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鑑賞杜甫千古名篇《江南逢李龜年》?

文學妙語

《江南逢李龜年》是杜詩中極有意蘊的一首七言絕句,全詩如下: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節奏簡潔明快、看似瀟灑適然。然而,細讀之下,卻是天地深遠。題中的李龜年是開元盛世間名聞天下的樂師,歌聲優美,尤其受唐玄宗的喜愛,而安史之亂後盛唐壯勢不再,連他這個小小的藝人也只落得個流落江南的潦草晚生。題雲“江南逢”李龜年,可見是家國離亂之後,詩人對他的再次相遇,世殊時異,兩人內心必然思緒萬千。

“岐王宅裡尋常見”,“岐王”為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李範,愛好音律,昔日經常會在岐王府上見到受邀前去獻藝的李龜年。“崔九堂前幾度聞”,“崔九”是中書令崔湜的弟弟崔滌,以重臣對李龜年的重視來回憶曾經樂師的輝煌過往與尊崇地位。然而,往事不可追,昔年越是顯耀,偏就越為顯得如今的蕭索。

“正是江南好風景”,“江南”此句中指的是現在的湖南一帶,如李煜的“南國正芳春”,即便正是“好風景”,那又能如何?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不過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更添愁緒罷了!“落花時節又逢君”,於江南落花暮春裡,又得以與你相逢。“落花”是詩詞中常見的傷春之景,直到清代《紅樓夢》中黛玉葬花還延續著飄零無依、流離滄桑的情感寄託。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你我的再次重逢,國勢不再,我們的歲月也一去不返了。

杜甫此詩將宏大動盪的國家轉折與個人私友的無意相逢聯繫到了一起,用二十八個字描繪了家國之悲及人生之苦,筆力巧妙,意蘊無窮。清代詩人楊倫箋註的《杜詩鏡銓》中提及這首詩時道:“邵雲:子美七絕,此為壓卷。”“子美”為杜甫字,即評點的人認為杜甫所有七言絕句裡寫得最好的就是此詩了。當下繁華又盛,於車水馬龍、燈影交錯之下,再捧詩冊,再讀這首小詩,仍舊似乎穿梭到了千年之前,那個落花滿衣的江南時節。只是,世無詩聖,亦無李龜年。


歷史有妖氣

我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一、原詩及其大意

江南逢李龜年 唐·杜甫

歧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其大意是:李龜年啊,我的老朋友!我們原來經常見面的啊,比如說在歧王的府第裡,比如說在崔九住宅的大堂裡。現在江南春暖花開,風景殊好,沒有想到在春花快要落盡的時候,在這裡我又見到了你,我的老朋友。

二、杜甫其人及其文學成就

杜甫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大文豪,他被後世稱為“詩聖”,他的詩則被稱為“詩史”。杜甫生於公元712年,卒於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因當過一段時間小官,世人也因其官職稱其為“杜工部”或“杜少陵”等,是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一生除當過一段時間小官外,一直鬱郁不得志,生活也非常拮据,晚年生活潦倒客死於舟上。杜甫一生憂國憂民,同情人間疾苦。他的詩以古體和律詩見長,對音律、對仗研究很深,具有沉鬱頓挫的特點。世人把杜甫與李白合稱為“李杜”,他現存的詩詞大約有1400餘首。他詩藝特別精湛,備受後人推崇,影響深遠。

三、創作背景

唐朝在經歷開元盛世後,繁榮一時,貴族官僚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李龜年是當時天下聞名的歌唱家,經常到達官貴人家去演唱。由於統治者過著荒淫奢侈,紙醉金迷的生活,終於導致了八年的安史之亂。唐明皇慌慌張張地逃到成都去了,天下大亂,唐王朝也從此一蹶不振。李龜年和杜甫不約而同地流落到了江南,這首詩寫於他們意外重逢的時候,當時他們都已進入了暮年,因此感觸特別深刻。

四、具體賞析

“歧王宅裡尋常見”句。李龜年你是天下聞名的歌唱家,是我的好朋友,我們原來經常在歧王的宅子裡見面,欣賞你那優美的歌喉。在這裡點明瞭,一是李龜年當時天下聞名,受到了歧王的重視,是歧王府的常客。二是我因為受人的引薦經常在歧王府裡見到李龜年的。輕描淡寫地道出了兩個人已經認識很久了,回想當年,那時的生活是多麼的美好啊。

“崔九堂前幾度聞”句。此句承上句,意思和上句差不多。我不但在歧王府裡多次見到你,而且在崔九的家裡也經常見到你,或者經常聽人說到你的。這句和上句都是說以前的事,說我們原來在很多地方是有交集的。另外,通過排比的句式,也可看出當時貴族生活的奢侈,普遍過著燈紅酒綠的生活,也道出了李龜年受歡迎的程度。

“正是江南好風景”句。現在正是江南春好的時候,春暖花開,鶯歌燕舞。要是換在以往,該有多少人願意到江南來尋春啊。唉,但現在世道炎涼,民不聊生,人民忙於生計,哪有心思去探花尋芳啊。這句是寫現在,從分開到重逢,中間不知過了多少年了,現在也算是江南春好吧。

“落花時節又逢君”句。在江南晚春的時候,百花凋零,沒成想卻在這個時候、這個地方見到你啊,李龜年,我的好朋友。句已完,意未盡,無聲的感慨盡在不言中。想當初,我們在京城認識的時候都是年青有為、意氣風發,到現在重逢的時候卻是繁華落盡、垂垂老也,為生計而流浪。真是相對無言、欲哭無淚啊。

全詩僅僅四句話,兩句寫過去,兩句寫現在,將深情隱含於平談的語言中,從過去現在兩相對比中,給人一種物是人非的感慨。這是一首歷來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佳作。

謝謝大家,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歡迎交流討論!

如果喜歡就請點贊,請關注頭條號;0紅旗漫卷0,謝謝!
圖片來自於網絡


唐詩宋詞元曲之韻

↑↑ 關注【文學名句】溫暖情懷的文學,動人心坎的名句 → 記得點贊

你喜歡杜甫哪些古詩詞?留言說一說。


《江南逢李龜年》

唐·杜甫

歧王宅裡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


絕句因為篇幅的容量小,所以比起其它的詩體來,就更應該以委曲、含蓄、自然取勝。在要求委曲、含蓄的同時,又要做到自然,不要矯揉造作,故作艱深。不過,要做到這六個字:委曲、含蓄、自然,是很不容易的,這往往也成為衡量一首短詩的藝術性的標準。杜甫的這首《江南逢李龜年》,卻在這方面為我們做出了傍樣。先把這首詩解釋一遍。

“歧王宅裡尋常見”——這是說“往昔”。以前在歧王的宅邸裡邊是隨隨便便就可以遇見你李龜年的。李龜年是開元、天寶時的著名的歌唱家,他是經常在一些王公貴族家裡歌唱的,杜甫少時在洛陽,由於當地前輩的援引,時常出入歧王的宅邸,聽到過李龜年的歌唱,所以說是“歧王宅裡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這和上一句的意思是相近的。崔九,名滌,當時任殿中監,是中書令崔湜之弟。就是說,在崔九的庭堂之前,曾經幾次聽到過你悠揚動聽的歌聲。


“正是江南好風景”——這一句寫的是現在。這正是在大曆五年(770)左右,江南風景特好的時候。


“落花時節又逢君”——在這暮春的落花時節,我又在江南(此指潭州,今長沙)和你偶然相逢了。

整首詩寫得很平常,很普通,很自然。無非說過去我曾經聽過你歌唱,現在我又遇見你了。——如果從字面上解釋,而不深究的話,就是這樣。這樣的話,就不能算作一首好詩,而是一首很拙劣的詩。


不過事情並不如此簡單。我們要了解這首詩的話,要結合當時特定的歷史環境,要知道李龜年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的變遷。這樣,我們就可以進一步知道這首詩委曲、含蓄的所在了。


在開元、天寶間,唐王朝表面上還是十分繁榮的,歌舞昇平,藝人們很為達官貴人、皇親國戚所器重。特別是象李龜年這樣的著名的歌唱家,今天在歧王家裡演唱,明天在崔九家裡登堂,生活是過得極豪華的。統治者們的荒淫奢侈,沉緬於聲色酒馬,終於導致了連續八年的安史之亂,唐明皇在長安呆不下去了,倉忙奔蜀,生靈塗炭,屍橫遍野。經過了這一次大動盪,大變亂,唐王朝就此一蹶不振,走下坡路了。李龜年也隨著流落江南,“每遇良辰勝賞,為人歌數闋,座中聞之,莫不掩泣罷酒……”(唐·鄭處誨《明皇雜錄》卷下)。另外據《云溪友議》記載,他曾經在湖南採訪使筵上唱過王維的幾首詩。這時候的“唱”和昔日的“唱”已是大不相同了,雖不能說“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但亦是今非昔比了,怎不令人感慨萬分!

詩人正是運用了這種對比的手法,兩句寫往昔,兩句寫現今,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含蓄在這四句詩中的今昔盛衰之感的。


杜甫雖然在安史之亂前並未受到唐王朝多少恩遇,但他目睹了安史之亂慘酷的現實,他此時此刻的思想感情,不正和流落在江南的李龜年一樣嗎?感情的交流,使詩人產生了寫作的慾望,它自然而然地流露,便成了這樣一首流傳千古的好詩。


你喜歡杜甫哪些古詩詞?留言說一說。


文學妙語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賞析:代宗大曆五年(770年),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離世。這首極其情韻的七言絕句,正創作於這一年。大曆五年暮春時節,在闊別四十多年後,杜甫與友人李龜年在潭州(今湖南長沙)偶然重逢。此時二人境遇相似,都居無定所、四處漂泊,處境很是淒涼。這讓詩人感慨良多,於是他寫下本詩,藉以抒發歷經苦難戰亂的故人久別重逢後的複雜心情。一、二句是對當年與李龜年交往情形的回憶。"岐王宅裡''、''崔九堂前"是開元盛世時期兩個有名的名流彙集的地方,當年詩人常常出入其間,於是結交了李龜年這樣的有才之人。如今,過去的輝煌已經成為可望而不可即的夢境,只能在回憶中尋找當年的美好時光。這種回憶,流露出作者對開元盛世的深深眷戀和懷念。"岐王",唐玄宗的弟弟、唐睿宗的兒子李範,封岐王,因好學愛才楊名,雅善音律。"崔九",名滌,是中書令崔湜的弟弟,經常出入皇宮,是唐玄宗的寵臣,曾任秘書監。他在同族弟兄中排行第九,所以人稱崔九。三、四句寫眼前的情形。眼下正是江南風景秀美的大好時節,置身其中,原本應欣喜陶醉,但詩人看到的卻是凋零的落花和顛沛流離的白髮人。哀景襯出悲情,''落花時節"裡,身世之感,時代之痛,顯現其中。"正是"和"又'',一轉一跌,隱藏著詩人的深深慨嘆。詩歌未用一字直言感傷之情,卻在敘述當中使之如涓涓細水,一點點流出,耐人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