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著名書法家黃庭堅最後是被陷害致死的嗎?

纖指十三玄_

要說黃庭堅的一生啊,其實是相當可惜的,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生前與蘇軾齊名,世人稱之“蘇黃”。

作為蘇門四學士之一,他的詩和書法的風格一樣,都是奇崛瘦硬,獨具風采,首開一代風氣。

關於他是否是被陷害死的,這一點有待考證,根據《宋史》中《黃庭堅傳》有記載了他的晚年及去世,“庭堅在河北與趙挺之有微隙。挺之執政,轉運判官陳舉承風旨,上其所作《荊南承天院記》,指為幸災,復除名,羈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聞命而卒,年六十一。”


這段話雖然就寥寥幾句,但是信息量很大啊!

黃庭堅早年的時候與趙挺之有矛盾,這個趙挺之你可能沒聽到!但是他兒媳婦你肯定知道,那就是李清照!

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是趙挺之的兒子,在他做做宰相後,一個叫陳舉的傢伙拿著黃庭堅的文章去舉報,使黃庭堅被除名,貶謫廣西宜州,並死在那裡。

那時候的宜州是尚未完全開化的南荒之地,把一個將近60歲的老人貶到這種地方,意圖不善這是肯定的。


至於是不是陷害,這裡面可是牽扯了很多歷史疑點。大家都知道那時候北宋政治局面相當混亂,官場如戰場,各自持有各自的陣營。

他的本性耿直,雖然沒有參與政治鬥爭,但是因為和蘇軾、司馬光等人交情深厚,自然也成為了另一派的打擊對象。


所以說,要真的說陷害,自然也有一部分因素在裡面。畢竟趙挺之是王安石變法的擁戴者,與保守派蘇軾、黃庭堅等人對立,其中的鬥爭可想而知了。




東家APP

黃庭堅是北宋時期與蘇軾齊名的大文豪,世稱“蘇黃”,他是江西詩派開山之祖,其詩法度嚴謹,說理細密,他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為“宋四家”之一,在中國歷史上文學與書法都能成為一朝之代表者,似乎也只有蘇軾和黃庭堅二人而已。

黃庭堅性情至孝,膽氣豪壯,豁達樂觀,這些性格特點與蘇東坡很是相似,兩人很是投緣,黃庭堅因此也成為“蘇門四學士”之一,但命運並不因才華和性情而關愛黃庭堅,他一生命途多舛,歷經宋哲宗和宋徽宗兩代,多次被貶謫,最後在廣西宜州去世。

哲宗時期,黃庭堅曾作為校書郎、檢討官、著作佐郎等參與修訂《神宗實錄》,他本來個性就比較超然,並不積極地介入黨派鬥爭,但由於和蘇軾、司馬光等人交情深厚,所以也被新黨章淳、蔡卞等人列入打擊對象,他們提出《神宗實錄》多誣陷不實之辭,而黃庭堅在其中寫有“用鐵龍爪治河,有同兒戲”,黃庭堅因此被貶為涪州別駕、黔州安置,後來又再貶一級移至戎州。

徽宗剛即位時,太后執政,打擊左相章惇、執政蔡卞,詔復司馬光等人,黃庭堅的仕途也曾一度有所好轉,他被任命為監鄂州稅,籤書寧國軍判官、舒州知州,他還推辭不就吏部員外郎,請求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但好景不長,宋徽宗即位兩年後開始親政,重用同樣愛好書法的蔡京為相,新黨又開始打擊舊黨,黃庭堅也受牽連,才當了九日的太平州知州就被罷免,主管玉龍觀。隨後宋徽宗與蔡京等開始打擊反對新法及在元符中有過激言行的元祐黨人,在各地立“元佑奸黨碑”,蘇軾和黃庭堅都在其中,他們的文集也都被下詔銷燬。

此時御史中丞趙挺之更是對打擊黃庭堅不遺餘力,趙挺之和黃庭堅有舊怨,他早年在德州時極力推行市易法,但黃庭堅“監德安鎮,謂鎮小民貧,不堪誅求。”,兩人因此結下仇怨。轉運判官陳舉秉承趙挺之的意向,呈上黃庭堅寫的《荊南承天院記》,指斥他對災禍慶幸,黃庭堅再一次被除名,以幸災謗國之罪除名羈管宜州。

此時黃庭堅已五十八歲,體弱多病,家人都為他擔憂落淚,但黃庭堅笑語安慰家人:“宜州者,所以宜於人也。”黃庭堅到了宜州後,卻因官吏無理刁難一直找不到居所,流落街頭,直到一年多後的夏天才搬到城頭破敗戍樓裡,總算有了棲身之地。廣西的夏天潮溼悶熱,居住環境又不好,但年邁的黃庭堅依舊終日讀書賦詩,舉酒浩歌,處之泰然,其曠達高潔讓當地人為之敬仰。

在黃庭堅被羈管宜州的第三年,朝廷通知讓他徙永州,但黃庭堅還沒聽到命令就去世了,終年六十歲。

黃庭堅的故事講完了,不知讀完故事的您是否和六甲番人一樣唏噓不已,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更多精彩,也敬請關注:六甲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