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肺癌疾病的預防工作呢?

孫先生-專屬

肺癌(主要是原發性肺癌)是起源於支氣管黏膜或腺體的惡性腫瘤,是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也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男性多於女性。肺癌早期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多數患者一經發現已處於中晚期,生存率低。但需注意的是

肺癌是可防可治的,雖然遺傳因素不能改變,但我們可以避免接觸與肺癌發生的有關因素,同時做好高危人群的篩查,有助於減少肺癌發病風險和早期發現、早期處理肺癌,有利於患者的預後
一、避免接觸肺癌發病的高危因素

(一)不吸菸或戒菸

菸草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吸菸者較不吸菸者發生肺癌的危險性高4~10倍,我們建議大家遠離菸草,不吸菸,已經吸菸的人群,應積極戒菸。

(二)避免接觸職業性致癌物

石棉、砷、鉻、鎳、芥子氣、三氯甲醚等職業性因素都會增加肺癌的發病率,我們要儘量遠離。對一些要接觸致癌物質的工種,需做好職業防護。

(三)保護環境、做好空氣汙染的防治

長期處於汙染的環境中會增加肺癌的發病,我們要從自身做起。小的方面來說要避免被動吸菸,在室內烹調時的注意通風,不燒煤。大的方面來說,需要政府層面積極防治大氣汙染。

(四)注意飲食均衡,合理搭配

我們要增加新鮮蔬菜、水果的攝入,注意合理搭配,不能以肉食為主,避免過油、過甜、燒烤、快餐等西方化飲食習慣。

二、做好高危人群篩查

根據國內外指南意見我們建議下列人群應常規進行肺癌篩查:①年齡在55~74歲,有吸菸史(現在或既往)≥30包/年,戒菸史<15年;②年齡≥50歲,吸菸史(現在或既往)≥20包/年,另外具有職業史、肺癌家族史、疾病史(慢阻肺或肺結核)、煙霧接觸史中任一一項的人群。


肺癌已是全球癌症死亡的首位原因。由於人口老齡化、不斷加重的空氣汙染、居高不下的吸菸率等多因素影響,自2 1世紀初期肺癌就已成為我國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肺癌的防治刻不容緩,不論是管控菸草、還是環境治理都能有效的降低肺癌的發病率、死亡率。國家政府都已經行動起來,我們也要學會如何預防肺癌。


我認為肺癌防治分以下3點:

一級預防(病因預防):1、吸菸,是肺癌的最主要因素,煙中有尼古丁、煤焦油、苯並芘、重金屬等是癌症催化劑,無論是一手煙還是二手菸都必須杜絕(想想你周圍吸著二手菸的孩子、想想你的父母);2、環境因素,城市工作的人受霧霾影響頗深,建議每週或者每兩週一定到空氣質量好的地方“洗肺”一次。3、職業暴露,以前的煤礦、隧道粉塵汙染以及現在木質作坊、棉被作坊,大量吸入粉刺或者刺激性氣味都能增加了工人們的肺癌發病率,建議工作戴口罩,每年至少3次肺部體檢。4、飲食預防 多吃蔬菜水果可減少肺癌的發病率,蔬菜中的黃體素、番茄紅色素和吲哚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十字花科蔬菜(如油菜、大白菜、花菜、捲心菜、甘藍等)對肺癌的防護作用非常突出。



肺癌是可以預防的,只要我們從我做起:戒菸、禁菸、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做好健康體檢、關注全科健康守門員,相信大家做到了以上幾點,肺癌的發病率、死亡率一定會持續下降。

感謝閱讀,祝大家身體健康,遠離一切病痛!


全科守門員

肺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而且男性較女性發病率明顯高。隨著大氣汙染的逐漸加重,以及工業化汙染等,發病也逐漸呈年輕化。

上醫治未病,充分體現了預防的重要性及有效性,那麼來談談肺癌的一二級預防:

一級預防,病因預防


肺癌的高危因素很多,在中國,

吸菸是第一大危險因素,包括二手菸,都需要重視,所以戒菸是尤為必要。吸菸者比不吸菸者患肺癌風險增加20倍。另外,室外大氣汙染這些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並與經濟發展等密切相關。室內汙染包括煤焦油、煤煙等,而主要是建築材料,尤其材料中氡汙染是肺癌第二大危險因素,在職業汙染中佔有較高地位。其他工業汙染包括石棉、砷、鈹等等。另外電離輻射則與相關職業有關。上述危險因素,如吸菸等可儘量避免,對於有職業接觸的,最好職業暴露防護。 飲食中天然維生素A類、維甲類、胡蘿蔔素及微量元素如鋅、硒等,攝入量與肺癌的發病率呈負相關。

以下人群應早期篩查,包括年度體檢篩查肺癌:年齡55-80歲,吸菸每年大於20包,目前仍在吸菸或戒菸不足15年的,上述高危職業接觸,有惡性腫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有慢阻肺,瀰漫肺纖維化及肺結核病史。

早期肺癌往往沒有太多症狀及體徵,因早期肺癌手術有根治機會,所以高危人群篩查獲益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