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黃庭堅的行書《松風閣詩》?

寫字那些事兒



《松風閣詩》作於黃庭堅晚年57歲時,他和朋友于山水間遊樂,途中經過鬆林,並在林中亭閣過夜,聽松濤有感而發,全詩句句押韻,通篇筆力勁峭,在用筆上,線條猶如遊蛇,起伏不定,極為特殊。


黃庭堅一生的行書作品,以百千計,其中最負盛名者,就是這篇《松風閣詩帖》,《松風閣詩帖》在天下十大行書中,排行第九。(其它分別為:《蘭亭序》、《祭侄文稿》、《黃州寒食帖》、《伯遠帖》、《韭花帖》、《蒙詔帖》、《張翰思鱸帖》、《蜀素帖》、《土母帖》)

黃庭堅早年學書於蘇東坡,是“蘇門四學士”之一,詩與蘇東坡齊名,人稱“蘇黃”,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之後他又取法王安石、顏真卿等,終於自成一格。他的小字行書,如《教審帖》、《荊州帖》等,風格與蘇東坡相似,用筆輕快,結字開張,自然爽朗。到了《松風閣詩》這樣的大字行書,結字又奇側開張,線條呈放射狀,風神灑蕩,長波大撇,提頓起伏,一波三折,意韻十足。


執筆方式是高提筆,手腕隨意左右,是極有特點的“樹梢掛蛇”體。“樹梢掛蛇”的稱謂來自蘇東坡的一句玩笑話“魯直近字雖清勁,而筆勢有時太瘦,幾如樹梢掛蛇。”黃庭堅也反嘲到:“公之字固不敢輕論,然間覺褊淺,亦甚似石壓蛤蟆”,這也是書東坡石壓蛤蟆體的由來。


全文起筆著意變化,行筆時中側鋒交替使用,遊絲牽引,變中求法,收筆處回鋒藏穎,注意頓挫,縱伸橫逸,如蕩槳、如撐舟,給人以“沉著痛快”的感覺。


《松風閣詩》縱32.8釐米,橫219.2釐米,凡29行,153字,現珍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內。


附錄《松風閣詩》全文如下:


依山築閣見平川,夜闌箕斗插屋椽。 我來名之意適然。
老松魁梧數百年,斧斤所赦今參天。 風鳴媧皇五十弦,
洗耳不須菩薩泉。 嘉二三子甚好賢,力貧買酒醉此筵。
夜雨鳴廊到曉懸,相看不歸臥僧氈。 泉枯石燥復潺湲,
山川光輝為我妍。 野僧旱飢不能饘,曉見寒溪有炊煙。
東坡道人已沉泉,張侯何時到眼前。 釣臺驚濤可晝眠,
怡亭看篆蛟龍纏。 安得此身脫拘攣,舟載諸友長周旋。

國教童蒙學堂


黃庭堅書法筆畫瘦長且多波折。

央視網《歷史鉤沉:蘇東坡與黃庭堅的文人雅趣》一文中介紹:黃庭堅出蘇東坡門下,是“ 蘇門四學士” 之一。兩人又是好友,經常在一起吟詩、填詞、奕棋、聯對。

因著黃庭堅是蘇軾的學生,我猜測:黃庭堅和蘇軾經常切磋書藝。就黃庭堅的《松風閣詩》與他寫的小字對比,得出以下結論:

1.他的大字用筆太隨意,寫字時筆在顫抖,線條不穩定,沒有力度感。

2.他的小字寫的就工整、精緻一些,用筆穩健成熟。

蘇軾論黃庭堅的書法:魯直近字雖清勁,而筆勢有時太瘦,幾如樹梢掛蛇。

黃庭堅論蘇軾的書法:公之字固不敢輕論,然間覺偏淺,亦甚似石壓蛤蟆。(蘇軾“結體壓扁,作戈多成病筆”“左秀右枯”是其不足。故黃庭堅戲稱之為:“石壓蛤蟆”。)

黃庭堅(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黃庭豎出於蘇門,又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並開創了江西詩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蘇軾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歡迎大家發表見解,共同討論!






真善美信望愛


評價一幅書法的好壞,其實也是一個人的學術修養、書法傳統的認知和書法欣賞水平的綜合體現,尤其對書法傳統之經典作品,要真正確理解書法傳統的精髓和本質,瞭解作者的書法傳承和筆墨風格的個性,才能懂得作品的魅力所在。當然直觀地表露自己的第一感受,是每個人的權利。但是如果對一件經典之作,以功利或搞笑的方式作點評,總覺得不妥,一則於自不利學業,二者不利學術探討。純屬個人觀點,無意冒犯他人。評價這幅作品前,先簡要介紹一下黃庭堅,他是宋四家(蘇軾、米芾、和蔡襄)中,書法功力最深的一位,同時也是一位富有創新精神的書法家。行、草、楷都自成面貌,自規風遠。楷書學顏真卿、褚遂良等;大字行書一般認為受《瘞鶴銘》、《石門銘》影響,而狂草得益於張旭、懷素。這幅作品是宋黃庭堅晚年佳作,為其傳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有前輩評此帖:“字大如小拳,筆法精奧,紙墨俱佳。”也有認為此卷是他在窮困潦倒時以很差的筆書寫的。所以向立跋雲:“此松風閣詩,乃晚年所作。筆墨雖不相副....然書法具存.章章乎羲獻父子之間。”可以看出他高懸肘腕,隨勢操縱的方法,結字力趨險絕,但中宮緊收,收放合度,有極強的節奏和動感。至於是否用的是很差的筆,無法考證。但是,黃庭堅喜歡用雞毛筆寫字是事實,雞毛筆很軟,難以掌控,但點畫線條的質感非常好,包括蘇東坡也常常用雞毛筆寫字。這也是他獨特的風格魅力所在,所以,在他的行草書裡,長線條往往當中有抖動之痕跡,實乃非故意為之。黃庭堅雞毛筆的使用,也啟發了後人使用羊毫筆的門法。


陋石書藝


《松風閣詩帖》乃黃庭堅晚年力作,也是其最負盛名的行書作品。有說山谷道人見船伕蕩槳始悟筆法,加之宋人尚意,正如此作——長波大撇,提頓起伏,一波三折,如船伕搖槳用力狀。下筆平和沉穩,變化含蓄,“橫如千里陣雲,豎似萬歲枯藤”,意蘊高古。



房山文武學校


《松風閣詩帖》是黃庭堅七言詩作並行書,他一生創作的行書作品很多,當以《松風閣詩帖》最負盛名。該作品雄渾大氣、神采飛揚、灑脫激盪,提按起伏,韻味十足,堪稱行書精品。

《松風閣詩帖》的章法、結體、筆法有如下特點:

《松風閣詩帖》的章法跌宕奇絕,攝人心魄,字或大或小,或收或放,疏密相間,穿插贏讓,極富變化。

其結體一是內緊外放,橫向取勢,特別是撇、捺兩筆有意識地打開,橫畫極力左右伸展,豎畫逆切起筆後調整中鋒下行,具有極強的視覺衝擊力。他的主筆儘量向外輻射,與緊束的中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二是側倚多姿,橫畫的斜度更大,豎畫曲韌,撇捺大幅向外伸展,顯示其深厚的功底和精湛的技法。

其用筆渾厚挺健,擒縱得體,長筆仙逸,短畫緊實,抑揚頓挫,提按分明,如天馬行空,又筆筆篤實,美不勝收。


臨風閣知書


有人罵黃庭堅的書法室死蛇掛樹,不是沒有道理的,嚴格的來說,筆法很粗略的,甚不得法。宋朝雖然重文,其實文化並不怎麼發達,一種虛假的繁榮。當然,相比後世是要發達些。但很多方面是比不過元的。比如書法。除了蘇東坡,餘不足論。那個文藝皇帝的所謂瘦金書,真正懂書法的人也是看不起的。

比起他的同宗趙孟頫,那就只有洗腳的份了。


guihuxuan1


是黃庭堅一生少有的比較造作的作品!但稍微寫出松樹堅挺的意境,更重要寫出了本人的傲骨(生活中常挑老師蘇軾藝術瑕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