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河南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包蕊杰

去过河南许多大城市,印象不深。总之,城市和城市都是一样的。但对河南的农村印象深刻,很喜欢。有一年开车路过河南,正是麦子成熟的季节,道路两旁一片金黄,无边的金黄麦浪,一条公路伸向天边。可以看到一些通向村庄的小路,在很远的地方会有树木葱笼包围的村庄,感觉美极了,象油画一样。道路两旁的村庄很少,也少有行人,给人一种地旷人稀的感觉,其实河南是人口大省。

还有一次去的是河南原阳的农村,原阳是产大米的地方,有种米叫清水米,象白玉一般似乎能透过阳光,煮出饭来又糯又软,口感非常好。到了一户人家,院子很大,满院子的黄沙,种着几棵枣树。主人坐在树下吃饭,白面糊糊,大馒头,就着小菜,一条狗臥在身边,一幅农家乐的情景。路上碰见一个推独轮车卖西瓜的,买了一个,老人告诉我们,是有名的好瓜,一般买不上。后来一尝,果然甜得很,这是一辈子吃过最好的西瓜。

下午住一个旅社在城外边的,因为是夏天,窗户都开着的,窗外竹影摇曳,沙沙作响,室内非常凉爽,几根细竹杆搭成的蚊帐看上去朦朦胧胧,富有诗意。晚饭是汤面条,名为汤面,实际没汤,吃的别有一番滋味。晚饭吃的早,饭后我们出去走走,走到一家门前,见一个用风箱吹着麦秸烧砂锅卖水的,很希罕,因为这种现象在我们这儿早已不见了。这也是多年前见的事情,不知道河南农村还有没有这种现象,不过,印象真的很深刻。


天太2

你对河南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我媳妇是河南南阳市唐河县的,我身边也有很多河南籍的同事,作为一个对河南的了解逐渐深入的人也谈谈看法吧!

第一阶段:历史源远流长!

河南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省了,说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不为过,自夏商开始直到宋朝截止一直属于政治文化中心,安阳~洛阳~开封都是多朝古都,就连一个小小的南阳都曾出过光武帝刘秀和诸葛亮等在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一笔的君王和文臣!近现代的名人雅士也数不胜数!

第二阶段:名声差受歧视!

我在苏杭两地都工作过,河南是重要的人口输出大省,在这两地打工的河南籍老乡很多很多,我们公司有差不多两三成员工来自河南,任何地方的人群里都有那么一些为非作歹的,河南也不例外,我老家湖北也颇受歧视,河南因为在外打工的人多因此显得更为扎眼,说句实在话我听到过的歧视言论不少,有些企业还存在不招聘此地员工的潜规则,这样的歧视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偏见!

第三阶段:穷,真的穷!

我生在湖北长在江西,也曾在农村生活过多年,但是我第一次去唐河的时候特别是去到下面农村的时候还是有点震惊的,比我的老家可能都要落后至少十年,头一年去的时候因为干旱这种感觉就更加明显,这两年回去是一年一个样,如今感觉好了很多!但还是有差距!

第四阶段:同其它省份一样发展不均衡,在逐渐追赶!

后面几年我陆陆续续去过河南几个地方,例如郑州~信阳等等,同其它欠发达的省市一样都是省会一家独大,地级市有模有样,县城快速发展,乡镇集市缓慢发展,乡村田野仍然凋敝,这种现象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一样!

最后不得不说河南人还是很好的,非常的淳朴,我去河南下馆子哪怕是郑州份量也是最足的!河南还是很中的!


心安理得君

对于这个问题,我很有感触,因为我就是河南人,出生在河南,也无所谓第一印象是什么。不过,正是如此,我更有发言权。

当然,我不否认河南有落后的一面,有人素质会差一些,但我更相信,大多数河南人是很忠厚老实,很脚踏实地的。

我的家乡在豫东,经济确实很差,就在前几年,我父亲还告诉我,我们村里的谁谁,一年只买一桶油吃,平时都是蒸白菜加点盐,但是,人家家里出了好几个大学生。

河南很穷,虽然是粮食大省,但很多农村人都处在“生存”的状态,而非生活。

这就让很多河南人背井离乡,去外面寻找更多的机会,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了对河南人的赞赏,说河南人全国各地每个角落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靠自己的体力和技艺,去赢得别人的尊重,路遥称河南人为“中国的吉普赛人”,然而路遥又说,河南人和吉普赛人有个本质的差别,那就是“吉普赛人只流浪不劳动,河南人爱劳动”。

真的是这样。

他们伺候庄稼,简直如伺候生命一般!

刮风担心麦子会不会倒,下雨担心玉米会不会潮,有太阳时要考虑抗旱,没有太阳时又担心熟得晚被雨淋。

我们的父辈们就是这样一代代过来的,现在政策好,不用交公粮,还有补贴,这已经让很多农民欣喜若狂了,每次我回老家,都会听老辈人讲,交了几千年的公粮了,以后再也不交了,种地有补贴,老人还有补助,国家真的富裕了。

是的,我们国家富裕了,没有战争了,我们再也不用考虑能否活着的问题了。

可是,我们的追求肯定不是简单地活着,我们要过上好日子,像城里人一样过上好日子。

所以,很多人早早辍学出去打工,多年后,在家里盖起小洋楼,很气派。

当然,在这么多出门务工人员中间,肯定有不好的人在。

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

一个河南人坏,所以很多人就觉得河南人不好,这真的是偏见,我们河南人出外谋生,大多数是很守规矩的。

说了这么多,可能会有人说我,我的回答不对题。

题目问的是对河南的印象。

其实,对河南的印象,就是对河南人的印象,因为一个城市没有人,即便再美,也是没有灵魂的。

况且,我们河南的农民工,盖了多少好看的房子呀!


书影杂论

河南陕西都一样,第一印象就是,看见和尚就想起少林寺,想起河南。看见收破烂的就想起河南人!但我没有贬低河南人的意思啊!因为在陕西,可能全国吧,几乎百分之八十都是河南人,这个是真的,还有就是豫剧,听见豫剧就想起了河南,看见我领导就想起了河南,因为我领导是河南人!他总说,你干滴是啥嘛,一点不中,好好弄,其实领导是个好人,人挺善良,不管那里都有好人坏人,河南,挺好的!现在的河南已经是一个现代化的河南,以后的河南还会是中国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大省!



快樂老唐

其实对于河南的印象还是比较深的,特别是对于古代时期河南的历史,因为特别是在我国古代时期,河南一直都是我国的中原地区,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还有像河南的几个历史文化名城的洛阳、开封、安阳等也都是不同时期的都城所在地。

其实今天的河南经济总量还是比较高的,像2017年河南省的经济总量就达到了4.5万亿,所以说今天的河南的的确确是一个经济大省,但是还不能够算是一个经济强省,所以说河南的发展之路还很长,还需要河南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努力。

今天的河南旅游业发展也是非常的不错,这个产业对于城市的发展也是非常有益的,实际上是比一些工业更有发展潜力,而今天的河南本身就有洛阳、开封、焦作等非常多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城市,所以说对于河南发展旅游业还是比较看好的,再加上本身河南交通条件不错,相信明天的河南会更强。


商丘身边事儿

题主一问,我很兴奋。

做为土生土长的河南汉子,饮过嵩山泉水,喝过黄河水,身上淌着祖辈河南的血,对河南的第一印象就是河南话。河南人爱说:“中!不中!中不中?”,从河南话向普通话的追梦,用了将近二十年,仍比不过一个刚出校门的普通本科生,但河南话的根扎在了脑海中,也是有待改变的事实。

很小的时候,曾听过相声大佬马季与赵炎的对口相声,用不同省份的方言话表述夜起细节,唯独马老所说:【谁?我!抓?尿!】河南话四个字简单明了,一笑过后印象最深。

在听课笔记上曾记下:人生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定位,你才可以创造不同的人生。

选择自媒体,与北京,上海,天津,山西,广州等省份的粉友网友交流,河南话倒费了不少沟通话费,对方的普通话耐听,从河南话向普通话靠近,近五年也练了不少功,小有长进,仍在学习之中。

也有头条网友田美私信鼓励我说:“盖羡定位成功的方法在于,当人们还在不太了解一个新兴事物的时候,他已经走在了他人的前面,成为那个行业的规则制定者”。

头条网友农村大学生认为:夫妻间争吵,一定不要拿对方的家人说事,也不要触动对方心中最疼的事。不然你们的争吵会无限升级,最终很可能以悲剧收场。

足见说该说的话相当重要,入乡随俗也说得通。说话是一门艺术,值得重视。

反倒在家中,小孙女从幼儿园学会的普通话也超好听。

当然,河南还有豫剧,少林寺,中原福塔,二七纪念塔,拜祖大典,还有中原多不胜举的美食小吃,离开河南话交流有时也肯定不中。

未来五年十年,富起来的标志不在你得到了多少,而在于人的言行一致,诚信待人,信用中国,信用河南,信用郑州体系建设,光听咋说不中,贵在做,考量你对河南的第一印象才显得更加珍重。


创业天天乐

感谢有机会回答这个问题,河南作为我国人口的第一大省,标签很多要说第一印象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第一印象应该是“穷”

除去省会郑州、洛阳等几个城市外,河南的地级市大部分还是城镇化建设很落后的,经常出差坐火车从都应该有体会,豫北地区的火车站比如:新乡、安阳等车站基本都是建国前的水平。几十年没有啥改变了,破旧不堪。进入这些城市感觉跟去南方的乡镇差不多,经济与南方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第二个印象是真不愧是产粮大省

河南的粮食产粮在全国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基本10%的粮食都是河南产出的,豫北地区平坦和肥沃的土地在火车上就可以看到,一望无际,每年这个时候过去看到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风景煞是好看。不得不说河南为全国的耕地红线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第三个印象河南人真的很能吃苦

河南人外出打工的人很多,基本是沿海和北方地区重要的农民工输出大省。如果说我国建筑事业有四分之一跟河南人有关,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同意的。河南人吃苦耐劳是出名的,为了子女教育和家人生活常年在外的人大有人在。

印象还有很多,总体来说个人感觉河南人还是很“中”的,历史的责任扛了起来,新的使命到来之后又在奋起直追,相信河南未来发展会更好。欢迎各位留言或者关注。


勇勇杂谈壹贰叁

说到对河南的第一印象,有诗赞曰:

“地处中部大平原,千里黄河润沃田。华夏文明之摇篮,历史籍此见一端。洛阳龙门白马寺,安阳殷墟犹壮观。开封清明上河图,南阳诸葛卧龙泉……。京深胧海中枢站,南北东西纵横贯。经济全国名第五,农业居首有粮棉。钢铁煤炭高科技,均衡协调齐发展……。新兴旅游日向好,少林鲁山云台山。洛阳水席不虚传,最好吃是老烩面……。”









谁怜一灯影

河南的人忠厚善良勤劳智慧各行各业都有佼佼者,因为人口多国家又不发展使得经济相对洛后,所以外出谋生的人就多,在外面最讲究的是信义二字,所以河南人讲义气,但在外情况又多变,他们要应对多种变化,可能会使出某些手段,也就增加了国人对河南人的负面看法,没办法啊!为了生活……河南人很节俭相当的会生活,尽管经济不景气,但他们的日子仍然过的有滋有味,大家可以看看他们的文化生活是多么的丰富,文有《梨园春》武有《武林风》,就连最近的尬舞也发源在郑州。河南大致分为豫东豫西豫南豫北和豫中,有的人说豫西和豫北豫中发展的还可以豫东豫南很穷,过去我也这么认为,从今年我们的看法要改变了,前段时间某个帖子显示的GBP指数商丘,周口,许昌,漯河,南阳都是靠前的,如果你到这些地方去看看一定会给你一个新的认识。我曾看过几个节目豫东有个别农村住的房子内墙不粉刷,看起来很邋遢,这会给其它省分人带来对河南不卫生的说法,但这是一个地方住房的习惯,并不代表人的生活饮食不卫生。在穿上一些老人都穿的是旧衣服,这也会给其它省分的人带来对河南不时尚的看法,不过说到这里我也去过几个经济发达的地方,那里老人即使经济发达也有穿的很邋遢的……这些就不多说了,总的来说现在河南的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河南,交通发达,城市漂亮,文化丰富,历史厚重,人闻景观和自然景观众多,在此基础上借中原崛起之政策定将给世人展现一个日新月异的又一个新河南,那时候在外漂泊的河南游子也都会在家门口发展了,也欢迎兄弟省分的有识之士来河南投资创业旅游观光,我们河南人一定热情款待。


书剑36

要说作为一个河南人对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河南据九州之中,号称中原,地处北纬31度23分至北纬36度22分;东经110度21分至116度39分。人杰地灵从古至今英才辈出,河南的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五,人民勤劳纯朴。从北至南横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流域。境内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等山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