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口36萬的大縣市 卻已早早撤縣立市

鶴山,廣東省江門市代管縣級市,位於廣東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東與南海區、順德區隔江相望,北與高明區相臨;南與蓬江區、新會區相近;西與開平市、新興縣接壤,325國道、江鶴、佛開高速公路與江肇公路縱橫貫穿全市。中國著名的僑鄉之一。

廣東人口36萬的大縣市 卻已早早撤縣立市

鶴山於清雍正十年(1732)建縣,因市內有山形似仙鶴而得名。建國後曾與高明縣合稱高鶴縣,1982年恢復鶴山縣建制。1993年11月撤縣設市,下轄10個鎮,22個社區委員會,137個村民委員會,10個三峽庫區移民村。

鶴山市獲得“全國80個小康縣(市)”、“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榮獲“全國綠化百佳縣(市)”、“省衛生城市”等稱號。

廣東人口36萬的大縣市 卻已早早撤縣立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鶴山縣隸屬粵中專區。1952年5月與高明合署辦公,至1954年兩縣恢復建制。1956年,鶴山縣隸屬佛山專區。

1958年11月16日,鶴山縣與高明縣合併,稱高鶴縣,仍屬佛山專區。1959年改隸江門專區,1961年10月改隸肇慶專區。1963年6月,又劃歸佛山專區。

1981年12月16日,恢復鶴山、高明兩縣建制,鶴山隸屬佛山地區。

1983年6月1日,試行以市帶縣,鶴山縣隸屬江門市。

1993年撤縣建縣級市。

廣東人口36萬的大縣市 卻已早早撤縣立市

據2000年鶴山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共有30個民族,漢族人口為398016人,佔總人口數的98.09%;少數民族人口為7763人,佔總人口數的1.91%。在少數民族中,壯族人口數最多,佔少數民族的54.42%。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佈。2013年10月,鶴山市戶籍人口36萬,常住人口42萬,其中外來人口占四分之一[8] ,人口密度為320人/平方公里。

廣東人口36萬的大縣市 卻已早早撤縣立市

2016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287.04億元,增長8.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2.21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149.61億元,增長7.1%;第三產業增加值115.22億元,增長10.8%。三大產業的比例是7.74:52.12:40.14。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6969元,增長7.8%。全社會用電量為32.72億千瓦時,增長7.7%,其中城鎮居民用電18162萬千瓦時,增長8.6%,農村居民用電18324萬千瓦時,增長7.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