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殇,停滞五百年?

国之殇,停滞五百年?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内容:“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土地肥沃、耕作精细、人口众多且勤劳,然而中国似乎又长期处于停滞,500年前(国富论成书为1768年)马可·波罗所做的游记,与今天欧洲人从中国回来后缩写的笔记,描述几乎一样。”由此他下了一个初步的结论:中国也许在马可·波罗之前,就已经发展到其制度所能容许最大程度。

国之殇,停滞五百年?

亚当·斯密

○元清相比

子康在读到这段内容的时候,十分好奇,故而去了解了一下这两段历史时期的经济情况。马可·波罗游历中国时为元朝忽必烈时期,而国富论成书时间为乾隆在位时期。

首先,就马可·波罗等欧洲旅游家们的记录来说,常常彼此矛盾,而且马可·波罗的游记的一直也是争议不断,然而这些游记中对于中国普通劳动者求生的困难,却都是大致一样。中国的农民,虽然长年劳作,所得若能买一点稻米就会觉得很困难。那么元朝时期和清乾隆时期的粮食产量分别是多少?

元十三年(1276)全国基本统一时,共有九百五十六万七千二百六十一户,约四千八百万口。到至元三十年时,统治基本稳定、经济得到一定恢复和发展后,全国人口已有一千四百万零二千七百六十户,约七千多万口,而据部分学者估计元朝的巅峰人口为九千万。而元朝最高粮食年产量约1211万石(宋朝一石约为118斤,而据元史记载,宋一石为元七斗,因此元朝一石约为168斤,1211万石粮食折算下来为204190万斤),人均年产量约0.15石(22.68斤)。蒙古族以游牧民族出身,在农业生产较汉民族弱,而其土地政策较为垄断而落后,天下良田多为官田,官田一部分用于屯田,一部分用于寺院田产,一部分政府直接管理、佃农耕作;而私田基本掌握在蒙古贵族和汉族地主手中,自有田的耕农十分稀少。因此,整体来说,普通农民的生活状况是较差的,更何况元朝的税收负担重和贵族、官员腐败情况严重,普通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是可想而知,不算战乱和灾年,应该是仅仅满足解决个人/家庭温饱的状态,偶有余粮。

国之殇,停滞五百年?

而清乾隆继位时,全国人口约1.4亿,到其驾崩(1799年)当年,全口人口约2.9亿,粮食产量达到2040亿斤,人均年产量703.4斤。从数字来看,清乾隆时期无论从人口数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均不是元朝时期所能比拟的,甚至人均粮食产量也是元朝的32倍之多。即使元朝终其一朝都处于极深的民族矛盾和战后恢复缓慢的原因,但是人口、耕地面积的极大增加,以及农业技术的进步的确代表了清乾隆时期生产力与元朝不可同日而语。那么,亚当斯密又如何得出的“中国也许在马可·波罗之前,就已经发展到其制度所能容许最大程度”结论?

国之殇,停滞五百年?

停滞与发展—龟兔赛跑

其实,不是中国处于完全的停滞、发展能力处于绝对的饱和,而是真正的发展动力主要还是来自于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农业生产劳动力的增加,以及耕地开垦能力和数量的增加,即主要通过提高人口增加生产能力, 不代表生产力的实质性增长。制造业也是以手工为主、机械为辅的状态,更何况中国农业的机械使用率,中国的生产力的确受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水平所限,并未实现突破性的发展。而同时期的英国,经历了18世纪7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生产力已经实现革命性的改变,一场场龟兔赛跑的游戏在世界各地发生,中国也未能幸免。

在那个年代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GDP概念和统计方法,因此子康以财政收入来做对比(子康不用很多人估算的清朝、英国GDP对比数据,是因为两国当时都没有GDP的统计,现在的估计难免有失偏颇)。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年财政收入4000万两白银,而英国的财政收入达5200万英镑,按汇率(1磅等于2.853两)折算后约为1.5亿量白银,相差近4倍。然而这4倍也是因占全球三分之一数量的4亿人口辛苦劳作才“实现”的,工业化产能与农耕生产力水平的巨大“代差”十分明显。英国当时的人口只有2000万,与中国相差20倍,以此折算人均生产力,中国则仅仅只有英国的八十分之一,可见鸿沟之大。

在马可波罗那个时代,中国的农业水平和富庶水平,远比刚刚经过中世纪动乱的欧洲繁荣,因而让欧洲冒险家和政治家们对中国神往。而到了亚当斯密所在的时代,英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此时的旅游家们所带来信息中,任中国发展多大依旧是落后的农耕文明,对于身处极速发展的工业文明中的英国,中国的发展的确显得“落后”和“踏步”了,也难怪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的发展已经达到饱和。

国之殇,停滞五百年?

鸦片战争

最后,元朝的确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起点,宋朝发展起来工业、商业模式经蒙古、金、辽的摧残后元气大伤,而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又再一次被游牧民族所破坏,唯二的两次统治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都让生产力和科技水平遭到了一定的退步。即便康雍乾三世的余晖盛世,虽是让生产力有所恢复,但是工业、军事则是确确实实的元气大伤。

500年的停滞,并不是真正的举步不前,而是在前进、后退的动态下发展缓慢,而后仅仅七十年便被英国弯道超车,此后便是百年国殇。

国殇

九歌 国殇 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