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真相之——蔡倫造紙

蔡倫(公元61或63年-121年),生活在東漢時期,目前大眾一直普遍認為是蔡倫發明了紙張,然而考古發現證明早在蔡倫更早的西漢時期就已經有了紙張的應用。

灞橋紙

1957年西安東郊灞橋磚瓦廠發現一座不晚於西漢武帝時代的墓葬,墓中的一枚青銅鏡上,墊襯著纖維紙殘片,大大小小80多片,最大的一片寬度10釐米,專家命名為灞橋紙,它把紙張的發明上溯到至少公元前一,二世紀。

放馬灘地圖

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5號漢墓出土了紙張繪製的地圖,這是一張為西漢文帝或景帝(公元前179-143年)時期的紙質地圖,比1957年發現的灞橋紙時間更早,質量也更好,其用紙是目前發現世界上最早的紙,目前為甘肅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懸泉置古紙

上世紀90年代初,何雙全等人在甘肅敦煌懸泉置遺址出土古紙550張,其中西漢紙297張,7張上面有字。這也是目前我國考古發現古紙最多的地方,也進一步證實了早在公元前2世紀西漢初期,中國已經有了造紙技術,而且用在包裝,書寫和繪圖等領域。

總之,以上這些紙張都比東漢蔡倫造的“蔡侯紙”早了兩三百年,所以蔡倫並非造紙技術的發明人。但是,“蔡侯紙”改良了造紙技術,而且此技術得到當時國家的正式認可和推廣,為後世紙張的大範圍應用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故我們敬蔡倫為“紙神”依然是有道理的。

另,紙張大範圍普遍應用在書寫領域,直到東晉時期才興起,開始替代之前主要的書寫載體帛牘,(也就是絲綢和各種竹木簡),至唐代完全普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