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一年级前,家长要怎么做好幼小衔接?

问题sensei


孩子刚上一年级,主要要做好两个方面的衔接工作。

首先要转变孩子的观念,适应新的环境。孩在幼儿园时,一般以”玩”为主,兼学拼音识字和简单的数学,很多孩子还保留着家庭习惯,没有受到较严的纪律约束。到了一年级,环境不同,接触的学生和老师不同,胆大的孩子就脱疆的野马,到处乱窜。胆小的孩子,总是一个人耍单边,不愿意接触新同学。对此,家长和老师们要教育孩子遵守纪律,和全班学生融入一起,树立集体观念,加强团结。把孩子们集中在一起,搞一些互动的游戏活动,使孩子们互相接触。时间长了,就会慢慢适应新的环境。

其次要做好拼音识字方的衔接工作。在幼儿园,只学习拼音和简单的识字拼读,到了一年级,课本上有很多字孩子们不认识。由于不识字,最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对此,很多老师把拼音,识字贯穿到全一年级的教学过程中。作为家长,也不必着急,自已在家给孩子补补就可以了。教孩子从字母开始练习,每天学习几个,做到会读,会认,会默写。如此类推,再韵母,最后拼读,识字。切莫一边学字母一边拼读,这样孩子容易把声母和韵母搞混淆,补习的时间更长。

由于孩子不识字,不理解作业么做。所以家长在孩子在作业前,将题目念几遍,帮助孩子理解题意,再辅导做作业,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年级年新生,只要适应了环境,做好了一年级和幼小几个方面的衔接工作,就能慢慢地融入到整个学校的群体中去,从而走上正轨。


程世儒


亲子阅读,阅读,阅读再阅读。重要的事说三遍。

这样可以无形中解决:

1.生字问题。解决了生字,语文这块还担心什么呢?而且以后做题做试卷能自己读题,不用依赖家长,家长也能轻松些。

2.专注力问题。阅读,是将看到的内容在脑中转化为自己想象的图画,几乎没有孩子不喜欢。孩子都会经历一个让你重复讲同一故事的过程,阅读时间也会越来越长,专注力自然越来越好。

3.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这个显然不管面对哪一科都是有利的,理解能力的提高其实就是学习力的提高。

4.丰富作文题材。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得多了,看图说话小作文什么的,起个开头就能刷刷刷往下写了,节省了多少作业时间啊。

暂时只能想到这些。总之,我的孩子在进入小学前一直坚持的就是这件事,什么幼小衔接,拼音班都没上,一年级时已能自己看书,学习基本不用操心。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育儿闲话


我的孩子今年9月份上的小学,刚满6岁就上学了,班里最小的男孩。分享一下经验吧。

孩子在幼儿园毕业前,没有报过任何兴趣班。毕业后,第一个兴趣班是搏击,随后是足球。我的观念:拥有强健的身体是活着的基础。

报了一个月的幼小衔接,主要是调孩子的生活作息,结束后直接进入小学生活。前一个月孩子有些不适应,等到第二个月,孩子逐渐进入状态,原来的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慢慢改变。近期,老师说孩子表现越来越好。

而孩子也说,上小学真好,发跳绳、发棒棒糖、还发奖状,越来越喜欢上学



孩子们的朋友


我家宝宝今年上大班儿了,我也特别苦恼,上幼小衔接教多了吧,怕她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认为我已经学过了,就不认真学的心理了,不交吧,就怕他遇到难题,认为我学不会我学不会我就不学了。我想给他报幼小衔接拼音辅导课英语课。然后再借一下小学一年级的课程给他稍微了解一下。目前是这样想的,就怕交多了,或者是教的不标准。


g快乐一瞬间


幼小衔接必须要,到了一年级就知道厉害性了,一年级那个学习速度远远跟不上复习速度,一天一节书本课,晚上回来复习不过来,第二天又学新知识,特别是拼音,很多小孩子完全是糊里糊涂,考试不及格,一年级在我们印象中是双百分的,现在不及格的现象普遍。课堂学习速度太快,学生跟不上,家长白天上班很辛苦,晚上还要陪孩子写作业,时间特别紧,五点放学,回来做饭吃饭,基本六点半,9点就要准备睡觉了,但现在作业也多,要小孩完全能理解自己做,可能要到10点半的样子,再洗澡什么的,基本要11点才能睡觉,导致睡眠不足,第二天起不来,上课迟到,上课没有精神,听不进课。现在公立的幼儿园国家规定不允许交太多知识和写字,等到一年级还是一张白纸,如果资质聪明的孩子自然能跟上老师的步伐,对于资质平平的孩子,一旦跟不上,就麻烦了,所以必须要报幼小衔接班,那样孩子提前学好拼音和数学,一年级很容易就能听懂并且跟上,考试也能高分,这样不仅老师表扬,家长高兴,孩子自己也能轻松快乐的学习,一举三得!








舞之韵广场舞


根据孩子入学前准备的5个方面展开:

1、身体健康和运动领域

给孩子提供均衡的饮食,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进行必要的户外活动;以便增强孩子的体魄,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精细动作的发展,我们可以在家让孩子参与少量家务,以及收拾自己的玩具、做手工、画画、打球等,提高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增强手部力量,为写字做好力量储备。

2、学习方式领域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挑出不同颜色的豆子、剪纸游戏、下棋等小游戏。

培养学习兴趣,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孩子多探索,多实践,保护孩子的求知欲。

3、社会性与情绪发展领域

教孩子一些基本的交际规则和技能。

比如,要有礼貌、尊重他人、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不能随意打断别人说话、发生争执除了哭还可以用协商、合作方式来解决冲突。

教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比如,让孩子多练习“我不开心(开心)……是因为……我想(怎么办)”这个句式。

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

教孩子自己穿脱衣裤鞋袜、刷牙洗脸、擦鼻涕等基本的一些生活技能。

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孩子认识一些常见的安全标识:小心触电、禁止下水等等。

4、言语发展领域

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父母以身作则,效果更佳。

多跟孩子沟通交流,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讲故事、读绘本时,可以引导孩子自由发挥,或讲述绘本内容。

言语发展,有利于孩子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敢于回答问题。

5、认知及一般知识基础领域

通过陪伴游戏、生活中引导等方式,增加孩子的识字量,比如绘本、路标、超市包装上的字等等。

培养数学思维,比如,用物件数数,分辨大小,体验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适当引导学写简单的字,很多孩子在刚入学时,都会出现握笔姿势不对、力量不足的情况,所以容易手累,无法坚持,平时多锻炼孩子的手部力量,就具有明显的优势。





大果小果妈妈


第一项、训练专注力。

我个人觉得,幼小衔接工作中,专注力训练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幼儿园教育不以传授知识为主,孩子不会听课、不能控制自己的思维跟着老师走。这也是很多聪明的孩子,刚上一年级时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老师的讲授就像一个水源,专注力则是接收这个水源的入口。专注力差,老师讲得再好,孩子没往心上去,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专注力训练,要练三个方面:聚焦性、持久性、可移动性。

聚焦性,指的是孩子能把注意力控制在一点上,不受外界干扰。

持久性,指孩子能持续关注一件事。

可移动性,指在必要的情况下,孩子能“控制”专注力迅速转移。

训练专注力,主要有三种方法:纸笔训练、游戏训练、正念训练。这些方法,在我的文章多有介绍,有兴趣你可以关注一下。这里,重点介绍我结合这三种方法,自创的一种方法:寂听法。我家小孩用过,效果不错。

第一步:临睡前,先让孩子安静下来,舒服地坐在沙发上,自然呼吸,同时,眼睛微闭,数自己的呼吸,一吸一呼算一次,共数30至100次(根据孩子情况,由少到多)——相当于古人的“静坐之法”。第二步:待孩子数完呼吸,保护原样不动。家长讲故事或者是有趣的科学知识。让孩子的思维跟着故事走。内容、长短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接收程度适当调整。第三步:读完一篇后,让孩子睁开眼睛,由家长提问故事内容。最好是选择、判断、简答题都有。然后,让孩子根据故事提问,家长回答。可以带点小游戏,比如,争夺“提高之王”、“答题高手”之类的。

这个方法,适合3至10岁孩子。从“静心”、“听故事”到“提问”,专注力的“聚焦性”、“持久性”、“转移性”都得到训练,既培养了阅读习惯,还模拟了上课形式,可谓一举多得。

第二项、培养习惯。

生活习惯。孩子上一年级,每天早上起床、吃早餐让很多家长头疼。家长要有意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孩子能在生活里找乐趣,从自己起床、自己洗脸、刷牙、穿衣服、系鞋带,自己背书包等等细节出发,给孩子树立一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意识,父母不要包办一切。

书写习惯。执笔方法、坐姿、书写规范,这些都要起早动手。

阅读习惯。这个习惯越早培养越早受益,时间久了,对孩子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都有影响。最好的方法就是:坚持每天晚读。

第三项、培养学习兴趣。

1、借助趣味阅读。前两天,我有事出外,恰逢儿子生日,电话上,我给他说:“我要送你两本书做为生日礼物。”儿子听了很开心。其中一本是《马小跳玩数学》,二年级版。拿回家玩了几道题,儿子的兴趣一下子上来了,每天回家,都逼着我和他一起玩,非常开心,还要我给他买全套。

2、在生活中引导。孩子通过观察生活、看动画片,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会产生兴趣,这时,家长要适机引导。我家小孩上幼儿园时,有一天,他找来一根针、一张纸,还让我给他弄来一碗水,他要按照动画片上的教程,做一个指南针。做了很久,没有成功,他气馁了,不愿做了。我鼓励他:“你没有成功,肯定是有原因的,你再想想,看是不是缺了什么环节?科学家要取得一项成果,可能会经历成百上千次的失败,你这不算什么。”他听了继续去做。过了一会,他惊奇地大叫:“爸爸,快来看快来看,我把纸压到水底,针漂在水面上了!”我过去一看,果然。他被自己发现惊呆了,兴奋不已。我就引导他:“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他就不断探索,终于明白,水是有表面张力的。当时,他做指南针失败的原因,我也没告诉他,鼓励他自己去探究。过了很久,他通过看动画片,明白了指南针没有做成功,是因为针没有磁化。

3、及时回应孩子的发问,并加以引导。孩子在上幼儿园时期,会有一个特别爱问“为什么”的阶段。这其实是孩子开始接触外面的世界,探究欲开始苏醒的表现。这个时期,是培养孩子“兴趣”的最佳时机,可惜被很多家长忽视了。

孩子经常问为什么,次数多了,家长就烦了。往往以“不知道”、“去看书”、“去问你妈妈”、“我忙完告诉你”这些话敷衍孩子。一次两次不要紧,时间长了,孩子从家长身上得不到回应,没有感受到探究的乐趣,探究欲就弱化了,对身边很多事就熟视无睹了,没有兴趣了。

所以,面对孩子的提问,家长的回应很重要,哪些问题适合直接告诉答案,哪些问题适合带着孩子去探究,哪些问题适合鼓励孩子独立探索,要分而待之。

4、必要的工具辅助。

比如,孩子开开心心看《超级飞侠》时,会问:“爸爸,香港在哪儿?巴黎在哪儿?”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地球仪来帮他认识世界,同时激发他的兴趣。

再比如,当孩子开始背诗时,不明白“唐代”、“宋代”是什么区别,就需要一个“中国历史朝代表”来帮他。

当孩子问“树叶是什么组成的?”、“树叶的里面是什么?”时,需要我们给他一个显微镜。

当孩子问“月球上有什么”,有条件的话,可以给孩子一个天文望远镜。

其实,这些小工具铺成的路上,很有可能会走出一个大科学家。

第四项、必要的知识储备。

可以教孩子识字、写字、认拼音。不过,这个不是重点,只要前面三个方面做好了,上了一年级,这些知识,孩子完全可以自己搞定。

希望可以帮到你,有什么问题还可以私信我。


家庭教育方法派


学前教育跟学校教育有本质区别,前者主要是让孩子去体验、去感知,调动他们的抽象思维。比如2× 3-6,如果仅仅是把算教给孩子,这就是小学化。但如果以做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了解为什么2× 3= 6,是可以的。学前教育是孩子前期经验积累的时期,从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来看,要注重真正的体验。游戏的核心是感知和体验,要让他们去听、去看、去闻、去摸、去尝。

我个人认为,幼儿园本身就是一个从家庭到校园的一个过渡期。解决孩子的分离焦虑、规则意识、独立生活和社交能力。当然每个孩子不一样,如果在幼儿园毕业的时候孩子还会存在以上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可以尝试找一些群体环境做一些过度。关于习惯,其实没那么要紧,大部分小学的第一个学期老师都会管教,小学一个班那么多人老师是没什么精力一个个去管,所以干脆全班统一规范纪律和习惯,一起憋一次。但是实际上很多幼小衔接的培训班,都在干一些提前学习的事儿。把认字、拼音、运算等等提前学一点。关于这个我觉得要看你学位的实际情况,如果可以的话了解一下学校的情况。如果学校教学进度比较快,学习压力比较大,那建议参加一些幼小衔接的课程。毕竟,孩子甩尾、跟不上课程进度对孩子的心理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相反,如果学校比较佛系,那就没必要提前学,如果上课老师讲的东西都是已经学过的,反而容易让孩子觉得上课无聊。


学习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情,放下焦虑,让孩子在什么样的年龄,学什么样的东西,才是对他们最有效的帮助。


邱爸爸说


现在的教育体系,幼小衔接必须重视,除非孩子接收能力强,家长给力,可以全天照顾孩子辅导作业,上了一年级的家长,分两派,孩子成绩好的觉得幼小衔接无所谓,孩子作业每天写到11点多的家长会觉得没上幼小衔接是个失误,其实不管上不上,关键是孩子的接受能力,就算上幼小衔接也是一学期或者一年内孩子可以跟上,二年级就未必了。所以孩子在1-3年级一定要抓紧,训练孩子的自觉性,逻辑思维。所以不光是幼小衔接要重视,1-3年级同样也应该重视。


柠檬姐Veer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一方面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另一方面要给孩子一定的知识积累。

学习习惯包括:对学习目的的明确和对学习的兴趣以及能够专注于听讲,喜欢阅读和表达等。而知识的积累主要是拼音,字词和数学常识,也可以有意识地积累些孩子的说话写话和国学经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