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傳播:以和平的方式贏得人心

世尊應化之時,佛教流行於中印度恆河流域一帶。印度孔雀王朝時期,在連年征戰中殺戮甚眾的阿育王遇沙門說法,心生悔悟,歸依佛教,廣建寺塔,奉佛教為國教,並向境外大力推行,東至緬甸,南至斯里蘭卡,西至敘利亞、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漸成為世界性宗教。

佛教在亞洲,按傳播路線可分為南傳佛教和北傳佛教。向南最先傳入斯里蘭卡,隨後傳入緬甸、泰國、東埔寨、老撾等國;向北由帕米爾高原傳入中國,隨後傳入朝鮮、日本、越南等國。南傳佛教以小乘為主,北傳佛教以大乘為主。

佛教的傳播:以和平的方式贏得人心

“乘”是運載的意思。小乘是指按照佛的言教修行,著眼於自身解脫的修行方法:大乘是指修菩薩行,致力於一切眾生的解脫的修行方法。大乘可以比作以大船運載眾生度過苦海、到達彼岸。

十九世紀末,西方世界開始對東方宗教發生興趣,佛教在歐洲、美洲、大洋洲得到了廣泛傳播。

佛教的傳播:以和平的方式贏得人心

在漫長的傳播過程中,佛教完全以一種和平的方式贏得人心,總是以榜樣的方式來傳播,而不是強迫信仰。佛教的教義使現代醫學、哲學、心理學、生態學等廣泛領域受益匪錢,卻並不強求享受這一精神財富的人們歸依佛門。

我們把生命造作成黑暗狹小的籠子,卻又把它當成整個宇宙。我們被關在這個籠子中,很少有人能夠想象另一個面向的存在,很少有人初聞廣大的佛法而不疑。

佛教的傳播:以和平的方式贏得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