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上海真的接纳过2万犹太人难民吗?

谜教主

这是在以色列家喻户晓的一段历史。很多当年在上海流亡的犹太人,还专程回到上海寻找那时的记忆。这也是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在近代最广为人知的一段情谊。

可能很多中国人还不熟悉吧,那木叔就来讲讲这段历史。

1938年,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维也纳的犹太人为避免被纳粹屠杀,向所有外国使馆求救。时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违抗上级命令,为数千犹太人颁发前往上海的签证,使他们逃过纳粹魔爪。何凤山因此被以色列政府称为“国际义人”,名字镌刻在耶路撒冷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的“国际义人墙”上被永世铭记。到以色列旅游的朋友如果参观大屠杀纪念馆,会在墙上找到何凤山先生的名字。

(图为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对何凤山的纪念展板)

为什么何凤山会被犹太人感恩?为什么当时可以去上海?这是因为何凤山出于人道主义精神,而非政治需要作出的充满人性的自然举动,拯救了数万犹太人。换句话说,并非民国政府要求他这么做的,而是他发自内心地认为必须要这么做,不然就于心不忍。据说民国一些官员知道后还曾经劝说他不要这么做,而何凤山先生不为所动。

上海当年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无论是当时的民国政府还是侵华的日本人都没能有绝对的控制权,特别是还有英美法等租借地存在,因而这里并不需要太严格的入境审查。何凤山发给犹太人签证后,他们就可以有一个出国的凭证与归宿,不然这些人根本没借口和机会离开欧洲,下场很可能就是被纳粹屠杀。

2016年中美合拍片《童谣》在上海首映,亮相上海国际电影节。张靓颖唱了主题曲,很好听,木叔建议大家找出来听听。这首歌被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收藏。 因为这部电影讲的就是二战期间上海拯救犹太人的历史,歌曲的MV拍摄的也是上海小女孩和犹太小女孩从小相识,变老之后再度相遇的感人故事。

(图为讲述犹太人在上海故事的电影《童谣》海报)

很多官员与逃难到上海的高层还有过接触。比如2016年内塔尼亚胡在欢迎中方访问以色列时,拿出了一张80多年前的照片,是她父亲刘瑞龙和犹太人医生罗森菲德在其中。他有个中文名字叫罗生特。他就是二战中逃到上海,后成为红军战地医生,为抵抗日本侵略做出贡献。今年清明节,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专门祭扫了罗生特之墓。

另外,上海当年接纳了多少犹太人,这个具体数字各方还有疑问。大部分认为在2-3万之间,当然这些并不都是何凤山先生发的签证,有一些人是考虑到上海入境管理并不严格而辗转来这里避难的。


木春山

你问我我问谁啊?

以下是我搜的你可以看看,哈哈。

上海收留犹太人了吗?中国真的愿意让外国难民涌入中国吗?那时已经是淞沪抗战之后,上海已经被日本占领,根本已经不在中国的控制范围之内。日本还一度想把犹太人迁移到中国在中国建一个犹太国。日本当时是还在迷信犹太人的实力,日俄战争时日本曾经得到犹太商人的贷款。日本人当时是想利用犹太人,当然日本人是不会把犹太人放到日本本土去的,但是上海已经是沦陷区,日本的殖民地,所以才放到了上海


飒飒子吹机械

确实有2万犹太人难民曾来到上海,他们是拿了由中国驻维也纳外交官何风山签了2300份签证和日本驻立陶宛外交官杉原千亩签了6000份签证到来的,问题是这些犹太人都去了上海虹口日本人的地盘,谁能说清这缘由,为什么不到中国人的地区去?


太阳125933863

民国时期上海接纳2万犹太人难民跟现在以色列与我国的关係毫无关係,战争期间被占领的国家都会出现难民,站在国际人道主义立场上接纳难民是正义的,难民是战争的受害者,是最底层的劳苦大众。作为难民的劳苦大众与上层统治者资产阶级的反动本质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