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

刘邦当了皇帝后也不简单的,也在学动物那一套,是首领就得拥有最多的交配权!这也许是群居动物的本能吧!他当了皇帝后就有了诸多的妻妾,除了势不两立,争劝夺力的吕后和戚夫人之外还有个更加厉害的主那就是薄太后!当然他一开始不是什么薄太后哈,他只是薄姬,在他成为薄姬之前,史书上没有记载他的任何资料!薄姬出生不是高贵的,是个私生女,他的父母没有领取结婚证不是合法的夫妻但是他们之间是有感情的哦,所以薄姬是他们私自结合的产物也是爱的结晶哈!父亲没有社会地位,母亲是魏王宗室女,估计地位也不怎么的高。在天下判秦将定时,他的母亲让八字先生给他算了一挂,许负预言他将来会生天子,彼时他正在魏王豹的后宫,魏豹本来与汉结盟要攻打楚国,听到这个消息,心里非常的高兴,便背叛汉,而跟魏联合!可惜可悲的魏王豹对这则预言作了错误的判断,用今天的话说他入错了伙,就因为这个预言他不但没有成为天子,反而被灭了国,人也被熄灭了!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

薄姬

薄姬则因为长得漂亮性感被汉王刘邦选入宫中,也许后宫美貌的人太多了,他的姿色不足以引起刘邦的特别重视,以至于很长的时间他没有得到君主的交配!所幸运的是他年少时候玩得很好的朋友,他们曾经约定先贵无相忘。可能是风起云涌的的时代,每个人对自己的命运充满了理想,没有人认为自己会久居人下,在动荡的时代,命运展示出无数的可能。先前陈胜与同耕者相约,苟富贵毋相忘,同耕者还在嘲笑他,致使陈胜感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待得他一举成名天下知时,人们才意识到自己的浅薄与无知,开始明白身边的人不可小视,今天这个人还跟自己处在同一地位,每准哪一天他就富贵了,因此趁他微时相约不相忘,也是一种必要。

事实证明他们的那个约定是改变薄姬命运的轨迹的一个契机,他的朋友先后得到了刘邦的宠幸和交配,尽管这两个朋友是以取笑的方式提到他的,而恰恰就是这样的取笑,激起了刘邦潜意识中少有的悲悯,于是他就招了薄姬并宠幸了她!

也是他生命中注定的,唯一的一次宠幸!就是这次宠幸他怀了孕,生下了代王,而此后,他见高祖的机会称得上微乎其微!得宠未必是福,不得宠未必就不是福。以戚夫人和薄姬两相观照,我们更能明白其中道理。刘邦在世的时候,戚夫人几乎凌驾女后之上,可是高祖一死亡,安逸了,他立即与其他的宠姬变成了阶下囚。更家糟糕的是,吕后为了泄起愤恨,对他进行残酷的报复和摧残,将他变成了人棍,并毒死了赵王刘如意。薄姬就是因为没有得到宠幸,被允许出宫,随他的儿子代王,后被尊称为代王太后!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

汉文帝 刘恒

诸吕专权,他和代王静观其变,及至吕后熄灭,吕后亲戚被铲除。大臣们重新议立皇位,因怕吕后现象的出现,他们特意考察了王子王孙们的家庭背景后靠山,见薄姬人善,故迎立其子代王为皇帝,就是出名的汉文帝呢!

薄姬家族由此而显贵,但他并不骄奢,而是适当的给家人分封,提拔,赏赐,终其一生,薄姬家族封侯者就是一个,与之前后得宠的皇后皇太后们相比,他的所作所为无疑是低调和保守的!也许之道宫廷斗争的激烈和残忍!

也许他一生没有太多太多的传奇性,也没有吕后那样波澜壮阔的经历,也不象戚夫人那样的招宠不得善终。自始至终,他都很低调的,若按王朝更替来算,他和儿子代王刘恒根本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如果没有吕后的专权和吕后家族的被杀,她就没有这样的机会,没有这样的变故他的一生恐怕是终老宫中,熬过长长的没有宽慰的岁月!

这些都印证了古代的一个名言: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挣也!

我们通过这个例子看到了封建社会权力争夺的激烈和在封建社会这个不先进的社会中,人们的意识形态在很多的时候是无欲的,欲望给他们太多的想法和权力给他们带来的快感是不惜牺牲一切的啊!薄姬这个例子是很多机遇出现后的一个必然发生的,他不具备无意,是当时社会和政治斗争中的棋子,大臣为了自保不得不选其弱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