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繳費兩秒搞定——支付巨頭們的新戰場

停车缴费两秒搞定——支付巨头们的新战场

小新按

1. 支付巨頭聚焦交通高頻消費場景

停车缴费两秒搞定——支付巨头们的新战场

儘管中國的移動支付近年來發展迅猛,然而“移動支付+傳統領域”卻沒有得到深度結合發展,很多舊產業、高頻場景很難實現全國範圍內的升級突破。以城市公共交通為例,別說是乘車刷手機支付了,連可以跨城市跨系統公交卡支付的城市都很少。

在日常衣食住行中,面對大眾對移動支付的日益依賴,交通領域因涉及人數眾多、改造成本高、牽涉部門多,短期內難以迅速升級。而事實上,基於停車場、高速公路等場景中的“無感支付”正在成為支付巨頭們新的爭奪場。

2. 巨頭們都做了什麼?

停車場場景

2017年6月,支付寶與上海虹橋機場合作在國內推出了首個“無感支付”停車場,此後,支付寶又聯合捷順科技在上海浦東機場推出“無感支付”停車場。同年11月,騰訊也在廣州正式上線“無感支付”。

高速收費站場景

停车缴费两秒搞定——支付巨头们的新战场

不過,目前這項功能均處於試點狀態,還未在全省開通,車主需要在高速公路入口處停車取卡,並在出口處換卡。相較於高速公路電子收費(ETC)不需要停車取卡、還卡這一功能來說,現階段的移動支付僅是一個補充和備選。而未來“無感支付”能否高出一頭,實現不停車、不取卡、不還卡呢?

3.技術進展到哪一步?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智能所所長盛剛博士表示,“無感支付”已經不存在純技術上的瓶頸,關鍵是如何平衡投入與產出。

技術方面,捷順科技高級產品經理嚴鈞稱,目前“無感支付”停車場在車輛時速20公里左右時,車牌識別準確率已經可以做到99%以上。參照ETC通行時速20公里的標準,將“無感支付”移植到高速收費站難度並不大。同時,大部分已經開通了掃碼支付的停車場,在徵得停車場管理方同意的前提下,無需更新硬件,僅通過後臺升級就可以開通“無感支付”。

成本方面,目前“無感支付”停車場單車道的建設成本已經可以壓縮到較低水平。與停車場相比,收費站的出入口更加標準規範,不存在急彎、陡坡等情況。

4. 支付+金融科技能帶我們走向“智能交通”嗎?

支付巨頭們通過上述簡單易行的方案、以技術連接公共出行場景,實現了出行實名制和大數據的結合,對傳統的城市交通系統功能和互聯網價值鏈進行了雙端重構,受到各地交通部門的歡迎。這是由於“無感支付”為用戶帶來體驗升級的同時,也打開了“智能交通”的真實需求。

支付的場景切入僅僅是提高了效率,但當加入大數據、金融科技元素後,可以打通線上運營的機會,實現人、車、服務的連接,用戶出行生活的各個場景將得到融合,這些經驗和數據將為今後的智能交通管理控制方案提供支持。不過需要正視的是,儘管巨頭正在加速佈局,目前“無感支付”仍在起步階段,各家數據也未得到流通。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場內各家機構的圈地之爭不可避免,從長遠戰略來看,還需要尋找共存之道。

綜合自新金融評論、雷鋒網

新金融評論

聚焦新金融,獨家、專業,盡在新金融評論。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hanghai Finance Institute,SFI)是一家非官方、非營利性的專業智庫,致力於新金融和國際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研究院成立於2011年7月14日,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hina Finance 40 Forum,CF40)舉辦, 與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政府戰略合作。研究院在國內率先提出新金融概念,並積極開展相關研究,逐漸形成了以新金融和國際金融為特色的研究道路。

此外,為紀念我國卓越的世界經濟學家浦山先生,並推動我國國際金融與新金融的研究和發展,上海新金融研究院於2016年7月發起成立上海浦山新金融發展基金會,並與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戰略合作,聯合主辦浦山獎。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小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