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這樣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01

程程從小很聰明,在幼兒園大班時,上課表現非常活躍,總是第一個舉手老師的提問。

程程每天都能得到全班最多的小紅花,愉快自豪的感覺讓他在各方面表現得很出色。

有一天,班級換了一位新的英語老師。

上課時,新老師拿著一張畫有土豆的卡片問大家:"小朋友,potato是什麼?"

"土豆!"程程第一個舉手。

"不對!"老師說。

"是土豆!"程程自信地確認。

新老師有點生氣了,制止道:"程程不要再說了,讓其他小朋友來!"

"馬鈴薯!"一位小朋友舉手回答。

"對!"老師滿意地給了這位小朋友一朵小紅花。

程程委屈地回家,媽媽鼓勵他說"你沒有錯。下次你還是可以第一個舉手的。"

可是一連幾天,這個老師無論程程怎麼舉手,都好像沒看見似的,根本不理睬他。

程程再也不舉手了,他對學英語失去了興趣,甚至一到英語課就想睡覺……

他變成了全班英語學得最差的孩子。

上小學後,英語成了程程最不喜歡的課程,他甚至連最簡單的英語單詞都難以記住,英語成績總是班級倒數。

過去的不愉快經歷,讓他覺得"我的英語就是不行,我怎麼努力也是白費",漸漸放棄了在英語上的努力。

請不要這樣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02

阿明小時候很勤快,喜歡幫大人做事。可無論他做什麼事,都會受到媽媽的責備。

他幫忙掃地,媽媽埋怨他地掃得不乾淨;他積極整理東西,媽媽找不到東西了就來責怪他;後來他嘗試自己洗衣服,媽媽罵他把房間到處弄得都是水。

阿明覺得自己什麼事都做不好,他甚至感到自己很無能,不受人喜歡。從此,他變得小心翼翼,什麼事也不敢積極主動去做了。

當孩子積極嘗試受到打擊,一遍又一遍地產生受挫感時,內心的第一反應就是: 我以後再也不想體會這種感覺了!

請不要這樣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爸爸曾嘗試教3歲的女兒昕昕寫數字,一開始昕昕非常高興,拿起筆坐下來興沖沖地開始試寫。

可寫出來的數字卻是歪歪扭扭的,不成樣子。

爸爸覺得難看極了,開始給昕昕做示範,要求她再按照他寫的標準重寫。

很多遍過去了,昕昕依然無法達到爸爸的要求。

爸爸變得越來越急躁:"這麼簡單的數字,怎麼寫了那麼多遍就寫不好呢?"

昕昕哭著說:"我就是寫不好了!我再也不喜歡寫字了!……"

爸爸就這樣成功地磨滅了女兒學習寫字的興趣。

請不要這樣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03

一個人如果多次努力都無法得到想要的結果時,他就會形成一種"怎麼努力也白費""這件事我不可能做到""我不行"的概念,因此放棄了努力和嘗試,造成一種"習得性無助"的結果。

如果努力常常伴隨著不愉快的經歷,讓人不願意再感受,於是只要遇到相同或類似的情況,他就會選擇不再努力。

這種無助感很容易不斷擴大,只要是與無助經歷有點清關聯或相似的事物,都會不自覺聯想到挫敗的感覺,產生放棄嘗試的念頭。

久而久之,無助感變成了無能感,無能感變成了自卑感,不能正視自己的潛能,遇到挫折和困難的第一反應就是退縮或逃避,即使有能力實現目標也會放棄努力。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既希望擺脫困境,可一旦面對困難又很容易畏葸不前,不斷提醒自己"我不行","我做不到","我克服不了這個困難"。

他自卑,又不願意比別人差;想獲得成就感,卻又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更不願意為此去努力做出改變的,往往喜歡用困難來為自己找藉口,以抵消不適感。

有些孩子很想在學業上取得好成績,考上好大學,但一旦需要犧牲點休息時間刻苦努力時,就不願意了:"萬一考不上就白費勁了……"

把目標凌駕於困難之上,不滿現狀卻不願設法去克服困難。活在"無助而不甘"矛盾的痛苦中,或乾脆自暴自棄,一蹶不振。

請不要這樣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04

不要製造不愉快的感受去挫傷孩子的嘗試積極性,這是一種最珍貴的品質。

不要去打擊孩子的嘗試和努力,尤其當孩子嘗試失敗或結果不符合我們期待的時候,我們更要耐心、積極鼓勵和支持他的努力嘗試。

千萬別說:"看,我說你不行吧"

"別弄了,天生就不是這塊料"

"都怪你,叫你不要這樣做……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請記得肯定孩子的努力,告訴他從不好到好是一個過程。告訴孩子,別人能做到,他也一定可以,只要堅持下去。

請這樣對他說:

"雖然沒有成功,但能做到這樣已經很棒了"

"再試試,你一定可以的"

"我小時候做得還不如你呢,所以你一定行,還會做得比我好"

這樣,即使失敗孩子也不會失去希望和嘗試的勇氣,成功了,孩子將體驗到挑戰的樂趣,戰勝困難的成就感,收穫自信,從而不斷創造人生的各種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