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自信状元”,曾为史官出主意,令人捧腹

中国历史上的“自信状元”,曾为史官出主意,令人捧腹

胡旦是北宋时期著名大臣。他走的是科举之途,不但中过状元,还被后世称为“最自信的状元”。

胡旦生于公元955年,字周父,热爱读书,少有才学。

宋太宗元年,有一书生到山东某县游览。知县大人得知该书生有文采,便设宴款待。知县的公子对书生的才学不以为然。当书生作诗曰:“挑尽寒灯梦不成”时,公子嘲讽说:“此乃一瞌睡汉。”

书生自尊心受了打击,日后便越加发奋,第二年参加科举考试更是高中状元。他十分得意地写信给那个公子说:“瞌睡汉如今中状元了!”

中国历史上的“自信状元”,曾为史官出主意,令人捧腹

而那公子看了信,冷笑一声:“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输你一筹。”(意思是,等着瞧吧,明年我也中状元。)

状元岂是你想中就能中的?牛就牛在,这位公子第二年真去参加了科举,而且真的就中了状元。

那个书生叫吕蒙正,而那个公子就是胡但,两人都是北宋时期著名大臣。因为这件事,胡旦被称为科举史上最自信的状元。

中国历史上的“自信状元”,曾为史官出主意,令人捧腹

胡旦晚年患有眼疾,几近失明。闲赋在家的他便以读书著作为业。晚年臧否人物,议论时政。据说,朝廷史官曾为某贵侯作传,因其出身低贱,曾经是杀猪匠。史官为此很为难。要是据实写,又怕得罪了人家;如果不写,又违背了史家秉笔直书的精神。踌躇不定间,便向闲居在家的胡旦请教。胡旦听明原委之后不禁哈哈大笑,他说这有何难?就这样写“操刀以宰,示有宰天下之志”,这不就行了吗?史官听了,捧腹大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