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建设城市书房助力全民阅读——为城市增添书香

山东威海建设城市书房助力全民阅读——为城市增添书香

威海很多家长周末或闲暇时会带孩子一起去城市书房阅读

闲暇时到小区附近的城市书房看书,已成了山东威海市民张晓琳的生活习惯。她说:“城市书房里很安静,有阅读的氛围,更像是喧嚣都市里的静港。”自2017年4月首家城市书房开放以来,威海目前已陆续建成城市书房10余家。这些分布在市区各处的“书吧”,犹如城市亮丽的风景线,使威海的全民阅读氛围渐浓。

打造“15分钟阅读文化圈”

近年来,威海市致力于“书香威海”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开展了全市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的构建。同时,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当地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纳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先后出台了《威海市全民阅读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威海市关于建设城市书房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府规范性文件,提出加大阅读基础设施建设。

为进一步实现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数字化、社会化,为市民提供均等、便捷的服务,威海市决定建设城市书房,打造“15分钟阅读文化圈”,探索新型城市阅读服务模式。

2017年,城市书房建设被列入威海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由威海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牵头推进,按照“统一审核、统一标识、统一配置、统一监管”的要求,在全市范围规划建设25家城市书房,进一步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读书要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百姓对文明城市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威海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张美丽介绍,威海城市书房的建设周期为2017年4月至2019年11月。2017年已经建成11家并全部对市民免费开放;2018年市级统一引领建设8家,各区(市)根据市民需求自建9家;2019年市级计划再建设6家。

“近年来,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愈发旺盛,我们一直在探索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如何精准对接的问题。”张美丽说,建设城市书房,首先考虑的是民众参与起来更便捷;同时,现代社会民众对阅读越来越重视,城市书房给了他们更多接触读书的机会。

科学运行提高效率

位于威海市人民广场西侧的城市书房鲸园分馆,如今已成为卞明蒙的“第二个家”。卞明蒙两年前退休,突然闲下来的她除了在家打扫卫生做饭,感觉自己没有地方可去。

2017年,城市书房鲸园分馆正式对外开放,并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卞明蒙报了名,并顺利成为城市书房的一名志愿管理员。“我主要是负责书房的卫生和整理工作,给市民提供一些咨询服务。”卞明蒙说,担任志愿者近一年,虽没有报酬,但她对这份“工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她感慨:“城市书房更像一处‘心灵的驿站’。经常会碰到一些外地人到书房歇脚看书,在书房坐上一会儿,他们脸上的疲惫就逐渐消失,我觉得这是书房存在的重要意义之一。”

威海城市书房建设目标是“24小时不打烊”。书房利用信息化和RFID(射频识别)技术,旨在打造无人值守、自我管理的自助实体图书馆,民众只需携带身份证、市民卡、威海图书馆借书证等任一有效证件,即可进入书房借还图书。张美丽说,“自助”与“不打烊”弥补了图书馆闭馆期间无法提供基本读者服务的限制,在服务时间上实现了新突破,从而满足了广大市民和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

此外,威海的城市书房也与当地的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进行了结合。

建成后的城市书房成为威海市或区(市)级图书馆的一处分馆,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提升了图书的流动性。威海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构建了以市图书馆为中心馆、各区(市)公共图书馆为总馆、各城市书房为分馆的运行模式,把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借阅到图书,极大提升了公共服务效能。

公共文化服务“金不换”

威海的城市书房建设,也曾引起一些讨论。

“比如,我们选定的城市书房建设地址,均位于城市各辖区的核心地段,位置好、租金贵。有人就说,这么好的地段用来建书房,是一种浪费。”威海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王京伟说,一些书房所在地占用了几百平方米的房子,以前当地街道每年往外出租的租金收入就近百万元。但如今建设城市书房,不但没了租金收入,政府还要往里投入数十万元建设费用和每年近10万元的运行费用。但正是这“一反一正”,充分彰显出威海对全民阅读的高度重视。

以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皇冠街道的城市书房为例。书房阅读区分为平层阅读区、亲子互动阅读区、跃层阅读区、沙龙阅读区以及捐赠淘书区。特别是亲子互动阅读区,采用半封闭手段实现儿童阅读与成人阅读的隔离,并通过无桌椅化的创意设计来满足亲子阅读所需。沙龙阅读区环境则相对安静,适合小团体阅读或者沙龙活动。

威海已建成的城市书房,每个周末都会定期开展不同的读书沙龙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公益项目引进、文化创意产品展示等各种特色活动,为书房增添了文化底蕴,也让每位市民充分享受到了读书的快乐。

“城市书房的建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纷纷提出合作意向。”谈及今后的发展,王京伟介绍,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城市书房满足了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这种公益投入需要持续运行,需要定量的资金支持。今后各区(市)自建的城市书房将考虑与社会力量共建,以达到资金投入的最大效益化。

文/图: 苏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