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22年建造的國之重器—“中國天眼”,到底有什麼用?看完震撼

“中國天眼”“國之重器”、“南仁東”這幾個詞最近似乎頻繁的出現在各大社交平臺熱點內容中,又一次讓廣大的群眾大叫了一聲“厲害了,我的國”。

歷時22年建造的國之重器—“中國天眼”,到底有什麼用?看完震撼

“中國天眼”學名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簡稱FAST,又被稱之為“蒼穹之眼”。是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在2016年完工使用,其面積25萬平方米(相當於30個足球場)

歷時22年建造的國之重器—“中國天眼”,到底有什麼用?看完震撼

建成的“中國天眼”打破了被譽為20世紀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國Arecibo 300米望遠鏡的記錄,比起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靈敏度更是快了10倍左右,也使中國在這一領域至少在未來的二三十年內處於領先狀態

建造這一跨時代的工程,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但不是我們今天的主題。我們今天要講的的是“中國天眼”憑什麼號稱是國之重器?

很多人對這個問題也是一知半解,只知道這對於我們中國的航天事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實這只是一方面,中國建造了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這對於吸引國內外一流人才和前沿科研課題無疑是有強烈的吸引力的,成為國際天文學術交流中心也是順其自然的事。其高分辨率微波巡視對於國家戰略雷達的也有著促進作用

歷時22年建造的國之重器—“中國天眼”,到底有什麼用?看完震撼

擁有如此強大功能的天眼,如果銀河系(直徑約為15萬光年)內存在外星人也有幾率被天眼檢測出來,國際的一些搜尋外星人項目也在積極的向中國尋求合作

而這只是其附帶的邊角料,“中國天眼”目前首要的目標就是——尋找“脈衝星”

脈衝星是個什麼玩意?找到了有什麼用。這個很像在漫畫、科幻中走出來的詞官方解釋是這樣的:脈衝星是快速自轉的中子星,它能夠發射嚴格週期性脈衝信號。脈衝星的觀測研究不僅具有重要的物理意義,而且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在時間尺度、深空自主導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歷時22年建造的國之重器—“中國天眼”,到底有什麼用?看完震撼

大抵意思就是“脈衝星”這種星體發出的脈衝信號非常穩定能被我們記住定位,這相當於太空中的一個座標,一座燈塔。大家要知道在太空中可沒有什麼地圖,我們發射一個飛船去太空沒有一個準確的參考物很容易迷失,於是脈衝星舉起了一個指引的作用。飛船行駛時隔一段時間向“天眼”發射信號,天眼根據其發出的信號判斷軌道是否正確,最大限度的避免事故的發生

歷時22年建造的國之重器—“中國天眼”,到底有什麼用?看完震撼

從建成啟用以來,“中國天眼”共發現51顆疑似脈衝星的存在,其中11顆已被確認為新脈衝星。這是中國太空研究的一大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