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任天堂王牌,为什么口袋妖怪和马里奥在大陆路人皆知,而塞尔达知名度小一些?

牛桂森

其实这三个游戏需要分开来看,而且谈论这个问题还应该提到密特罗德(银河战士)这个游戏。

首先是马里奥

马里奥在是全球fc游戏销量的巅峰,4000万份的恐怖销量让当时的fc兼容机卡带厂商盯上了。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这个名为“超级玛丽”的游戏,我想经历过小霸王那个年代的人几乎无人不知。

所以超级马里奥知名度是靠超大的铺货量产生的地推式广告效应。毕竟这个游戏易上手,小孩子玩起来并不是很困难(但是很多人到现在也没通关哈哈哈)


然后是口袋妖怪(官方翻译:精灵宝可梦)

这个游戏在国内的火热应该归功于动画片宠物小精灵,也许你没玩过口袋,但是你绝对直到皮卡丘,也绝对无法拒绝皮卡丘,毕竟他是那么的可爱。

与此同时,宝可梦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出在了掌机上,而对国内玩家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半夜拿着手电筒躲着父母玩GB的时代。

而宝可梦历代素质都还不错,没有特别让人失望,所以国内宝可梦粉丝数量是任天堂粉丝里最多的。

所以宝可梦的知名度要归功于《宠物小精灵》这个动画(依旧在更新的动漫)和GB(也许是GBA)的国行推广。

第三个讲塞尔达传说

塞尔达传说这个游戏其实在销量和粉丝数量上都远远不及前面两作。(我猜是国内玩家不喜欢绿帽子哈哈哈哈)

这个游戏初代是在fc平台发售的,但是由于游戏在流入国内的时候被翻译成了东方传说



日版标题是这样的



而且塞尔达日版发售的是磁碟机版而不是普通的卡带版,所以国内山寨的并不是很好。

然后GB和GBA虽然有作品,但是没有像宝可梦那样的动画推广……说句不好听的,谁知道塞尔达是个什么玩意?gb和gba可没有小霸王那变态的销量。

所以国内知道塞尔达传说的其实大部分都是从缩小帽(我就是)或者众神1开始的,甚至可能是从风之杖或者时之笛才知道这部作品。(我主观的觉得最多的是旷野之息)

塞尔达的知名度自然没有前两者高。

最后是我额外提到的密特罗德

国内叫银河战士。银河战士这个游戏曾经是除了红绿帽子以外的任天堂第三大台柱,曾经的“三角之力”,不过后来被宝可梦取代了。

这个游戏其实也非常的棒,这个游戏是银河魔城这一系列的创始作品,但是当年国内似乎看不到这个游戏的山寨卡带,反倒是科乐美的恶魔城在国内人气比较高,所以命运其实和塞尔达传说是一样的,不过比较无奈的是同类型的的恶魔城取代了他本身应有的地位。

我觉得萨姆斯比西蒙好看多了


其实任天堂旗下的游戏很多,比如越野摩托(可以自建关卡的那部),打气球(最早的友尽游戏)等等都是任天堂旗下出品,只是那个时候有国内多少人知道“任天堂”呢?都知道“小霸王”倒是真的。


游戏三两事

分析大陆玩家的爱好要先分析他们的特点,我从自己生活经验和现在网上的一些舆论来看,大陆玩家选择游戏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对于大众而言,玩游戏更多是一种休闲和放松,至于好不好玩,质量如何却并不关心。基于这一观点,这些游戏泛玩家的基本要求是游戏尽量简单,操作需要简化(最好有自动寻路系统),需要有立刻就能获得的成就感(最好是充钱就能升战力)。基于此,国内页游泛滥,无数粗制滥造的手游充斥眼帘,各种首充6元一波带走,弃坑再造新坑继续圈钱。这也是贪玩蓝月,鲲系列能如此火爆的原因。操作要简化,时间要缩短,自动施法一键收人头是最好的,从刀塔到撸阿撸再到王者农药,越简单越火爆。毕竟大陆玩家人傻钱多速来,页游网游手游如此赚钱,又何必费大力去做独立游戏呢?

2.从国内玩家来说。80,90都是从小霸王,FC时代过来的,有非常好的主机游戏基础,但是因为某些不可控因素,主机在大陆发展受阻,90年代末以后的玩家都是PC游戏陪伴过来的,而通过主机模拟器,使用PC也能玩上大部分主机游戏,这使得主机在大陆失去再生土壤。

3.从主机玩家来说,三大厂的主机游戏,不得不说各有所长。然而任天堂对于游戏的画面质量没有太过关注,这造成了在大陆的主机游戏只能在电脑模拟器上玩的年代,大部分都是索尼和微软的游戏,因为谁会愿意在电脑是看一堆马赛克。这样的环境使得大陆玩家对于索尼擅长的动作类,射击类,体育类游戏有着极大的好感度,而对于任天堂为代表的jrpg,avg,剧情向的游戏有着不可名状的厌恶感,斥之为低龄游戏、4399,即使这些游戏质量有多么好。这都是当年环境造成的。

这从一些小细节就可以看得出:虽然现在网络上有很多玩家表示自己小时候都玩过GBA,而且非常怀念那个年代,但是事实上在游戏圈也混了这么多年,遇上的小时候玩过GBA的人不超过五个。而且即使网上那些声称GBA年代过来的人对于任天堂几乎也没什么好脸色。另外,当年掌机之战,任天堂把索尼摁在地上摩擦的时候,PSP竟然在大陆全面压制nds,这也着实让全世界的游戏者摸不着头脑。但现实就是这样,国情造就索尼才是中国游民的好朋友,任天堂要博取好感困难重重。

通过以上分析,大家应该就会了解,任天堂本身在中国就没什么影响力,它旗下的所有游戏在中国也没什么知名度,包括塞尔达这一在世界享誉的游戏,例外的只有马里奥和口袋妖怪,但是马里奥在中国游民的印象里还停留在FC时代,而口袋妖怪更多的人只知道宠物小精灵,玩过游戏的人嘛……这个不是漫改游戏吗?


博学园

不请自来!

确实,我也是去年暑假才知道塞尔达传说的,那个时候我买了3ds只是为了玩口袋妖怪,但却意外在掌机上发现了塞尔达传说之三角力量。

已经玩通关,虽然对塞尔达传说的其他作品不太了解,但是玩也是有疑问的,为什么这么好玩的游戏会埋没?为什么在国内很少有人接触它呢?

然后我也知道了塞尔达传说是与口袋妖怪和超级马里奥同名的存在。

下面就是我的一些个人分析了。

发行时间周期长

塞尔达传说是一款1986年发行的系列游戏,前期发行时间间隔短,但在之后版本间的更迭速度就太慢了,很少有人花五年去等这么一款游戏,众神的三角力量在1991年发行,之后的时之笛却是在1998年,七年的等待可能就就会流失掉一大部分的玩家。虽然家用机和掌机发行间隔发行,但是谁会又买家用机又买掌机?就算有也太少太少了。



这是家用机作品

这是掌机作品

前期fc画质不适用于现在

口袋妖怪是1998年的游戏,从第三代开始就可以说画质很好了,而塞尔达传说的发行时间太早,前期的游戏版本不支持电脑,而80年代的中国,电脑还没有普及,这个时候得不到塞尔达的资源,自然无法打开它的知名度。而口袋妖怪是在电脑普及情况下快速宣传的产物。

周边

说到口袋妖怪,那就不得不说它的周边产业,无论是动画片还是电影都在各个国家播放,小智与皮卡丘的故事也是众所周知的,可以说一个宣传游戏的动画片竟然比游戏还要出名!而反观塞尔达,没有什么周边,没有什么宣传电影,可以说在国内,一个不萌不可爱的游戏角色是很难发育起来的。

故事老套

虽然每一个版本的过程都不一样,但确实是一个勇士救公主的戏码。中间夹杂了很多的益智内容,确确实实是一个需要动脑子的游戏。



没有联机内容

不过现在,联机版的塞尔达传说已经走进switch,这也是大多数玩家接触这款游戏的原因。


个人观点,毕竟也没玩过所有版本的塞尔达。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点下关注,以后优质内容会不定时奉上哦~

对,还有就是,主角戴着绿帽子,谁会玩戴绿帽子的勇士啊???


辉钴矿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发问了,我马上屁颠儿屁颠儿的跑来告诉你!


口袋妖怪在大陆的知名度主要是由于在大陆发行了漫画以及动漫,通过这一点使得口袋妖怪的知名度很高。并且例如皮卡丘、小智、小霞等一些经典形象被人们所熟知。

只要经历过国产小霸王那段时间的人,恐怕很少会有不知道超级玛丽这个游戏的吧。

那时FC正如日中天,而国内也相继有厂商开始山寨fc,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小霸王了吧。而那时候最流行的游戏应该就是魂斗罗以及超级玛丽了吧,也是因为这个,一个穿着红色背带裤的水管工形象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记忆中。

而塞尔达就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了,我也是知道塞尔达时之笛之后,才知道在GBA上还有一款塞尔达缩小帽的,之前一直以为塞尔达是新游戏……然后也不清楚为什么小时候玩小霸王的时候并没有玩到塞尔达初代以及林克的冒险,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吧,因此塞尔达在国内的传播度很低。


撒旦的游戏

路人皆知在我看来只有马里奥,也就是小时候的超级玛丽;口袋妖怪的话国人没那么熟悉,但是它有三个名字,除了口袋还有宠物小精灵,神奇宝贝,说出这三个名字相信大部分人还是知道的,毕竟有动画;塞尔达传说知道的人就更少了,毕竟大部分的受众都在欧美,由于天朝政策亦或是游戏类型,虽然是好游戏,但知道的人还是很少,希望借着switch的东风能让更多人知道。


游戏艺术

口袋妖怪为大陆玩家所知更主要是因为动画片《宠物小精灵》的流行。其实就游戏来说,口袋妖怪也是非常之小众,了解的人就不多,玩的人就更少了。绝大部分人对口袋妖怪的认识就停留在智爷和皮神,对口袋这种游戏模式的认识也就停留在赛尔号上。

塞尔达就没有《宠物小精灵》这一类的动画做宣传,知道的人自然就少。其实不光塞尔达,以前GBA,nds上多少好游戏都不为人所知。比如《火焰纹章》《逆转裁判》《雷顿教授》《星之卡比》。。。还是希望大家能更多的去了解这些好游戏,而不是腾讯手游,贪玩蓝月。


L23453093

个人感觉原因很简单:语言问题。

塞尔达属于ARPG,整个游戏有大量文字,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玩ARPG显然不是件愉快的事。

再说马里奥,属于动作游戏,对语言没什么要求。

而口袋妖怪呢,因为早些年有动画片,大家对游戏人物、关系、精灵都很了解。所以受众面很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