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乱象整肃了,信贷泡沫刺穿了,但企业输液管也被拔掉了……

金融乱象整肃了,信贷泡沫刺穿了,但企业输液管也被拔掉了……

相比很多人还在关注海外的中美贸易谈判和MSCI的进展,我们昨天说了,国内方面,新一轮金融强监管风暴再度袭来对市场的影响更加值得警惕。

从网贷备案审查三度被延迟、证监会接连披露两家涉案高达上百亿的操纵股价大案、民间借贷又出多起逼死知名企业家及企业的案例、还有债市大面积违约的情况,甚至还爆出了涉及金额高达三千多亿元的“庞氏骗局”,都在佐证当前再度强化金融强监管力度节奏的必要性。


在我们看来,导致监管层近期重新强化金融监管信号,密集披露重大案件进展和处罚决定的背后:

首要的一点,就是金融市场的乱象比预想的还要严峻,有必要持续进行强力打击——这意味着债市、期市都不会稳定,股市短线依然也会处于剧震中!

但部分案件也暴露出另一个问题:在实体经济下行背景下,强监管与部分金融平台的整改、降风险过程,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相矛盾:强监管是降风险的必要过程,但强监管同时也降低了部分企业平滑过渡的可能性,阵痛无法避免!

但阵痛的结果带来的影响,还是让已经入局的投资者和宏观经济都阶段性地遭遇了一些无妄之灾!


仍以网贷为例。业内多家网贷知名平台指出,网贷备案实现合规的关键在于网贷平台违规资产的清偿处置。此前,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称,红岭备案的唯一障碍,就是原有的大额存量资产,被定义不合规的资产,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存量资产处置。且根据红岭创投总裁项旭透露,截至目前,红岭大额资产存量约为110亿元。如何处理这些存量资产,无疑成了红岭创投备案的最大难题。

但问题是,除了大额标违规存量的处置难外,先前已有过半平台实现的存管银行合作开始趋紧。此外,三级等保回执暂缓发放同样是较大拦路虎。这些都导致网贷平台的整改难以推进。

据网络流传,目前通过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测评的首批银行仅有十一家,该名单将于5月底公示,体现出网贷平台对于自身存管银行是否能进入监管白名单格外关注。而据第三方机构不完全统计,目前仅有极少数互金平台拿到三级等保回执和通过测评,占整个行业体量的不到10%。并且短期内这个数量不会再增加。

问题在于,互金协会对于银行测评难度估计不足,在测评中遇到了各种问题,这些都需要解决。据鸣金网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以来,P2P网贷行业宣称已上线银行存管的平台中,其中至少有45家平台爆雷,16家银行身陷其中。部分银行更是直接采用暂停,甚至是清退的方式来退出存管业务。

此前贵州银行宣布3月底彻底退出P2P资金存管业务,在业内引发热议。贵州银行表示,此举是因为业务调整;此外,上海银行提高了资金存管合作的门槛,主动终止与多家网贷平台的资金存管合作。

业内人士分析,监管对于银行资质的审查趋严加上银行对于存管网贷平台的审核趋紧,双重“紧箍咒”的洗牌下,能符合条件的网贷平台不多,且资质应相对较为优质。

银行的退出,导致网贷备案整改的进展,远不如预期的顺利。

另外,债市当前出现的大面积违约,与银行业收紧对许多债券产品的许多风控要求,不再兜底也有直接关系。


但是,银行在对网贷资金存款中的退缩,也是有深层次理由的。

在过去一年,银行间监管层成为金融强监管的风口,银监会部署开展的“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专项治理工作。作为整个金融体系的资金源头,银行业的整顿震撼了资本市场,随着资管新规的逐步推进,表外移表内,分业监管变混业监管……整个市场加速出清。

简单来说,如今银行要实现合规,则必然对许多金融创新业务避而远之。

但从历史追溯来看,如果没有银行的背书,一些之前所谓的金融创新根本无法展开;没有银行的兜底,目前的部分金融去杠杆要么根本无法推进,要么就是后果惨烈,根本无法实现平稳过渡。


更大的问题是,中国的金融乱象是整肃了,信贷泡沫也刺穿了,但很多企业身上的输液管也被拔掉了:

债市。大量债券发行失败,且融资成本不断提高。截至5月8日,今年取消、推迟发行的各类债券累计已经达到304只,包括了公司债、企业债、中票、短融、超短融等各个类型,涉及金额多达1839亿元。

股市。IPO门槛提高,一过会就被毙的越来越多。根据央行的数据,2018年第一季度,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为1283亿元,比起2017年的2596亿元直接拦腰砍去一半,只相当于 2016年的45%。

定增的条件也越来越高。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年内定增预案的融资规模上限合计为1291.86亿元,较2017年同期缩水532亿元,较2016年同期缩水2443亿元。

这就带来一个矛盾,监管层去杠杆的本意是输血实体经济,尤其是新经济。但结果,楼市依旧坚强,唯有实体经济在去杆杠的过程中最受伤?!

有分析认为,从今年开始,中国将正式跨入违约潮元年。今年中国将迎来公司债的偿还高峰期。2016年以前公司债年均偿还量不到1000亿元,2017年偿债规模超过3000亿元,2018年将超过4300亿元。

而随着去杠杆的持续推进,一些扩张过快、杠杆使用较多的民营企业,违约事件会继续发生”。违约潮的可怕性,回忆一下2008年引爆美国的次贷危机,就一目了然。


金融乱象整肃了,信贷泡沫刺穿了,但企业输液管也被拔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