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大决战,为何超于清兵三倍兵力还是让天京沦陷?

天京保卫战是湘军与太平军的决战,此战决定了双方的生死存亡。战役从1862年5月30日开始至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结束,整个天京保卫战历时两年零五十天,当时李秀成麾下有二十五万人,他分兵一部赶回天京加强防务,自己则留在苏州,打算进攻湘军重地安庆的曾国藩,逼迫曾国荃从天京撤军回援,一路打下巢县、无为、舒城后,在攻打六安时,天京雨花台失守,洪秀全再次严诏催逼李秀成亲自回援。在当时的大决战中,双方都进行了最后的大比拼。谁赢了谁就得到了天下的归属。但让人好奇的是,李秀成所带领的二十五万大军分三路来解救天京之围,然而天京最终还是陷落了。从人数看,李秀成的军队是暂据优势的,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最终还是失败了呢?

太平天国大决战,为何超于清兵三倍兵力还是让天京沦陷?

从军事上来看,李秀成从南方出发,赶到天京,属于疲兵,在加上粮草运输困难,造成军队的状态并非是巅峰状态。而曾国藩的军队却在以逸待劳,岂有不胜之理。太平天国末期由于洪秀全疑心重重大肆封王分兵以达到诸王之间相互牵制的作用,最多的时候达到千人以上, 都在自己的地盘大肆搜刮兴建王府,造成官兵之间离心离德,而李秀成这个二十五万大军里就有这样几十个来自不同地方的王, 虽然隶属于李秀成, 但架子一点不比李秀成差, 执行命令时经常打折扣以保全自己的部队, 相互之间更是算计,私心多了大了, 战斗力大打折扣, 已不再是以前的百战精锐之师,所以到最后这支部队里的很多王不听李秀成指挥,私自离开以及被策反献城投降。

太平天国大决战,为何超于清兵三倍兵力还是让天京沦陷?

李秀成的军队在后期可以说豪无军纪可言,每占领一座城市,便纵容士兵抢人民的东西,和强盗无异。在加上军队的几个首领,面和心不合,各有异心。打到天京的时候兵力以经不到一半。虽然有25万大军,但此时的太平军与金田起义时的太平军已不可同日而语,这时的太平军早已丧失了革命锐气,很多军官缺乏军事才能,而且内部派系林立,不能团结对敌。而太平军的对手湘军经过多年战火锤炼,已成为精悍之师,加上有淮军及外国雇佣军支持,反革命力量此时远强于太平军。太平军在江浙的一些过火行为,也使他们失去了民众支持,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太平天国大决战,为何超于清兵三倍兵力还是让天京沦陷?

整个太平天国的十三年间,最开始的时候,洪秀全作用很大,但他本人实际上文不成武不就,在天京的皇宫里当个吉祥物还好,一旦掌权,其实就埋下了太平天国覆灭的祸根。天平天国内部经过天京之变、翼王石达开出走等变故后,诸王对洪秀全已经极为失望,很多人对救援天京并不那么上心,如在解围天京时,侍王李世贤没打几天,就直接率领自己的六万人去福建了,还有其他一些将领也走了,并且太平军政治纲领低下,普通士兵毫无未来,将领战略水平低下指挥能力弱,只是有可能打赢局部战役,最后失败不可避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