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五十一周大师专题之丰子恺: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丰子恺,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书法家,画家,文学家。

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最为著名,他往往通过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大道至简,浑然天成。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拢,便是十分心情。

快乐五十一周大师专题之丰子恺: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小桌呼朋三面做,留将一面与梅花。尽显中国传统文人的雅趣。

快乐五十一周大师专题之丰子恺: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坚韧心性,莫过于此。

快乐五十一周大师专题之丰子恺: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一间茅屋负青山,老松半间我半间。物我合一,眼见得天地间的自然万物都活了过来。

快乐五十一周大师专题之丰子恺: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折得莲花浑忘却,空将荷叶盖头归。丰老曾说,人世间最有灵气的就是孩子。

快乐五十一周大师专题之丰子恺: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少有人知的是,丰老还是著名的散文家、音乐家、书法家,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丰子恺文集》、《丰子恺散文集》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其中有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学和小学的语文教材。他的许多散文中的佳句,已经成为了经典语录,广为流传:

(1)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深谋若谷,深交若水.深明大义,深悉小节.已然,静舒!

善宽以怀,善感以恩.善博以浪,善精以业.这般,最佳!

勿感于时,勿伤于怀.勿耽美色,勿沉虚妄.从今,进取!

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怍于人,无惧于鬼.这样,人生!

——丰子恺 《不宠无惊过一生》

(2)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丰子恺 《豁然开朗》

(3)

可怜一片无暇玉,误落风尘花草中。羡他村落无盐女,不宠无惊过一生。

——丰子恺 《不宠无惊过一生》

1914年,丰子恺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丰子恺结识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老师——李叔同和夏丏尊。前者不仅给予他音乐和美术上的启蒙,也在为人处世上为他作了榜样;而后者所提倡使用生动活泼的白话文、如实地表现自己真实的感受的主张,则始终被他奉为圭臬,成为他以后散文创作中的最可亲可爱的特点。在这两位与他情谊深厚的老师那里,丰子恺找到了伴随他一生的三样东西——文学、绘画和音乐。

1918年,李叔同出家为僧,丰子恺自此与佛教结缘。

弘一法师五十岁时,与丰子恺同住上海,合作《护生画集》,老师负责文字,弟子作画。法师六十岁时,仍如此。当时两人有了一个约定,法师七十岁时,可有《护生画集》第三集,七十幅,以此类推,直至第六集,共百幅。当时日寇凶恶,丰子恺流亡逃命生死难卜,何况到第六集时,丰子恺理当八十二岁,生死之事,又怎可预知?但丰子恺仍然覆信:“世寿所许,定当遵嘱。”

之后的故事,《护生画集》序言中讲得很清楚,丰子恺辗转逃命,日寇投降后,回杭州,又三年去往泉州,有一位居士拿出当年丰子恺寄弘一法师的那封信:“世寿所许,定当遵嘱。”赫然亲笔。

丰子恺离泉州赴厦门,就在当地借一间屋,闭门三个月,画护生画第三集共七十幅。那已是1949年,风雨之秋。之后虽受各种迫害,仍在去世之前兑现了对法师的承诺,完成《护生画集》四、五、六集共270幅画。世寿未许,亦已遵嘱。

快乐五十一周大师专题之丰子恺: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快乐五十说:丰老的一生,历经坎坷磨难,但他的心境,一直如他的文字和漫画一样,清丽恬淡,豁达超然。他的作品,著作也好,画作也罢,都体现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非凡的精神境界。他对老师约定的恪守,和创作到老的精神,也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典范。

明天将要给大家介绍的文化大师,同样也是兼具文学家和画家两种身份。与丰老不同的是,他在80年代旅居美国,其作品将东西方的文化特色巧妙的加以融合,他的部分散文与小说被翻译成英语,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并作为唯一的中国作家,与福克纳、海明威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而真正将他的作品带到大陆读者面前的,则是他的得意弟子,中国当代的一位著名画家。说到这里,你猜到这位大师是谁了吗?欢迎大家在评论中写下自己的推测,最先猜中者将会获得一份神秘的大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