票,共和黨和民主黨都利用華工問題大做文章,以獲取工人支持。一時間,排華風潮由加州蔓延至全美國。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關於執行有關華人條約諸規定的法律》,即1882年排華法案。此法案中最為後人詬病的是十年內禁止華人勞工進入美國。此法案的出臺,使許多在美華人遭到迫害和非人道對待。另有一點值得注意。在美華人一直被清政府視為背棄宗土之人,因而不予重視和保護,這更使美國人可以肆無忌憚的排擠、迫害華工。

排華

應當看到,國人曾滿懷希望前去美國發掘財富,他們的勇氣和開拓精神值得我們後輩永遠銘記。1882年的排華法案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其間有血淚與屈辱,也有歷史給我們的思考與教訓。如今,國力強大了,國人外出追逐夢想之所以日益自信,是因為身後有強大的祖國。她是溫暖的港灣,時刻惦記著外出孩子。她最簡單的期盼,就是希望他們安全返航。

參考文獻:

1.劉英俊:《1882年美國排華法案初探》,《綿陽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6月第3期。

2.黃智虎:《美國的興廢與中美外交關係》,《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13年5月第3期。

3.曹雨:《美國<1882年排華法案>的立法過程分析》,《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15年6月第2期。

回答者:蘭州大學歷史系本科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許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