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津渡古街位于江苏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是依附于破山栈道而建的一处历史遗迹。西津渡古街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


西津渡古街位于江苏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是依附于破山栈道而建的一处历史遗迹。西津渡古街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

西津渡古街全长约 1000 米 ,始创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留下了如今的规模,因此,整条街随处可见六朝至清代的历史踪迹。

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

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脚下的超岸寺旁。当年的西津古渡现在离长江江岸已有 300 多米距离。

宋熙宁元年 (1008) 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元朝时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 • 波罗从扬州到镇江来,也是在西津渡登岸。

自古名城出名食,镇江“三怪”的传说古老而富有魅力,在镇江流传着颇具顺口溜色彩的《三怪谣》:“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

面锅里面煮锅盖,是镇江饮食技艺中的一项创造。关于镇江锅盖面的来历,唐朝诗人张籍有诗云“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衣冠望族带着北方作物和先进技术举族南下,渡过长江,首先到达的便是镇江,他们的到来不仅改变了镇江原有的粮食作物结构也将北方的面食习惯带到了镇江地区。

在流传千余年的过程中,面食又与镇江当地特有的码头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镇江锅盖面。锅盖面在市井民坊间口口相传,家喻户晓,是镇江市井生活的独有景观。

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镇江人都不管锅盖面叫“锅盖面”,而是叫“伙面”,八分钱一碗,价廉物美,深受平常百姓的喜爱。

据上了年纪的人回忆,解放前,南门外有林义隆、中华路狮子巷口有杨大昌,每天早上和傍晚,店门口坐满吃面的人。

店门口的那口大锅,总是热气腾腾,小锅盖漂浮其上。

后来随着“镇江三怪”提法的兴起,锅盖面才有了今天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