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对寄生虫怎么看?

Dawn-远

一提到寄生虫,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恶心和对人体有害。

确实,寄生虫曾是几千年来威胁人类生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直到现在,每年仍有20亿人口感染寄生虫,其中几十万人因此丧命。

只是这些疾病,绝大多数都发生在非洲等落后的国家。


对我们现代人来说,相比病毒和细菌来说,寄生虫的危害可能都排不上号。

只要搞好卫生,设置好健康防线,寄生虫是难有机会使坏的。


但如果说这些使坏的寄生虫或许未来还能治病,恐怕会大大颠覆人们的认知。

不知道大伙有没有注意到:

随着寄生虫被歼灭,在过去五十年里,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也日趋增加0。

201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的学龄前儿童,患有食物过敏的比例竟高达10%。

而在发达国家,受过敏性鼻炎折磨的人群达20%。

过敏虽不是传染病,但却比任何传染病都要流行,这也成了医疗系统的一大负担。

而其他类似的过敏性疾病,包括枯草热、湿疹、哮喘和食品过敏等也在逐年上升,正向发达国家逼近。

然而科学家却发现,接受了抗寄生虫药的儿童则更容易患过敏性疾病。

与那些过敏的人相比,那些没有过敏反应的人血吸虫、阿斯卡罗、钩虫感染的流行率都明显偏高

此外,科学家也发现感染了某些寄生虫的人群,患上某些免疫性疾病的概率,明显比那些未感染寄生虫的要低。

曾经万人唾弃的脏东西,或许也能帮助我们拥抱健康。

Joel Weinstock

Joel Weinstock就是这方面研究的先驱,他既是免疫学家,又是寄生虫学家,还是位肠胃疾病专家。

在1999年,他就首次发现几种寄生虫,能保护老鼠免得炎症性肠道疾病。

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医学界的轰动。

到2004年,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的研究团队也紧跟其后,进一步证实用寄生虫感染人工诱导的结肠炎小鼠,可以抵御这种疾病的攻击。

而这些消息,都引起了一位倍受结肠炎折磨的病患Vik的关注。

Vik来自美国加州,他患上的溃疡性结肠炎(属炎症性肠道疾病IBD的一种)连医生都没太多办法对付。

于是,他便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飞往泰国找寄生虫。

在当地的寄生虫学家的帮助下,500个毛首鞭形线虫卵随一杯生理盐水被他喝下。

而这些虫卵,则来自当地一位9岁泰国小女孩的粪便,经培养所得。

3个月后,他再次灌下1000个虫卵。

虽然单纯的毛首鞭形线虫感染,会导致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问题。

但在他身上,这些寄生虫不但没有加重他的肠胃不适,反而还让他的病情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到2005年年中,他就基本感受不到肠炎的症状了。

不过神奇的是,快活了三年后他的结肠炎在2008年又回来了。

于是,他又马上吞了2000个虫卵压压惊。

果然不出所料,几个月后他的病症就又消失了。

而做肠镜检查时医生也惊喜地发现,在有寄生虫的位置,炎症比其他地方明显少得多。

不过,这位病人的经历可不能照搬,医学还是得有更严谨的实验支持和临床验证。

之前他们已用小鼠完成实验,为了在人体内验证他们的理论,猪鞭虫被选为研究对象。

猪鞭虫是一种主要感染猪类的鞭虫,它在人体仅能存活数月。

即使被人类吞下,也只会停留在肠道内,不会进入血液。

猪鞭虫

有大量证据证明,猪鞭虫是个安全的选择,像猪农们就经常暴露于猪鞭虫下,却从未有过相关的疾病报告。

在这之前,Weinstock和其他研究人员就曾服用过各种剂量的猪鞭虫卵。

最终证明每次服用2500个猪鞭虫卵为安全剂量。

在该剂量水平下,猪鞭虫既能寄居在人类肠道内,也不会引起任何临床症状。

2005年,他就公布两个令人惊讶的临床试验结果:

在12周内,有29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每两周都要吞下2500个猪鞭虫卵,其中有44.8%的患者病情得到改善。

正常肠道与炎症肠道

而另一个实验则针对29名克罗恩病(同样是种肠道炎症疾病)患者。

同样是每两周服用一次活猪鞭虫卵,实验持续24周。

实验结束时,80%的患者称自身症状减轻,72%患者的症状已基本得到缓解。

David Pritchard

而几乎在同时,诺丁汉大学的免疫生物学博士David Pritchard则把目光投向了钩虫

钩虫要比猪鞭虫来得危险些,以吸血为生,可致贫血等症状。

它们可通过皮肤感染宿主,随后通过血液蔓延至心脏和肺。

最后通过宿主咳出在咽部,再吞咽下去到达肠胃。

不过尽管有风险,但David Prichard就表示并不用过于担忧。

在过去他也已确定了一个“安全剂量”,再不济发生不良反应仍能用打虫药补救。

这与他过去20年,在巴布新几内亚所观察到的现象一致。

当时他就注意到,受钩虫感染的巴布亚人逐渐不受哮喘、枯草热和其他免疫性疾病的影响。

不过这种有悖常理的假说,也被不少怀疑论者诟病。

而这些看上如此凶猛的寄生虫,想要利用它们的同时确实也需要更谨慎。

其实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更规范也就意味着更安全。

例如德国福克制药和美国堡垒生物科技等公司,就将目光投向了这一领域。

许多科学家都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寄生虫疗法可以应用到各种免疫性疾病中。

在国际上,这类临床研究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寄生虫成为治病救人的良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