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威海建設城市書房助力全民閱讀——為城市增添書香

山東威海建設城市書房助力全民閱讀——為城市增添書香

威海很多家長週末或閒暇時會帶孩子一起去城市書房閱讀

閒暇時到小區附近的城市書房看書,已成了山東威海市民張曉琳的生活習慣。她說:“城市書房裡很安靜,有閱讀的氛圍,更像是喧囂都市裡的靜港。”自2017年4月首家城市書房開放以來,威海目前已陸續建成城市書房10餘家。這些分佈在市區各處的“書吧”,猶如城市亮麗的風景線,使威海的全民閱讀氛圍漸濃。

打造“15分鐘閱讀文化圈”

近年來,威海市致力於“書香威海”城市文化品牌建設,開展了全市四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網絡的構建。同時,為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當地將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納入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先後出臺了《威海市全民閱讀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威海市關於建設城市書房的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府規範性文件,提出加大閱讀基礎設施建設。

為進一步實現服務均等化、標準化、數字化、社會化,為市民提供均等、便捷的服務,威海市決定建設城市書房,打造“15分鐘閱讀文化圈”,探索新型城市閱讀服務模式。

2017年,城市書房建設被列入威海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項目。由威海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牽頭推進,按照“統一審核、統一標識、統一配置、統一監管”的要求,在全市範圍規劃建設25家城市書房,進一步滿足廣大市民日益增長的讀書要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提升百姓對文明城市的認同感和滿意度。

威海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張美麗介紹,威海城市書房的建設週期為2017年4月至2019年11月。2017年已經建成11家並全部對市民免費開放;2018年市級統一引領建設8家,各區(市)根據市民需求自建9家;2019年市級計劃再建設6家。

“近年來,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愈發旺盛,我們一直在探索城市公共文化服務如何精準對接的問題。”張美麗說,建設城市書房,首先考慮的是民眾參與起來更便捷;同時,現代社會民眾對閱讀越來越重視,城市書房給了他們更多接觸讀書的機會。

科學運行提高效率

位於威海市人民廣場西側的城市書房鯨園分館,如今已成為卞明蒙的“第二個家”。卞明蒙兩年前退休,突然閒下來的她除了在家打掃衛生做飯,感覺自己沒有地方可去。

2017年,城市書房鯨園分館正式對外開放,並面向社會公開招募志願者。卞明蒙報了名,並順利成為城市書房的一名志願管理員。“我主要是負責書房的衛生和整理工作,給市民提供一些諮詢服務。”卞明蒙說,擔任志願者近一年,雖沒有報酬,但她對這份“工作”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她感慨:“城市書房更像一處‘心靈的驛站’。經常會碰到一些外地人到書房歇腳看書,在書房坐上一會兒,他們臉上的疲憊就逐漸消失,我覺得這是書房存在的重要意義之一。”

威海城市書房建設目標是“24小時不打烊”。書房利用信息化和RFID(射頻識別)技術,旨在打造無人值守、自我管理的自助實體圖書館,民眾只需攜帶身份證、市民卡、威海圖書館借書證等任一有效證件,即可進入書房借還圖書。張美麗說,“自助”與“不打烊”彌補了圖書館閉館期間無法提供基本讀者服務的限制,在服務時間上實現了新突破,從而滿足了廣大市民和讀者多元化的閱讀需求。

此外,威海的城市書房也與當地的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進行了結合。

建成後的城市書房成為威海市或區(市)級圖書館的一處分館,實現資源共建共享,提升了圖書的流動性。威海市圖書館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地構建了以市圖書館為中心館、各區(市)公共圖書館為總館、各城市書房為分館的運行模式,把優質公共文化服務延伸到基層,增加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借閱到圖書,極大提升了公共服務效能。

公共文化服務“金不換”

威海的城市書房建設,也曾引起一些討論。

“比如,我們選定的城市書房建設地址,均位於城市各轄區的核心地段,位置好、租金貴。有人就說,這麼好的地段用來建書房,是一種浪費。”威海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王京偉說,一些書房所在地佔用了幾百平方米的房子,以前當地街道每年往外出租的租金收入就近百萬元。但如今建設城市書房,不但沒了租金收入,政府還要往裡投入數十萬元建設費用和每年近10萬元的運行費用。但正是這“一反一正”,充分彰顯出威海對全民閱讀的高度重視。

以威海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皇冠街道的城市書房為例。書房閱讀區分為平層閱讀區、親子互動閱讀區、躍層閱讀區、沙龍閱讀區以及捐贈淘書區。特別是親子互動閱讀區,採用半封閉手段實現兒童閱讀與成人閱讀的隔離,並通過無桌椅化的創意設計來滿足親子閱讀所需。沙龍閱讀區環境則相對安靜,適合小團體閱讀或者沙龍活動。

威海已建成的城市書房,每個週末都會定期開展不同的讀書沙龍文化活動。通過開展公益項目引進、文化創意產品展示等各種特色活動,為書房增添了文化底蘊,也讓每位市民充分享受到了讀書的快樂。

“城市書房的建設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紛紛提出合作意向。”談及今後的發展,王京偉介紹,由政府投資建設的城市書房滿足了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這種公益投入需要持續運行,需要定量的資金支持。今後各區(市)自建的城市書房將考慮與社會力量共建,以達到資金投入的最大效益化。

文/圖: 蘇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