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都縣有著悠久的歷史,那它在歷史上曾出過哪些名人呢?

來不及說再見

于都縣地處江西贛州東部,素有“六縣之母”和“閩、粵、湘三省往來衝”之稱。于都歷史悠久,名人眾多,近代歷史上于都作為紅色蘇區,更是出了一大批優秀革命者。因名人太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僅列出幾個有代表性的名人吧!



一、曾文辿

曾文辿,唐朝時期人。自幼熟讀詩書,精通天文地理,是唐朝著名的風水師。後傳說曾文辿死後尸解,成了地仙,後人尊其為風水形派四大祖師之一。



二、李淶

李淶,明嘉靖年間人。曾歷任知縣、廣西參議、僉都御史、都察院中丞等職,以廉聲政績而知名,還精通詩文,是當時少有的好官。他在寶應任知縣七年後被調走時,百姓哭送數百里,並貯淨水一罌送與李淶,意謂他清廉如水。

三、何廷仁

何廷仁,明時期人氏。曾師從當時大賢王守仁,深得其真傳,在任廣東新會縣任知縣時,依法治政,以德化民,並且修忠祠、闢義椽,祭祀為國死難的縣民,在當地很有賢名。



四、宋光國、宋華國、宋昌國

此三人都生在清朝時期,被當時人譽為“雩都三宋”。這三人都是當時著名文人,在文人之間名氣很大,為人樸誠,篤於學而勇於行,引領當時文人之風。

以上是在古代歷史上的典型名人,近代名人則更多了,丁盛、丁榮昌、方槐、葉蔭庭、劉友光、李致遠、楊思祿、張耀祠、鍾賢文、段德彰、黃經耀、康林、曾慶良、曾雍雅、謝明、謝正浩

這十六人都是開國少將,于都近代歷史是輝煌的,除了這十六位將軍外,還有眾多英雄烈士,就不一一補充了吧!


友人帳下夏目君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于都歷史上的一些名人和他們的生平大致。
曾文辿,風水形派的四大祖師之一,幼時好學,長大後隱居黃龍寺,得堪輿大道。傳聞他死前讓第一將他埋在一個坑穴中,當年臘月他就逝世,弟子聽他的話將他埋在那裡,命名為“曾仙塘”,之後曾文辿竟然復活,成為了地仙。


丁盛,中華人民共和國少將,跟著黨走過了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在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
鍾賢文,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從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基層做起,排長、營長、團長、師長、司令員,一步一個腳印,陪伴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壯大,1964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黃經耀,1961年晉升為少將,也是跟隨黨一直拼打的老黨員。曾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勳章。


康林,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畢生致力與人民軍隊的現代化,正規化,革命化,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的獲得者。
這些都只是于都一小部分名人,于都人的錚錚鐵骨為我國民族獨立事業立下了不朽功勳。據記載,于都縣開國將軍就有16位,其它為中國作出貢獻的更是數不勝數,于都縣不應該被人們所忘記!


老幾頭

于都縣隸屬於贛州市下轄縣,贛南人口第一大縣,且土地面積廣闊,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雩都縣,以北有雩山而得名。因雩字生僻,1957年改雩都為于都。

建縣時幅員遼闊,所轄地區含瑞金、會昌、石城、寧都、尋烏、安遠諸地,素有六縣之母及閩、粵、湘三省往來之衝。迄今為止有2214年的歷史。


至於歷史名人,大家耳熟能祥的,知道有誰?翻開歷史課本 ,吾尋查良久,拿著放大鏡也沒找到可稱之為名人的名字。何為歷史名人 ,為歷史的改革、推進做出過重大貢獻或有千古佳作留傳於世。被人熟知,有強大的影響力的被載入史冊一聽便知的人。例如:秦始皇、毛澤東、李白、蘇東坡等才能稱之為歷史名人。

所以說于都一個也沒有,于都的彩禮倒是被大家所熟知,應該比當地歷史名人更為有名吧!


執筆續寫人生篇章

于都縣地處江西,是歷史上著名的中央蘇區的形成地之一,歷史上以生產將軍文明,出過26位共和國的將軍。

段德彰,是原中國海軍的顧問,1931年介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

丁勝,于都縣人,1930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經歷了各種大大小小的戰役,有土地革命,二戰以及解放戰爭,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除了這些,其實還有很多少將,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比如曾文辿,葉蔭庭等。


2018來一發

于都縣是江西贛州的一個下轄縣,素有"六縣之母"和"閩、粵、湘三省往來衝"之稱,地理位置優越,同時也是中央根據地形成地之一,歷史上誕生過16位共和國將軍,這裡就以丁勝將軍來做一下介紹。

丁勝出生於1913年,是土生土長的于都縣人,自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以來,經歷了抗日戰爭、土地革命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作戰經驗豐富,見證了新中國的成立。在土地革命時期就已經是班長和連指導員,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擔任旅長和團政委一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擔任了廣州軍區副司令和南京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