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司裡,製作難度最高的食材是什麼?

格陵蘭的魚


小野二郎說過:“我的夢想是在壽司臺前工作到最後一刻,握的最後一貫希望就是小鰭吧。小鰭非常美味,它與壽司的氣質相合,這種魚無論是刺身或是炙烤都算不上驚豔,唯有鹽漬過再用米醋洗淨,作為壽司種,才是它最美好的歸宿……”


這種魚就是窩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日語稱“コノシロ”,漢字寫作鰶[jì]、鮗或子代。它的幼魚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小鰭小肌(コハダ)。這種小魚其貌不揚,但卻被視為江戶前壽司中的“橫綱”,一枚小鰭,足以衡量一家壽司店的水準......


小鰭與之前介紹過的“鰤魚”一樣,也被稱為“出世魚”,它們在生命中的不同階段會被賦予不同稱呼:一般說來,4-5釐米長的鰶苗稱為“新子”(シンコ);7-10釐米的幼鰶稱為“小肌”或“小鰭”;12-15釐米的幼鰶稱為“中済”;而15釐米以上則被稱為“鰶”或“鮗”。壽司裡最常用到的尺寸是10釐米左右的小鰭,於是人們也習慣用小鰭統稱這種魚。


鰶苗肉質細膩,但隨著慢慢長大,魚刺慢慢變硬、魚皮漸漸變韌,因此,這種魚越小越受到人們青睞,一公斤“新子”的價格甚至高達50000-60000日元。由於新子體型太小,一般整條剔骨使用,一貫壽司會堆疊若干條,這種手法稱為“n枚付け”;大些的一條能捏一貫,稱為“丸付け”;再大些的一條能剖為兩片握兩貫,被稱為“片身付け”,再再大些只能分切成條作“網編”了。一公斤優質新子大約200條,一條至少200日元,想象一下那種十幾枚付け的新子壽司是多麼雍容華貴......


小鰭的價格不菲也源於極高的料理難度,除了繁複的分切、剔骨,作為銀身魚的小鰭極易腐壞,常採用鹽、醋醃漬的手法,但是不同產地、不同時令、不同尺寸的小鰭口感和脂含量迥異,壽司職人需要完全依據經驗判斷醃漬和醋洗的時長,高低之下不過分鐘,因此小鰭也被稱為握壽司中的橫綱。通常一套壽司止於小鰭,小鰭味道濃厚跳脫,一般在一套壽司的最後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