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故事:田下古村之张爵公祠

在万载古城田下街区,有一座祠叫张爵公祠。张爵,又名张希爵,字修至,号谷崖,宋绍兴年间考为选拔进士,名居袁郡前列。后值元人侵宋,他不愿为官,宋绍兴十一年(1142)他便从县城迁到今赤兴浙桥村的下溪定居下来。潜心于青鸟之术,过着隐士的生活。如今希爵公后裔衍生出万载书堂、下溪、高桥、北新、市心、南浦、澄塘、云峰等地八房子孙。

万载故事:田下古村之张爵公祠

(网络配图)

明清时期,万载各地兴起兴建祠堂之风,而八房之祖的张希爵,直至清同治初年还没有一个祭祀之祠。清同治年间,书堂房的张洪瑞任翰林院侍诏(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之类文书的正六品官),他委托在家乡的张堂熙组织筹办兴建祠堂的事情。张堂熙抱着“志切敬宗、情殷收族”的意愿,于清同治五年(1866)的春天,奔赴袁州考场,与那些族中参考的考生,商量兴建先祖希爵公专祠之事,得到大家一致赞同。同治七年(1868),四月初六,土木并兴,开始动工。同治八年(1869),在原有基础上再次在祠内建起站亭,饰以丹垩(涂红抹白)。至此,这座上下五进,面积2000多平方米,气势恢宏的张爵公祠才全部完工。

万载故事:田下古村之张爵公祠

(网络配图)

民国癸未年(1943年),万载张氏六房七修族谱将近一年,各支绅耆时常会集,都感到希爵、希禄都各有祠堂,同是一宗,而未和祠,有失敬宗收族之大义。众人于是召开各支绅耆会议,决定由族谱编纂委员会组织联祠筹备会,推选张忠厚、张志尧等15人为筹备人员,张忠厚为主任。四月中旬再召开各支代表会议,决议修缮田下张爵公祠,并改称为张氏十房祠,将始祖良斌公迎入祠内。由幼房希爵公八支承担修理费,长房希禄公湖上、乔居两房将其两房祠堂财产全部合并。从此,原爵公的八房加上禄公的两房,共为十房。张氏十房祠神龛上恭录的神主近500多名,均是良斌世系的优秀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