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載故事:田下古村之張爵公祠

在萬載古城田下街區,有一座祠叫張爵公祠。張爵,又名張希爵,字修至,號谷崖,宋紹興年間考為選拔進士,名居袁郡前列。後值元人侵宋,他不願為官,宋紹興十一年(1142)他便從縣城遷到今赤興浙橋村的下溪定居下來。潛心於青鳥之術,過著隱士的生活。如今希爵公後裔衍生出萬載書堂、下溪、高橋、北新、市心、南浦、澄塘、雲峰等地八房子孫。

萬載故事:田下古村之張爵公祠

(網絡配圖)

明清時期,萬載各地興起興建祠堂之風,而八房之祖的張希爵,直至清同治初年還沒有一個祭祀之祠。清同治年間,書堂房的張洪瑞任翰林院侍詔(負責為皇帝起草詔書之類文書的正六品官),他委託在家鄉的張堂熙組織籌辦興建祠堂的事情。張堂熙抱著“志切敬宗、情殷收族”的意願,於清同治五年(1866)的春天,奔赴袁州考場,與那些族中參考的考生,商量興建先祖希爵公專祠之事,得到大家一致贊同。同治七年(1868),四月初六,土木並興,開始動工。同治八年(1869),在原有基礎上再次在祠內建起站亭,飾以丹堊(塗紅抹白)。至此,這座上下五進,面積2000多平方米,氣勢恢宏的張爵公祠才全部完工。

萬載故事:田下古村之張爵公祠

(網絡配圖)

民國癸未年(1943年),萬載張氏六房七修族譜將近一年,各支紳耆時常會集,都感到希爵、希祿都各有祠堂,同是一宗,而未和祠,有失敬宗收族之大義。眾人於是召開各支紳耆會議,決定由族譜編纂委員會組織聯祠籌備會,推選張忠厚、張志堯等15人為籌備人員,張忠厚為主任。四月中旬再召開各支代表會議,決議修繕田下張爵公祠,並改稱為張氏十房祠,將始祖良斌公迎入祠內。由幼房希爵公八支承擔修理費,長房希祿公湖上、喬居兩房將其兩房祠堂財產全部合併。從此,原爵公的八房加上祿公的兩房,共為十房。張氏十房祠神龕上恭錄的神主近500多名,均是良斌世系的優秀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