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嵊县强盗”,但他的画作充满着“野气”……

记中国山水花鸟画家张万琪先生(一)

在我熟识的艺术家朋友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国画院副院长、浙江省水彩画家协会理事、浙江中国花鸟画家协会理事、绍兴市美协副主席张万琪,大概可算是一个最不“安分守己”的人了,年愈七旬的他,从教授岗位退下来后的十多年中依然不“安分守己”,虽然我们已有多年未能谋面,但他或云游山水,或周游列国,或举办画展,或开讲演说,或教徒传经,我都了如指掌,说穿了,是他时常把这些信息传递于我……

——题记

他不是“嵊县强盗”,但他的画作充满着“野气”……

花鸟画家张万琪

友人间瞎聊,常常聊到家乡绍兴的地方特色。有朋友说,绍兴这个地方,要是搞一面旗帜的话,奥运五环旗最合适了,因为前些年绍兴下辖绍兴、诸暨、上虞、嵊县(今称嵊州)和新昌五个县市(老绍兴还包括如今杭州的萧山以及宁波的余姚)。从广义说,绍兴人是由上述五种人组成。这五种人,每种都有一个绰号:绍兴师爷、嵊县强盗、诸暨“木卵“(“木卵”有点自损,后诸暨人常称自己“木陀”)、上虞拐子和新昌婊子(其号不雅,属于文化糟泊)。这几个绰号,似乎活脱脱地反映了五种人的性格。

他不是“嵊县强盗”,但他的画作充满着“野气”……

张万琪作品欣赏

说到画家张万琪,必然会联系到“嵊县强盗”这个称谓。“嵊县强盗”这个称谓或许与嵊县的历史有关。公元859年,嵊州人裘甫起义,率领一帮乌合之众攻破象山、剡县等地,给自己封了个“天下都知兵马使”的头衔,还建年号为罗平;虽然先后只存在66天,却揭开了唐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标志着唐朝崩溃的开始。北宋末年,又是嵊人裘目新(史称仇道人)响应方腊起义,挥师新昌,直取上虞。后来方腊被俘,仇道人阵亡。清朝末年还出了个王金发,被称为“东南豪杰”和“中国的罗宾汉”,

他不是“嵊县强盗”,但他的画作充满着“野气”……

张万琪作品欣赏

“嵊县强盗”之称即由此传开。还有另一种说法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滩上横行着一伙专门绑架阔佬的亡命之徒,时常做出惊天动地的案子来;这伙人来自嵊县乡下,“嵊县强盗”从此可以拿来哄孩子入睡。

曾有人戏称花鸟画家张万琪是“嵊县强盗”,以此相称我不敢苟同。万琪老兄是嵊县人这不假,但从我与相识相交相知的二十多年里,他给我的印象—直是个谦逊儒雅、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实在闻不出他身上的那股“强盗”气息。只是观其画,常常感到有一股股“野气”从中四溢。而这位温润如玉的老兄对人称“嵊县强盗”也无反感之意,在书画界林立的画派中竟以“野派”自诩,常说我的画充满着“野气”,当属“野派”。

他不是“嵊县强盗”,但他的画作充满着“野气”……

张万琪作品欣赏

岁月似长河般流过,留给人一些记忆是缥缈的,一些记忆又是深刻的。张万琪的少年时代是在石磺这个产“嵊县强盗”的山清水秀小山村里度过。青涩的时光常与嬉乐相伴,与许多同龄的调皮孩子一样,张万琪和伙伴们经常躲着大人,跑出家门去玩水、去偷杏梅桃子、去放山火捉野猫,满“世界”闯祸水……偶尔,张万琪也会静下心来聚精会神地临摹一方方香烟牌上的张飞关公。万琪画的一个个人物,看上去寥寥几笔,简单粗糙,却也十分传神,总让大人惊诧于他小小纸面上的神奇。

他不是“嵊县强盗”,但他的画作充满着“野气”……

张万琪作品欣赏

有一天,万琪就读的石璜乡校组织学生到野外写生。深秋,草叶枯落,花木凋零,旷野肃杀一片。张万琪环顾四周,找不着可画的,便对着一棵楝树“刷刷”地画了起来。画面上,一棵落叶的树,伫立在寒风之中,显示着生命的力量……“老师会喜欢吗?”怀着忐忑的心,他交上了作业。几天后,本子发了下来,一看,上面竟用红笔写着大大的“97分”!

第一次用心独立创作的画得了个97分,这让幼小的张万琪欢呼雀跃,他觉得自己的心被一轮明月照亮了。多年以后,张万琪再回忆起这一幕时,他激动地说,那是家乡母校的良师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的一颗喜欢画画爱好美术的种子。

他不是“嵊县强盗”,但他的画作充满着“野气”……

张万琪作品欣赏

正是这一所山沟沟里的石璜乡校的校门里,走出了中国花鸟画名家张万琪。

而他,常常为自己身上有强盗血统而骄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