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篇三」“苦夏”其實可以靠食養來避免

「夏季养生篇三」“苦夏”其实可以靠食养来避免

「夏季养生篇三」“苦夏”其实可以靠食养来避免
「夏季养生篇三」“苦夏”其实可以靠食养来避免

【夏季養生篇三】

“苦夏”其實可以靠食養來避免

「夏季养生篇三」“苦夏”其实可以靠食养来避免

夏季天氣炎熱,很多人就會胃口下降,不願吃東西,因此有“苦夏”之說,有人甚至一個夏天能瘦幾十斤。

一位張女士,患淺表性胃炎已十幾年,平時不敢吃辛辣食物,飯量還可以,但一到夏天,則胃口大減,只想喝水,不願吃飯,一個夏天瘦了20斤。

“苦夏”對身體是非常不好的。路老告訴大家,只要食養適當,“苦夏”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關於夏季“食養”,路老認為應該注意幾個方面。

「夏季养生篇三」“苦夏”其实可以靠食养来避免

1.飲食要清淡

唐代醫家孫思邈在《千金食治》中說:“夏至以後,迄至秋分,必須慎肥膩、餅霍、酥油之屬。”又云:“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夏令之時,尤其是年老體弱之人,由於適應能力較差,受不了炎熱酷暑,除注意避暑外,可吃些清涼性淡之品,既可解熱消暑、祛溼和胃、補脾益腎,又能生津止渴,如綠豆粥、荷葉粥、冬瓜湯、西瓜皮湯等。還可以吃些新鮮涼拌菜,加醋、蒜泥、薑末等調味品,可預防胃腸道傳染病。陽虛體質(形體肥胖,面色淡白,平時怕冷喜暖,手足不溫,小便清長,大便稀溏,唇舌色淡,自汗出,脈沉無力)或感受陰暑,也可食用具有溫陽散寒祛溼作用的鮮薑湯、香菜、瘦羊肉、粥類、食用菌湯類以溫陽養血散寒。

「夏季养生篇三」“苦夏”其实可以靠食养来避免

2.飲食有節制

《黃帝內經》說:“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之過,傷其正也。”“飲食有節……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食物本來是營養人體的,但是如果飲食不節制,就會適得其反,傷害人體的正氣。所以一定要節制飲食,三餐規律,飲食有節,切勿暴飲暴食。

飲食節制還要注意三餐的時間及分配。早飯要在7點左右,午飯在12點左右,晚飯在18點左右。俗話說:“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唐代名醫孫思邈在《枕上記》中說:“清晨一盤粥,夜飯莫教足。”《飲膳正要》中說:“晚飯不可多食,晚飯少一口,活到九十九。”因為晚上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逐漸降低,消耗的熱量也比白天明顯減少,晚飯吃得過多就會在體內轉化為脂肪使人發胖。同時晚飯吃得過飽或過油膩還會增加腸胃負擔,出現腹脹、消化不良等現象,影響睡眠,即所謂的“胃不和,臥不安”。特別是老人、小孩,消化能力本來就不強,吃得過飽,容易使脾胃受損,導致胃病,正如諺語所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漢代名醫張仲景早在《傷寒論》中就提出“損谷則愈”,即在保持身體基本能量需要的基礎上,少吃一點,很多病自然就好了。我們現代的一些常見病,如糖尿病、痛風、高血脂等與飲食不節制有密切的關係。古人提出的“損谷則愈”到現在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另外,夏暑梅雨季節,尤其在伏天至秋初,飲食衛生尤為重要,必須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不要採購久放變質的食物,最好現吃現做,生吃瓜果或涼拌菜一定要新鮮,清洗消毒或削去外皮,拌涼菜時最好加些蒜泥或醋,起到調味滅菌的作用,還可增加食慾,即使天熱也不能過食生冷,防止病原菌乘虛入侵致病。

本文出自《路氏四季養生經——國醫大師養生家用說明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