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其實就是一場修行!

教育孩子,其實就是一場修行!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01

孩子最需要的是愛與尊重

蘭蘭姐最近為孩子的事犯難了,原因是孩子最近不聽話,在學校老調皮搗蛋,不僅這樣,還和同學打架。

“還有呢?”我問。

“還在門上貼上什麼‘閒人勿進’的標籤。你說我是閒人嗎?我是他媽,進自己兒子房間還不行了?!”蘭蘭姐皺了皺眉,撫了撫滿是皺紋的額頭。

蘭蘭姐家的孩子小柯15歲了,出自單親家庭,自小嬌慣慣了,如今住在寄宿學校裡。蘭蘭姐本以為自己能省點心了,可誰知這孩子三天兩頭的給自己惹麻煩,頭都大了。

“你說我容易嗎?”說著蘭蘭姐哭了起來,也不顧周圍人異樣的目光。

我建議她鄭重和孩子談談心,在學校裡是不是有人欺負他了,對於母親是不是有什麼意見。

蘭蘭姐搖搖頭:“孩子能有什麼主見啊,在家裡都是我說一他不敢說二的。”

我覺察到有些不對勁,於是問了些相關細節。

她告訴我,小柯在家裡什麼家務都不做,就只管學習。而且她和小柯睡一間臥室裡,不同床。每次小柯犯了錯誤,她都非打即罵,久了孩子也就產生逆反心理,不理不睬。

我驚訝:“你這樣做就不覺得有些不方便嗎?”

“有什麼不方便的,我們家小,再說了,他小時候我們不常睡一起的嗎?”

我說:“畢竟是男孩子,而且他長大了,有自己的思想了,他最需要的不是你時刻幫著他,而是愛與尊重。”

“我不怎麼尊重他了?怎麼不愛他了?他爸走得早,我能放手嗎?”

我無語。

我突然替小柯的未來擔心了下,可想而知,在蘭蘭姐的高壓管控下,

小柯長大後會變成一個沒有主見,不懂愛與尊重別人的人,因為這些,他的母親就沒有給過他。

我嘆口氣,結束了談話。

父母愛孩子是無私的,對獨生子女來說更是如此。但怎樣才是真正的愛,卻是需要思考的。尊重孩子權利,才是最高尚的愛,最理性的愛,才是科學教育孩子的方法。

尊重孩子權利,要正確對待有缺點或犯錯誤的孩子。孩子犯錯誤是很難免的。但只有作為父母的,先尊重他們的權利,才有利於幫助教育他們走上正路,決不能用孩子的錯誤敲打他、嘲諷他,做出一些有損於人格尊嚴的事。

02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表姐家有個女兒芳芳,7歲了。自從嫁給一個富商後,表姐就安心的做起了家庭主婦。

有一回小女孩打扮得漂漂亮亮地來我家拜年,我媽高興極了,塞了個大紅包。

問芳芳最愛爸爸還是媽媽?

她回答:“爸爸。”

“為什麼?”

“因為媽媽總抱怨爸爸沒時間陪她。”

話音剛落,表姐就在我家抱怨起了自己丈夫,喝口水後,又數落起自己婆婆。剛歇會,我媽剛想說句話,她又說起自己的媽不幫自己帶孩子。

後來大家實在受不了才下了逐客令。

第二次芳芳來我家時,我正在看爸爸養的那條金魚。芳芳看到,高興壞了。不停地用腳踢桶。

我連忙阻止她,問她想幹什麼?

她回答說:“死了就好了,可以吃了。”

我感覺脊背一涼,這孩子有點殘忍啊。

我說:“這魚是用來觀賞的,有毒,不能吃的。”

聽到這,她才走開了。

晚上,我和表姐談起這事,她毫不在意:“哎,我還以為你要說啥呢,小孩子喜歡玩不是很正常嗎?”

我點點頭,心想也許是我多心了吧。

可表姐接下來的一句話卻讓我感覺有些心驚了:“這孩子就喜歡看我殺魚殺雞呢,有時候還要自己動手殺,可開心了。”

“那你怎麼不管管?”

“有啥可管的,這可比買個玩具省錢多了。”

我沒告訴她,那天我問送給芳芳的小雞仔去哪了,她說全殺了。

我有些擔憂這樣殘暴的孩子以後會長成什麼樣,而最可怕之處在於,大人們卻不以為意。

到第三次時來我家時,芳芳哭著鬧著要糖果,因為這事,和一個孩子扭打了起來。

把那個孩子臉抓出幾道血痕,孩子家長要醫藥費,表姐理直氣壯地不給,倆人就此吵了起來。

最後還是表姐夫給了錢,他們才罷休。

他們走後,我媽說:“有什麼樣的媽就有什麼樣的孩子,你看把我家給弄亂的。

我點了點頭。

孩子猶如一張“白紙”,父母若不注意培養自身的言行,很容易把不良習氣傳給孩子,在“白紙”上留下汙點。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人父母要謹言慎行,當好自己孩子的老師。

未來是屬於孩子的,孩子的現在決定著孩子的未來。為了孩子的未來,父母現在就要樹立強烈的“老師意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做孩子最好的老師,必定會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

03

最好的愛是對孩子放手

小玉的父母從小就對她實行“散養”政策,也因此這孩子比較隨性,在沒有壓力的條件下長大,生性積極陽光。

她做事有條不紊,學習成績優異,為人低調,人緣極好,運動全能。小玉還愛好寫作,業餘時間讓我教她寫文章。

我發現她領悟能力極強,小玉還給自己制定了一個時間表,每天六點起床,寫作兩個小時再去上學。這樣既不耽誤學習也能每天進步。

時間就這樣過去了,再次見到小玉時,她已在校報上發表眾多文章,還拿了市作文比賽的一等獎。

再見面時,她告訴我,她去了武漢北京旅遊,在沒有任何人陪同的情況下。

“那你父母擔心嗎?”

“沒事,我把路線規劃和計劃圖給他們看了,也與他們談過,都支持我。而且我會每天早晚打電話報告所在地址與賓館電話。”

這不禁我感慨,現在的孩子真是越來越獨立了啊。

一如龍應臺《目送》所說:“所謂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就是一場註定的別離。

而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放手。

大膽放手,孩子才懂得為自己負責,早早去規劃和準備自己的人生。

不肯放手只會加重孩子的依賴,不如“散養”的孩子更早獨立。如果“精養”剝奪了孩子的獨立成長,倒不如散養,讓孩子早些擺脫依賴,形成獨立人格。

當然,散養不是徹底不管,而是讓孩子保留底線地自由發揮。

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下一代,給予孩子們精神上的支持和理解,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他們或許會給你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