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带孩子出去,结果总是哭闹不止?相信这些办法会有帮助

状况一:孩子用哭抗议乘车

很多孩子喜欢在公共场合大哭。例如在飞机、高铁或者大巴车等封闭式的环境里。这时,孩子的哭声很容易引起周围其他乘客或者旅客的不满。那么,妈妈们要如何解决孩子哭的行为呢?

首先,妈妈们要清楚孩子哭的原因。

原因大致分为三种情况,孩子觉得自己被忽视;孩子觉得很无聊;孩子觉得周围的环境很恐怖。这时,妈妈要多陪伴孩子,可以尝试给孩子讲故事,或者陪着孩子在事先准备好的画本上画画,妈妈的陪伴不仅仅能够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更会让孩子慢慢适应各种旅途。

如果,碰到无论妈妈如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依旧不愿停止哭泣时,妈妈们又该如何做呢?

这时,妈妈们可以尝试先将孩子带离座位;再表达对孩子哭闹行为的理解,毕竟孩子适应新的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然后安抚孩子的情绪,找到真正让孩子不适的原因;这时,可以尝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跟孩子聊一聊将要游玩的地方,引起孩子对陌生地方的好奇心,从而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惧。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旅行中感受到安全和舒适。

切记:妈妈要做的是疏导孩子的情绪,而不是被孩子的情绪影响,这样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让旅途变得烦躁,让孩子讨厌出门。

放假带孩子出去,结果总是哭闹不止?相信这些办法会有帮助

状况二:孩子用哭索要玩具

很多孩子是没有办法控制自己对某个渴望的零食,心爱的玩具的占有欲。所以,我们常常在超市或者玩具店遇到嚎啕大哭的孩子,或者坐在地上一边打滚一边哭闹的孩子。

这个时候,妈妈们一般会有两种做法,要么迫于无奈,屈服于孩子的哭闹;要么觉得被孩子搞的很没面子,然后强行将孩子拖离现场。

可无论你采取上述哪种做法,都不算是明智的行为,前者会养成孩子任性的性格;后者会因孩子得不到满足而对妈妈产生不信任,从而也影响到孩子对自己的认知,他们会否定自己,变得越发自卑。

那么妈妈们该如何做呢?

首先,购物前跟孩子商量好,可以买多少价位之内的东西,或者可以买几件东西,就像《妈妈是超人》里的霍思燕,她会告诉嗯哼只能挑五件玩具。或者,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妈妈可以在自己可消费的能力范围之内挑选出两到三件玩具,让孩子从里面挑选出最喜欢的玩具。一个拥有选择权的孩子,会变得越来越独立。

切记:不要用妥协或者吼骂的方式对待孩子,请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听得懂道理,只是你讲道理的方法出了问题,孩子才会排斥。

状况三:孩子用哭阻止回家

孩子们的好奇心往往胜过大人。所以在外面玩着玩着,孩子便不乐意回家了。当妈妈告诉他们要离开时,他们会用哭闹的方式示意妈妈,自己还没有待够,自己并不想离开。

这时,疲劳一天的妈妈们往往失去了耐心。有的妈妈会强行带走孩子,任其大哭大闹;有的妈妈会恐吓孩子,妈妈要先走了。

被强行带走的孩子,心中充满失落,对妈妈也充满失望。被恐吓的孩子会在心底种下一颗叫“恐惧心理”的种子,从而失去了来自妈妈的安全感。

那么妈妈该要如何说,孩子才能配合呢?

其实,出门前开了一个简短的家庭会议很必要。

会议的内容包括:要去哪儿?什么时间去?什么时间回?怎么去?妈妈可以买什么?宝宝可以买什么?等等问题。

并告诉孩子,只有履行了计划书中规定的内容,才有机会再次跟妈妈一起出门游玩。

带着商议好的计划书出门,妈妈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影响孩子的行为,让孩子在有计划的出行中学会自律。

切记:妈妈是孩子的榜样。所以,妈妈自己要先控制住自己的购买欲或者逛街欲。孩子眼中的妈妈说话算话,孩子才能学会说话算话。

愿这个五一,每一位妈妈都可以跟自己的宝贝有一段没有哭闹的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