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少年志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北宋杰出人物,他在名作《岳阳楼记》中结尾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后代好评如潮,从而使他成为千古第一流人物。范仲淹在入仕之前,生活经历却坎坷异常,我们今天读来,从中依旧能获得许多激励我们努力读书并前进的动力。

范仲淹的少年志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的父亲范墉,曾是北宋时期的一名官员,但在范仲淹两岁时其父去世,家道由此中落,当时母亲谢氏还很年轻,孤儿寡母的,生活无着落,便带着幼小的范仲淹改嫁淄州长山(今山东邹平)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并在朱家长大成人。继父朱文翰也在地方上也是个小官,也是个文化人,对继子范仲淹也关照有加,并没有冷眼相待。但毕竟是重新组合的家庭,庶母继子难免会有寄人篱下的孤苦,生活上也比较贫穷窘迫,有一次他见朱氏兄弟生活浪费不知节俭,便屡屡规劝。结果兄弟们被劝的久了,便不耐烦地说,我们用朱家的钱,与你何干?范仲淹听到后十分奇怪,自己不就是朱家的人吗?为此,他疑骇之下多方打听自己的身世,最后才知道自己是姑苏范姓之子,范仲淹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范仲淹的少年志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因而,在范仲淹步入仕途之前,也是备尝苦读食淡的艰辛和折磨,然而,正式这种艰辛,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后来,随着学识的增加,范仲淹开始由要我读书变成了我要读书,虽然常常忍饥挨饿,当他不以为意。在23岁那年,范仲淹毅然决定自立门户,并立即离开朱家,他负琴佩剑,前往南京(今河南商丘)应天书院求学。范母得知后,悲痛欲绝,让人追上他,恳切地劝他回来,但范仲淹态度十分决绝:“十年登第来迎亲”。范仲淹在应天书院求学的日子里更加拮据,由于是自己主动离开朱家的,因此他在生活上没了着落,常常有一顿没一顿的,异常艰难。

范仲淹的少年志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应天书院读书期间,有一次宋真宗亲临南京,当时万人空巷,书院的师生也倾巢出动,以争睹龙颜,只有范仲淹丝毫不动,继续读书。有人回来后问他为什么不去一睹皇帝的风采,范仲淹却回答说:“将来晋见也不晚。”由此可见范仲淹的抱负之远大。仅仅4年之后,范仲淹便以“朱说”之名进士及第,随后就从朱家接回母亲侍养,完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理想,也开始了他赤心报国的仕途生涯。两年后又归宗复姓,恢复了范仲淹之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