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民用一起抓,上汽大通要靠智能求生?

隨著汽車行業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品牌在“讓汽車變智能”這件事上操碎了心。如今這一行列中,多出了一個略顯突兀的品牌——上汽大通。

商用民用一起抓,上汽大通要靠智能求生?

上汽大通是上汽集團的子公司,過去一直主營商用車。這個曾經專注商用車的品牌,居然上市了一款民用SUV——大通D90。

更意外的是,在這次北京車展上,上汽大通打出了“智選·智聯·智行”的主題。

一個“商用車品牌”,會在汽車智能上有什麼突破麼?

一、智選——個性化定製

大家在購車時或許會遇到這樣的困擾:高配配置很多,但有些配置並不需要,感覺會花些冤枉錢;選擇低配呢,有些想要的配置又沒有。

針對這一困擾,上汽大通擺出了“行走的我行ID”。

商用民用一起抓,上汽大通要靠智能求生?

這一方案能夠讓用戶在預算內擁有更大的自由,從驅動模式,到前格柵、輪轂、天窗、座椅,甚至是卡鉗的顏色都可以隨心選擇。

“蜘蛛智選”已經應用在大通D90身上,從基本信息、外觀、內飾、安全、科技、舒適,累計178個選擇。

商用民用一起抓,上汽大通要靠智能求生?

90君也體驗了一把,印象最深的是:單單座椅佈局這一方面,“蜘蛛智選”就提供了2+2、2+3、2+2+2、2+3+2、2+3+3、2+2+3、1+2、1+2+2這八種選擇。

當然,由於每個訂單配置不同,對於整個供應鏈體系是一個挑戰,所帶來的缺點就是訂車時間略長。

大通在不久前針對供應鏈進行了調整,目前的訂車週期在30天左右。

二、智聯——行走的我行ID

汽車與互聯網的融合,正讓汽車逐步成為一個“出行生活的生態智聯體”。

而在人車互聯這一方面,上汽大通擺出了“行走的我行ID”。

商用民用一起抓,上汽大通要靠智能求生?

上汽大通副總工程師兼首席設計師黃斌在活動現場舉了個例子:

如果用戶在“我行”平臺上發起自駕招募並組團成功,出發時車輛就已同步行程,並自動設置導航路線。

期間團隊成員不僅能查看各車位置,還能享受車輛根據各人愛好推送的沿途美食等內容,更可以在“我行”平臺共享旅途故事。

怎麼感覺與之前好評頗多的斑馬系統有些類似?

的確,斑馬系統是由上汽集團和阿里巴巴合作研發的,應用在上汽大通上並不意外。

有上汽集團在背後支撐,大通的智聯之路似乎可以少走不少彎路。

三、智行——黑科技即將現身

說到智能出行,大家首先想到的想必是自動駕駛,而在這一點上,大通同樣受到了上汽集團特別的照顧。

據悉,上汽集團將在2020年率先將自動駕駛技術應用於上汽大通中型乘用車平臺,其中包括高速智能駕駛、擁堵路況智能駕駛、以及自主尋位泊車這三項黑科技。

商用民用一起抓,上汽大通要靠智能求生?

單是PPT上的這些敘述始終有些空洞,在活動的尾聲,上汽大通還亮相了首款仿生智聯純電SUV概念車TARANTULA。

新車基於全新電子電氣架構的電動車平臺Double E 架構打造,續航里程可達到600公里以上,並有望實現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

商用民用一起抓,上汽大通要靠智能求生?

大通對未來的展望是將汽車變成“智能移動魔方”,早高峰時是出行的好幫手,中午化身成街角的移動餐飲店,到了晚上又可以變成一家移動旅館。

相信這也是每個愛車族的夢想吧。

798小結:

樹影壓在秋天的報紙上

中間隔著一片夢幻的海洋

我凝視著一池湖水的天空……

這般優美的詩句,你可否相信,是由人工智能所寫?

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已經超乎想象,上汽大通作為一個相對年輕的品牌,要想在眾多自主品牌中生存下來並不容易。面向未來,貼上智能標籤或許是最好的求生之路。

但展望未來的同時,終究還要活在當下。

畢竟,從已經上市的D90來看,大通在品控上還有不少提升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