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操自己称帝,会有什么不良后果?

鹊·鹞丶

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在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过程中,凭借自己的能力,逐步统一中国北方。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意思是说:称王称侯,拜将入相,难道是天生的吗?当陈胜、吴广发动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时,打出这句口号,告诉世人,王侯将相不是天生的,凭借自己能力可以打出天下。而大汉王朝建立者刘邦用自己的行动,验证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曹操凭借自己的能力统一了中国北方,那么称帝对于曹操来说,己经提上日程,但称帝是一件非常繁琐的政治行为。



曹操要称帝首先要解决合法性问题,保证政治正确,称帝有名义。其次在政治上逐渐提升地位,直至称魏王,离皇帝一步之遥。再次军事上解决不臣服的外部势力,及内部反对力量,最后就是选个好日子称帝了。

那假如曹操称帝,会引起什么不良后果呢?公元220年称帝对曹操来说是最好的时机,假如曹操没死的话,因为220年之前曹操没有做好准备称帝,至少有以下不良后果:

1、引起三国称帝连锁反应。曹操称帝必先废汉献帝,废汉献帝则刘备名义才能称帝,那么孙权也必称帝,导致三国鼎立。



2、导致内部及外部势力反对。曹操一直对外宣传是忠于汉朝的,因此内部聚集了一批忠于东汉的旧臣人才,称帝必然引起这批人的反动,曹操必除去这批人,才能安稳。而外部势力主要打着兴汉旗号伐魏,如刘备。

3、部分士族门阀集团的反对。东汉末年的士族门阀势力非常强大,强大到什么地步?士族门阀集团拥有私人武装,拥有大片田地,拥有门生故吏遍天下,俨然一个个独立小王国。而曹操的政策是:打击豪强、屯田与民、唯才是举。东汉未年,做官基本上是推荐的,而士族集团控制了人才的推荐,而曹操的作法是唯才是举,不论出身,这在当时是非常震动的,也与士族集团利益相悖。

在东汉及之前的朝代,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刑不上大夫。意思是士族大夫犯了法也不用变罚。曹操不管,只要贪脏枉法,就要受罚,这必然撼动士族集团的利益。



屯田制是指把土地分给士兵和农民种植,取得粮食和赋税,以充实国家。但士族集团占有大批良田,并不愿意交出屯田,这又与士族集团利益相左。

曹操之所以能控制士族集团,主要是因为曹操能力很强,而曹丕上位后,与士族集团妥协换取支持,创立九品中正制拉拢士族集团。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曹操自起兵后征战三十余年,在穷其一生统一中原的同时,也掏空了汉帝国这座“百年老店”。曹操在汉朝官至丞相,封魏王,位居人臣之极,只要稍微向前跨出一小步,便可上身登九五,成为统治亿万民众的皇帝。但令人费解的是,曹操竟然至死也没有迈出这一步,这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有一点却是很明了,曹操肯定是考虑到称帝后自己可能面对的风险,所以才“悬崖勒马”的。那么,曹操如果称帝,会有哪些风险呢?


曹操是个浪漫现实主义者,有宏伟的理想抱负,也有冷静的现实权衡,《述志令》可以看做是曹操的人生“自白书”,而其全部处世哲学就凝练在“

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这九个字。“慕虚名”既是指辞官辞爵以博取谦退自抑的“美名”,亦是指在已身为帝国实际主宰的情况下,还要去谋求那如处“火炉”之上的皇帝位子。“处实祸”既是指失去权势后“己离兵为人所祸”,亦是指为谋取帝位需背负道德骂名。


更何况,此时的曹操并未一统天下,尚有孙刘两大集团与其对峙抗衡。如果不称帝,曹操尚能以汉相的名义对孙刘两家“发号施令”,把他们对自己的攻击视为对整个汉帝国的“叛逆”行为,并为自己的任何行动披上合法的道义外衣。一旦称帝,放弃对孙刘名义上的“控制权”不算,还将背上“篡逆”、“僭位”的骂名,反而给孙刘以攻击的口实。如此权衡再三,曹操觉得再进一步风险太大,代价太高,不合算、划不来,于是就此打消称帝的念头。



当然曹操也可能仅仅是搁置称帝的念头,待平定孙刘后再称帝也未可知,这不仅是曹操的志向,而且也是手下很多人的主张,比如其心腹大将夏侯惇。据《曹瞒传》及《世语》载,当初桓阶劝曹操称帝,夏侯惇等人认为应该先削平孙刘两家,“二方既定,然后遵舜、禹之轨。王从之”。等到曹操去世,“惇追恨前言,发病卒。”由此可见一斑。


文史砖家

如果曹操称帝,刘备和孙权会怎么想:你小子还敢称帝,看我们俩连合起来揍扁你!

如果这样想刘备和孙权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刘备和孙权的想法是,你曹操想称帝,我们也想称帝,你曹操能称帝,我们为什么不能称帝。

皇帝的诱惑实在太大,刘备孙权想当皇帝已经很久了。曹操如果称帝,刘备孙权也会相继跟上,不会迟疑。



太早称帝必然成为众视之敌,以曹操的智慧,他不会那么做,要称帝也是在鼎立之势形成之后,曹操孙权刘备三家谁也不能很快把谁灭掉,称帝的损害基本降到了最低,这时曹操才会称帝。

所以,单从外部看,曹操称帝没有太大不良后果。曹操称帝的不良后果主要在内部。

首先,曹操成了表里不一的人,他的人格至少跌去一半。当洛阳北部卫时的五彩大棒,展示的是热血青年为国为民的情怀;刺杀董卓,展示的是为国除害的英雄气概;迎接汉献帝,展示的是忠心护主的忠臣情节。一旦称帝,这一切都会重新解释。从此曹操不再是奸雄,而成了不折不扣奸贼。



其次,汉朝的铁杆儿粉丝们,必然会起来反抗,内部矛盾会加剧,也不排除有人会造曹操的反。

再次,士族力量历来是曹魏统治的难点,曹操称帝,他们也会乘机制造点矛盾。

不过以曹操的能力,汉粉也好,士族也罢,都能被他摆平。不过还是会费些脑子的,曹操本来脑袋就有病,因此而提前送命也未可知。


豫有得

如果说曹操没有想要称帝的想法,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最终曹操还是选择了当周文王“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曹操已经事实上是皇帝,而且手下也曾劝其篡位,但是曹操为什么没有称帝?

1、建安二十四年多事之秋,曹操称帝步伐被刘备以及一些拥汉派给阻挡

曹操有篡位的迹象,从拜丞相到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再到封魏公加九锡,再到进爵魏王、行天子舆服仪仗。

建安二十四年,陈群等一帮大臣也劝说曹操篡位,但是汉中之战,打着汉室宗亲名义的刘备站稳根基成为“汉中王”。而曹魏方面期间先后有有耿纪韦晃魏讽响应刘备的谋反案。可见曹魏内部局势并没有那么稳,而曹操一旦称帝,立刻失去大义的名义,民心难测!

汉室未衰,曹操称帝时机就没到。

2、身后名

曹操无论多么专权,终究是汉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大义的名分,而且自己也或明或暗的表示自己是汉臣,忠于汉室,如果自己篡位,不仅失去道义,必定招致更多更凶的骂名。

曹操一称帝,刘备跟孙权就可以跟着称帝,曹操就成篡汉与分裂国家的罪魁祸首。

那曹丕为什么可以称帝?

曹操是汉臣,封魏王,而曹丕是魏王国太子,曹丕承的是曹操的“魏”,魏代汉那就属于天命轮回,汉衰魏兴,篡位的影响会减小很多。

3、与士族关系紧张,曹操称帝怕士族反叛

曹操唯才是举,对从东汉开始就出现的世家大族有一定的限制,而其本身出身不高。曹操与士族的关系是有些紧张,直到曹丕接受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后才缓和一些


妖鬼杂谈录

其实曹操称不称帝,对历史的走向完全没有影响。

曹操在世的时候,已经官至丞相,当时挟天子以令诸侯,后面又进军许昌,建立魏国,他已经可以说是魏国的皇帝了,他不称帝的原因有3个:

1:全国没有统一,率先称帝惹人口实。

我们知道,曹操是依靠把控朝政渐渐起家的,虽然东汉已经土崩瓦解了,但是拥护大汉王朝的有一大批脑残粉,其中包括许多学者大儒,如果他贸然称帝,又是以朝廷丞相的名义,那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2:曹操无心称帝,他的志向就是在此,他不想死后落个骂名

3:那时候曹操也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我们知道,曹操死后没有多久是曹丕继位,之后的曹睿曹芳都是软弱无能的庸君,最后被司马懿一家子抢了皇位。即使曹操称帝了,无非最多是好的话就是一鼓作气、士气高涨,灭掉蜀国和吴国,一统天下,差一点就是被天下人围攻,魏国灭亡。但是无论是哪一种,除非他杀掉司马懿,他才能改变历史进程,但是他称帝了,诸葛亮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所以他依旧离不开司马懿。


波波微盟

熟悉三国的朋友可能知道,曹操在赤壁大战后败回北方后,依然保持着对北方的控制权。其个人更是以丞相掌管汉朝政权。更是被封为魏公,加九锡,权势滔天。但是很多人不解的是,曹操到死都没有正式称帝。在后来的历史中曹魏的第一任皇帝是曹丕。那么咱们今天就来简单分析下曹操为什么不成帝。

曹操能从着一个小诸侯最后成为一个一统北方的大军阀,除了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政治才华以及他的军事天赋外,最主要的是他有一张王牌“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手里的汉献帝给了他很大的帮助。虽然东汉天下大乱,皇权旁落,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对汉室还是有感情的。在曹操前期的发展中,以汉献帝的名义收拢了大量人才。其中以荀彧为代表的士族子弟跟着曹操就是指望曹操能够兴复汉室,这些士族子弟给曹操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策略给曹操带来了很大的政治优势。曹操可以利用汉朝朝廷的旗号在军阀混战中取得大便宜。扩张时可以号称“奉诏讨伐”,师出有名。防守时可以号称“护卫朝廷”。用文的一手可以对别人封官许愿,用不花钱的官衔,(在与袁绍决战时就封孙权位破虏将军让其攻打黄祖)。在招降对方将领时可以说你不是投降我,你是为汉室效忠,(当时就是劝说关羽的)。所以在曹操没有完全统一天下之前,汉献帝的招牌是非常有用的。

所以曹操称帝,会有以下不良后果

对外无法在政治上压制孙刘

刚才已经提到汉献帝的牌子可以把除曹操之外的所有军阀定义为“拥兵自重”。在赤壁之战后,曹操的主要对手刘备和孙权。如果曹操称帝,孙权和刘备就可以说曹操是逆贼,可以打着为汉室报仇的名义在舆论上压倒曹操,(当时满清入关攻打李自成就是打着给崇祯报仇的名义)。虽然这不影响军事实力,但是会对忠于曹操的愿汉室成员产生影响。诸葛亮在作《隆中对》的时候就说到:待天下有变,可派一员大将从荆州、这个“天下有变”指的就是曹操称帝。

对内无法安抚民心

上面提到曹魏集团中有很多是忠于汉室的士族子弟,他们虽然也是为曹操服务,但是名义还是对汉朝效忠。最起码有个心理安慰。如果曹操称帝,汉朝将不复存在,是不会影响那些效忠汉朝的人。轻则远离曹操,投奔孙刘或者回归乡野,更严重的可能想着刺杀曹操光复汉室。

所以曹操一旦称帝,对内对外都会陷入很被动的局面。况且从此也没必要称帝,他当时已经是北方的实际统治者,皇帝的待遇他都有。或许他念着自己祖辈收到汉朝的恩惠,不忍心自己废了汉朝。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为了政治因素,称帝会带来诸多不良后果。


瑞瑞说历史

曹操为什么不称帝为啥不称帝,曹操有没有称帝。


曹操是三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他空手起家却打败了大部分比自己强大的割据诸侯(如袁绍,袁术等人,刘表),为中国的再次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曹操做些事情虽然经常遭人指责,可曹操对社会的进步的确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历史无法抹杀的事实。曹操虽然奸诈可是到死他都没有篡夺大汉的江山,以曹操当时的实力早已具备了称帝的基础,可是曹操为什么没有称帝呢?

第一个原因:天子在自己手里。当时的汉献帝在曹操的手里,其实称不称帝曹操都可以用天子的名义去号令全国,历史上著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源于此。

第二个原因:怕刘备,孙权等等诸侯称帝曹操并非不想称帝,他怕的是自己称帝以后全国各地的诸侯都效仿他称帝,到那个时候就会出现五代十国时期的乱世。曹操只要不废除汉献帝自己称帝,就算各地诸侯相互割据称霸,他们还是汉朝的诸侯,国家还是名义上的统一,不会让人心越走越远。这个情况就好像春秋战国时一样,虽然东周天子威严不在了,可是人心还没有离散,就算相互征战也是内部矛盾,到了强者统一的时候,国家还是有向心力的。



第三个原因:曹操不想背负弑君篡位的骂名曹操的名声虽然不怎么好,可是在称不称帝这件事上却是保全了名节。至于他的儿子曹丕篡位那是他儿子的事情了,最起码曹操是对得起汉献帝了。


互相关注64

如果曹操自己称帝,会有什么不良后果?这个问题其实分析之后就会发现不难理解,这里我就简单的来说一下我自己的想法:



第一,社会将动荡

对于曹操我们都知道,他一开始其实是以“

匡扶汉室”为口号,为旗帜的,而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再加上个人的实力和魅力吧(在当时,曹操其实是真的很有魅力),也是广为收罗了不少人才(非常出名的就比如荀彧),还收拢了民心。



所以说如果曹操一旦称帝,避免不了的那就是社会必定会引起一定的动乱,包括他手下的不少将领臣子,和民众百姓(可惜了“无汉禄可食”的荀彧了

)。这些那仍然是忠于汉室之人必定有不少接受不了,大骂曹贼,偷了这天下,社会的动荡是少不了的了。不少,其实以曹操的手段这点问题还不是啥大事的,使些类似于陈涉的手段渐渐收拢民心,再加上曹操的铁血手段,这些都不是什么事。



第二,后世帝位动荡

要知道一个问题,那就是一旦曹操称帝,那么他手下的那一堆陪他打天下的功臣将领该会怎样?那肯定是要更进一步一步大加封赏的,

那个个都会变成了开国功臣,个个都要王侯将相的那种,那么,如果曹操死了呢?他完全可以震慑住这些人,那他的后代呢?他给他们留下了这么一个压力存在,万一像后世的赵匡胤那种直接以权利给反叛了咋办,或者说就算没有反叛,权利被架空了又该如何?这其实也就是曹操不敢称帝的一个主要的原因,让后世人称帝就会好很多,最起码,权利的掌控就会变得简单很多。(个人看法)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曹操不称帝真的是做的非常正确了,不愧为一代枭雄,不谈其为人吧,他的手段和谋略还是非常令人钦佩的。


老梁说历史

东汉末年,中央皇权已失,群雄割踞,战乱不止。汉献帝和众位大臣被李厥、郭汜两个军阀截持,幸亏曹操领着本部人马打败了李、郭二人的军队,把皇帝接到了许都(今河南许冒),从此朝中大权由曹操控制。

曹操如果称帝,肯定会带来不良后果!

首先曹操称帝会落一个篡逆之臣,必定引起别的军阀围攻。袁术也是一方豪杰,得了皇帝的玉玺,就想称帝,最后落了一个悲惨的下场!这个道理曹操很明白。他挟天子而令诸候,把对手一个一个的征服了。要不是赤壁之败,他早已统一了全国。

他虽然不称帝,但是站着的皇上!拥有跟献帝还高的权力。在赤壁之战中,他自比周文王,向世人表达了他不称帝,自己的儿子可以称帝!

欢迎提出不同见解!互粉进行时!


用户3233267303937

曹操当皇帝,理论上是可以的。

北方地区已经没什么大的势力还支持汉献帝,二荀为代表的忠汉派已消失,曹操强行当皇帝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这与曹操本人的志向,长期宣言的东西不合。

曹操是世家官宦子弟,累受汉室恩惠,加之自己已经六十了,当不当皇帝也没什么区别,不如等死了之后由继承人篡汉,自己怎么也跑不了个太祖武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