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教师随着优质生源越来越少,出路何在?

江河流水16

乡村教师的出路问题,就是乡村学校的出路问题,那乡村学校何去何从?

如果按照目前的升学教育模式,乡村学校是没有多大出路的。因为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再怎么提高,都难以和城镇学校竞争,而有经济条件的家长也会送孩子去城里读书,好的生源+好的办学条件,会令城镇学校的学生成绩高,从而吸引更多的乡村学生流向城市学校。发展我国教育,必须改革我国教育管理和评价制度。

乡村学校可以建成“小而美”的学校,乡村教师也可有所作为,但必须改革当前的升学教育模式。所谓升学教育模式,就是一切围绕升学而展开教学,小学、初中教学是为中考服务,高中教学是为高考服务,且以最终的中高考成绩论学校办学政绩。这种升学教育模式本身就导致了农村学校的衰败,以及乡村教育生态的破坏。那些升学成绩显著的超级中学,全向全省招生,对生源产生虹吸效应,也令乡村学校办学越来越困难。即便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但无法扭转乡村学校的颓势。

基础教育的核心功能应该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首要任务是按国家要求,给学生合格的基础教育,但是,我国基础教育却因为单一升学评价体系,变为以中高考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所有学校都围着升学目标教学。很显然,在这样的办学环境中,由于优质生源流失,乡村学生考试成绩低,乡村学校不被重视,老师也缺乏职业认同感。而如果学校办学,针对的是高质量完成每一门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考核,就关注教师的教学能力,那么,乡村学校相对于拥挤的城市学校来说,有着更好的进行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完全可以成为“小而美”的学校。

加拿大的公立学校,包括公立高中,都不怎么关心学生在高中毕业后是否申请大学,申请进入哪所大学,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达到基础教育要求。至于高中毕业后学生进大学,那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哪怕一名学生在高中12年级下学期2、3月份就已经拿到多伦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有条件录取),学校老师也不会对其特殊对待,该继续上的12年级课程继续上,如果学生不认真完成,老师照样给其低分,即便这一分数影响到大学最终录取,学校老师也不会“放水”。因为对老师的评价,没有学生升学这一指标,只是针对课程教学本身的评价。老师也就专注于自身的教学。这给我国学校发展基础教育,给每个孩子公平而有质量的教学提供了改革思路。

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以升学为主导来组织基础教育,将让整体教育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基础教育必须摆脱升学教育模式,我国乡村教育、职业教育,都因升学教育模式,陷入困境,再坚持这一模式,整体教育的未来都令人忧虑。


熊丙奇看教育

乡村学校教师随着优质生源越来越少,出路何在?


1、题目中的“优质”二字是画蛇添足,有歧视之嫌,应该去掉这一词汇。真的教育有教无类,不因学生不优而不教,也不因学生优质而偏爱。解题之后,研究一下乡村教师的出路问题。




3、乡村学校教师老的将退休,年轻人和刚就职的新人,充斥在小镇学校,过一种并不逊色城市的教育生活。那时,乡村学校数量将大规模锐减,教学质量势必和城里均等,否则难以招生和生存。就学学生,包括新兴农业工人的子弟,个别农场主的子弟,个别城里返乡人员子弟。


4、今后,乡村学校数量将锐减,初中学校大量进城,乡村教师数量将锐减,素质将提高,乡村教学质量将和城里学校比肩,因生源少而让乡村学校变得简约和精致。这种状态并不遥远,只要房产热一天不降,这种境况就会不断加速到来。



走过万水千山2018

近些年,的确存在优质生源向城区流动的趋势,乡村学校整体也面临生源减少的局面。



为什么乡村学校优质生源减少?

1、城镇化的发展导致。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而能在城市立足的家庭,往往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父母对教育比较重视,孩子智力基础、学习基础都较好。这就导致了大批量优质生源流向城市。

2、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与城市有差异。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有些教师责任心不强,业务不精,但没办法,还是要“赶鸭子上架”,这样的结果是教学质量很难保证。体育艺术缺乏专业教师,学生的非文化素养也得不到很好的培养。部分学校只注重教学成绩,其他活动一概不搞,学生兴趣特长少。多方面来看,城乡教育差距有拉大的趋势。正因为如此,很多重视教育的家长,将孩子想办法转到城里去就读。



那么,面对优质生源减少的现实,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向何处去?

1、实行成绩优者从教、教者优酬、乡村教师高补贴政策,从根源上解决乡村师资不足,师资力量不平衡问题。



2、乡村教师要爱岗敬业,潜心执教,努力培养素质全面的学生,努力打造高质量人民满意的学校。以此扭转乡村教育落后的被动局面。



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希望在教师”,学校质量好坏的关键是老师。即便是乡村学校,只要老师们齐心协力,克难奋进,通过努力,仍然可以和城区学校比拼,关键是,不能自暴自弃,放任自流。你说呢?


文轩阁

教师的出路在哪?我个人认为和优质生源没有多大关系。

农村孩子现在随着经济条件的转变,确实有一部分流失到驻城学校,但是大部分还是留在了农村学校,毕竟孩子上学还要讲求方便性的。

一个教师,不管在哪工作,都有出路,只要你够优秀,时刻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经验,随着政策对农村学校的大力支持,乡村学校的教师能够得到欣赏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农村学校出名师,而且经得住考验,优质生源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初心不变,总会有闪光的一天。


兔子侃大山

我们都知道乡村比起城市有这很大的差距,这导致很多教师纷纷奔向大城市去寻找高薪和机遇。毋容置疑,乡村的确存在一定的落后,但是我国的乡村比例并不小,所以提高乡村儿童的文化教育也是刻不容缓的。面对乡村教育方面人才的欠缺,不光需要国家的重视,更需要积极分子的参与和关注。

国家应当为那些无私奉献的教师们给予更多的关注,给予他们应得的报酬,让他们不会因为生活而烦恼,有时再相应的给予一点福利。我相信面对如此好的待遇,他们也会不远千里奔向远方的。

当然,不仅要留住本来的老师,还要继续招聘新的老师。政府可以开展一系列乡村教学活动,来号召大学生们去乡村支教。对大学生来说,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社会实践能力,还可以得到丰厚的报酬,何乐而不为呢?我相信只要国家给予重视并采取一定措施,教育方面的人才也会纷纷来此的!


初见45758

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这正常。但乡村要留住优秀教师,乡村教师的待遇就要提高。但教师待遇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关,除非乡村教师除教学地点外,聘用、考核(职称)、待遇与城市完全一样,由地、市一级教育部门统筹管理。教师待遇除由当地财政支付大部份外,差额由上一级财政支付,使之与地、巿级相同。我想,如果这样,不光能留住人,而且市、县的很多教师也想去,区、乡一级的公务员也愿意从教。


手机用户夕阳踏浪

其实这是 正常 现象,成绩好的学生会往城里送。原本教育部有个均衡发展的,就是按片区上学,这是有具体规定的。但实际上上面的专家下来检查均衡发展情况时,哈哈,大家都懂,就是做做,要是一查学籍什么都清楚了。农村学校、教师、学生,怎么能和城里的比。所谓的均衡发展只是理想状态罢了。


我的LIve007

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是要公平的的对待每个孩子,促进每个孩子的成长。由于每个孩子的天赋,个性,兴趣爱好,特长不一样,学生的发展也不一样,教育并不是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所谓的“优质生”,也不是把学生送进清华和北大才算成功。不管农村的孩子天资有多不好,他们依然有受教育的权利,有发展的权利,作为教师只要让他们进步,让他们成长,就是收获,就是教育的真谛!


铁杆球迷

很简单:媒体引导,读书需要清静环境,比如和尚庙,妮姑庵,所以山里很清静,空气又好。读书不适宜菜市场,比如大城市的大街附近,杂音很大,空气不好,心思分散,对静心读书没有一点好处。可惜家长都知道菜买菜,不知道怎么读书!!!媒体的引导会起决定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