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艺术家难,难在艺术家要不断的否定自己,对于这样的观点大家是怎么理解的?

蚂蚁2号

艺术家要不断的自我批评和总结自己的作品,这样有助于自己作品和自己艺术思想的提升。

简单说坚持不断的自我批评,有利于进步提高。不仅次局限于艺术方面,其他也是这个道理。没有批评就没有赞扬,没有否定就没有肯定一说。道理虽是这样,但是真正做到就比较难了。如果只知道取悦别人的艺术,是没有自己人格和灵魂的艺术。


艺术是作者对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外部形态和内在特征,在真实的基础之上,通过自己特有的技巧表现出来,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给观众产生一种活灵活现的真实感,虽然没有亲临其境,但恰处于其中,给人一种心旷神怡且自然的感受。


艺术的真正美需要高尚文明的内在支撑,而不是就披上一层“皇帝的新装”而称之为艺术。

华夏文明是人类唯一文明,我们的文化和美学自古到今都是极致的高尚和文明以及美,只是近几十年学了西方的垃圾之后变的低俗了点而已,把我们原本的文明遮挡住作罢。



反观我们的一些艺术工作者,貌似学西方学的的太多了,以致于把我们自己的美学和艺术保留的太少。一个不俗的中国人,学了西方人体艺术后就变得低俗且傻子了……


崇儒

做一名合格的能画出好画的艺术家难,做一名有成就,被社会甚至被历史认可的艺术家更难。艺术家的难,以个人理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点,理想与生活之间的落差带给艺术家的艰难困苦。

艺术家在自己的艺术生涯中,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他要承受艺术理想与生活现实之间的落差。

艺术家因为喜欢而进入绘画这个行当,在他几十年的探索中,他一方面要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按照自己心中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来画画,成全自己思想的自由表达。

但另一方面,如果艺术家所画的并不是大家真正喜欢的,或者说是跟大众审美有偏差的作品,他的作品就无法得到市场的认可和大众喜爱,造成画卖不出去,这就给艺术家的生活带来比较严重的影响。

艺术家每天需要吃喝拉撒,购买绘画材料,为自己做宣传,哪个不需要真金白银来换取。如果长时间卖不出去画没有资金回笼,不但对坚守艺术道路的信心是一种打击,更会让艺术家连生活都难以为继。

如梵高,一生穷困潦倒,只知道画画而没有市场头脑,导致一辈子几乎没有卖出去画。他死后,经过100多年来的宣传和炒作,让他的作品达到了天价,这对他活着时的艰辛是多么大的讽刺。

第二点,坚守传统与主动创新之间的矛盾带给艺术家的进退两难。

这一点是所有艺术家面对的最重要的困惑,对于那些志在创新的艺术家来说,更是如此。

艺术家经过长期磨炼和探索,从传统中深入挖掘进去,又吸收传统养分后走出来,创造出了一种属于自己的风格,才被社会接受的。

如齐白石60多岁闯荡北京时,形成的那种淳朴、天真烂漫,具有泥土气息的画风,这种画风深受老百姓喜爱。

对艺术家来说,如果对艺术心存敬畏,对艺术有永无止境的追求信念,那他就要喜新厌旧,逐步改变画风,探索其它画法。这才是一个有良知的艺术家应该做的事。

但许多艺术家明明可以创新,但他又怕创新,他担心新画法不容易被别人接受,从而失去了之前所建立起来的市场关注度和影响力。许多艺术家具备变法的能力,就是因为顾虑太多才把自己艺术才华埋没了。

如果人人都能像齐白石那样做,在晚年大胆变法,受人膜拜,那绝对是艺术的幸事。又如毕加索,一辈子风格多样,一个时期一个绘画风格,照样是人人敬仰的大师。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许多艺术家在创作中畏畏缩缩,一辈子拘泥于自己的老画法和传统风格,一条创作路子走到底。到头来,人们盖棺定论时,他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也就没什么谈资,容易被遗忘。


鸿鹄迎罡

没有自我否定又怎么去实现自我突破呢?同样没有自信坚守又怎么能真正表达出属于自我的艺术思想和主张呢?

这个难也不难,说的是创新突破与坚守自我二者之间的关系,确切的说这是完全两种不同轨迹的艺术实践。





昏鸦总是说艺术家一生都在寻觅着一条神秘通道。这是一条连接自我生命个体与自然社会的通道,有的艺术家一旦认定就是一股劲的一条道走到黑,有的艺术家则是兴趣盎然地变幻方向以求新的突破。

艺术即是道,一如易经中简易、变易、不易之间的关系,艺术创造就是艺术家呕心沥血所提炼出的大道至简――简易;对自我不停否定和重塑间地运动变化――变易;万变不离其宗地自我肯定与恪守――不易。





总得的来说都是变,坚守和固守也是建立在自我创造上的样式重复,绝非对于他人的重复。变化就是对传统的突破,师古而不泥古。没有批判和否定地固守那就完全背离了艺术精神,更与道的精神南辕北撤。艺术没有保守主义,万变不离其宗的前提还是变的规律不变。

风格化强烈的艺术家大都在经历了初步的自我否定后一旦找到了属于自我的独创语言后就会不断重复这种样式。通过这种形式重复能够更加强烈地表达出思想内涵和艺术主张,比如说后印象画派和巴黎画派等。文学、建筑、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亦是一个道理,标新立异且持续重复肯定会令人一目了然和记忆深刻。


中国艺术更是高度概括的样式重复,技法简单与概念,但是想在这种极简形式中找寻到微妙变化那更加不易。更多的是要靠在意境和传神写意方面下功夫。

齐白石八十变法,黄宾虹八十定法,也是大彻大悟后的自我否定吧?很多更是专注一类的坚守,人物、山水、花鸟各有侧重,都需要倾其一生方可有成,甚至于梅兰竹菊和各种动物专攻一种的也不在少数。



艺术家首先是建立在对传统,对师承否定的基础上所变幻出的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和创造,都是在摸索中去找寻值得自己坚守的艺术风格,像毕加索这样诡谲多变什么都尝试的艺术家在艺术史上也不在少数。

更是有太多跨行和转行的艺术家们更是变得离谱,画画的去写书了,去拍电影了。搞音乐的去画画了,学哲学的去画画了……。

自我否定是实现自我突破的前提,是破茧化蝶与涅槃重生的前奏,也是艺术家所必须选择的阵痛和喜乐。


疾飞昏鸦

谢谢你的提问。你的观点我是基本同意的。但是,否定自己,不等于要推翻自己重来。

艺术是一种创造。如果不断重复自己,那就是艺术生命的死亡。


但是,创造是在前面已有的基础上的创造,而不是完全否定自己前面的成绩。

为了艺术,我们需要经历很多个坎儿。

第一个坎就是入门。

这个阶段,需要检验自己适应艺术方式的能力。

比如,你适合画什么题材,哪一种风格等等。

题材不是错误,风格也不是错误。

世界上没有错误的题材,也没有错误的风格。


比如《维纳斯》永远是一个题材。

比如绘画风格。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抽象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超写实主义等等。

这些已经创造出来的艺术风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但是,就怕你在这个门槛儿上永远进不去。

第二个坎儿就是创作。

如果入门是学徒,那么创作是出徒。

学习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以后,如何应用知识创造作品,这也是一个坎儿。


有的人,一辈子永远定格在学徒的框架里,也有创作,但是艺术平平,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融会贯通。

知识是一个应用体系,没有应用,就会没有创造。

有人总是在古人或者自己的框框里,没有任何新鲜的东西,所以你的创作就会显得平平无奇。

第三个坎儿超越自己。

学习艺术,最大的超越就是自己。不论你的学习成绩大小,只要超越自己,就是突破藩篱。

前面我们说过,为什么有人总是陷入自己的框框出不来?因为你从来没有超越自己的勇气。


一个艺术家,应该给自己提出任务去完成。

你完成自己任务的过程,就是超越自己的过程。超越自己的过程,也是重塑自己的过程。

所以,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如果你没有给自己提出问题,或者提出了问题并没有努力去完成,那么你永远只会原地踏步。

第四个坎儿技术以外的技术更重要。

艺术家最怕的就是只有画画,其他一概不知。

这是绘画的自杀,画家的自杀。

许许多多很有提出的画家,仅仅因为技术以外的功夫差了那么一点点,于是,千里跬步,遗憾终身。

明代有个画家叫周臣,他的学生就是唐伯虎。


唐伯虎跟周臣学画,很快大家都觉得唐伯虎画得好。

周臣也感觉自己不如学生。人家问周臣,你怎么搞的,学生都比你画的好?周臣说,唐伯虎比我读书多。

一个艺术家,必须有广泛的这是修养。这是你创作艺术作品的雄厚文化基础。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虽然这是学习诗歌的经典训示,但是,艺术的规律是相通的。

一个艺术家,其实就是一个博学家,至少你的美术文化知识要非常丰富。

比如,中国画家就有诗书画印的要求。有人认为画画好就行了,其他与我无关,其实,无法超越自己,恰恰是因为知识狭窄。


千千千里马


瑩美玉


的确,对于艺术来说不仅仅是要善于发现社会生活中的美和丑,并用艺术的语言表现出来。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技法手段都要能够反映或折射社会生活,反映人们经典的思想观念或情感。

日日新是艺术永远保持永恒魅力的最有效途径。做到这一点就要不断的否定自我,在否定自我的过程中探索全新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法,这的确是难的。不过只要我们有生活,投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就永远会有取之不竭,用之不竭的素材和创新理念与技法。说难亦不难。



否定之否定是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总结自我,创新自我的唯一的有效途径。没有不断否定自我艺术,就会使得艺术的生命力逐渐消失殆尽。


在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作为一名艺术家,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善于思考的大脑,就要不断的去芜存菁,去高度的概括社会和人类的思想智慧菁华。用艺术的语言去反映社会或讴歌人类的社会和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这并不是最难的,难的是掌握艺术的语言和技法。就像一位一流的舞蹈家那样,只要将舞蹈的基本功课学到了出神入化,身虽意动而无不成舞的境界下,否定自己不是太难的事情。

最为艺术最高境界时的每一次否定之否定,就是一次艺术的蜕变和再升华。


翰墨书道

艺术家不是要不断的否定自己,一个艺术家经常的过于否定自己,是会丧失信心及走进“追求百分百完美”的误区的,

确切地说,艺术家是要不断的自我灵感激发及想象力创新的,因为作品是要让艺术爱好者欣赏的,而艺术爱好者对艺术作品的感觉几乎上是会随着时间及自身阅历发生而变化的,也就是阶段性的欣赏品味在提高,

艺术作品虽然是有思想,有灵魂,但是要符合当前时代潮流,那样的话更体现艺术价值,所以说做艺术家难,难在艺术家要把所有的作品创作成不一样的风格,毕竟作品创作出来不只是自己收藏起来的,


诗夜城主

创作与创造永远是艺术者的核心思想,艺术本意上就是技艺创新与精神美学的合成体。创造技术与艺术使某一事物或某一物体在创作者眼里或是内心里显得更加完美,更趋于理想化。如果一味的抄袭与复制,不以客观自然为描绘对象,创作就无从谈起,内心深处的精神理想家园就此消亡。


艺术家不断否定自己,那是在创作过程中始中有不满意的问题存在,激情灵感的闪现,为了自己想要的那种完美,他们运用艺术所拥有的一切手段,几十上百次的修改,修改画面中不太完美的地方,为了使画面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心灵上的振撼力来征服自己,征服观众,可以将之前所做的看似不太完美的部分抛弃,甚至于摧毁。这就是常人所谈起的,艺术家有时候就是疯子。一位画家要是习惯于不照模特进行创作,尽管他的原有构思不错,他的作品也就没有了动人的效果,因为他们复制了自然的东西,也就是很平常的东西,没有美的创新与升华,总是那么的枯燥乏味。


曾经有人说过,只有画家本人,才能赋予作品以真正的价值,风格只有在制作完美的情况下,才会变得有价值。杰出伟大的画家能在画面上行走自如,对待画中的事物就象对待自己的东西一样,可随意布置,可增可减。在他自己的天地里任意遨游,在观者的面前呈现出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杰作,或是内心上的共鸣,精神上的激情触动的优秀杰作。


静坐竹林看雨听风

答:做艺术难,艺术家只有不断的否定自己,才能不断进步,走上艺术的巅峰。

著名紫砂艺术大师顾景州,被誉为“一带宗师”、“壶艺泰斗”。他18岁就继承祖业,不断钻研、学习、实践、否定,不满意的壶就砸碎,重新再做,他一生砸碎的紫砂壶有上万个。最终走向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顾大师却说:学无止境,要敢于否定和砸碎自己的作品。


法国卢浮宫珍藏的世界著名雕塑“断臂维纳斯”,人们赞叹作品美丽的同时,还赞叹残缺之美。雕塑家亚历山德.罗斯介绍了作品的创作过程,他说:维纳斯制作完成后,是四肢健全的。他问他的学生:“你们看看这个雕塑作品,请说说你们的意见和看法吧”?

几个学生看后说:“导师,我们一致以为维纳斯的两只胳膊和手,雕塑的实在太漂亮了,雕刻的非常细腻,简直是鹤立鸡群”!

罗斯一边看着自己的作品一边倾听着学生的意见,默默的点头。他突然拿起“雕刻锤”向维纳斯的胳膊砸去,两只胳膊顷刻之间断了下来。罗斯看着学生们吃惊的、不解的眼神,缓缓说道:“美,应该是统一的整体,这两只胳膊虽然雕塑的“非常好”,但整个作品显示出不协调。作为一个艺术家,就是要敢于否定自己,虚心接受大众的意见,才能创作出不朽”!

因此,提高~否定,否定~提高。是艺术家不变的信念!


bj山那边是海

岂止是艺术家 自己人生的成长 不就是这个样子吗

原本以为的真理,会在某一次大咖演讲的时候变得粉碎

原本以为很坚强,会在某一次残酷现实面前变得遍体鳞伤

成长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 是你被粉碎 被打击的遍体鳞伤的时候 重新构建自己

这个过程你需要否定部分的自己,

需要把你以前不认同的一部分 变成自己的一部分

可以很痛苦,也可以很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