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一兩銀子,究竟相當於現在人民幣多少錢呢?

用戶64315238905

古代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因為這個沒辦法直接換算,我們只能找一個參照物,最直觀的目前社會還可以對比的,那就是大米了。

因為歷朝歷代的,物價不一樣,中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沒辦法一一查詢,且早期朝代的書籍也較難查詢得到,故而我們以唐宋元明清五大朝代為例,進行對比,

米價的話按現在大米價格為2.5元/斤來計算。

一、大唐

唐朝物質文明極大豐富,唐玄宗時一石米(唐朝一石約為現在的159斤)均價在100文錢左右,1兩白銀=1000文銅錢,那麼算一下,一兩銀子大致相當於現在:159*10*2.5=3975元。

PS:因為每個朝代末年,軍閥混戰,物價極其高,因此我們均取中期;

二、大宋

宋󰀇朝一兩銀子基本上可以買到6石大米,以宋朝1石約等於現在152斤計算,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6*152*2.5=2280元;

三、大元

元朝畜牧業發達,雖然糧食產量受到影響,但受統治階層肉食的影響,反而大米的價格有所下降,一兩銀子基本上可以買到8石大米,以元朝1石約等於現在152斤計算,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8*152*2.5=3040元;

四、大明

明朝萬曆年間:由於人口的增加,米價一路上漲,史載一兩銀子大約可以買大米二石(一石約141.6斤),大概算下來一兩銀子=2*141.6*2.5=708元

五、大清

清󰀇朝:由於貿易順差,大量外國銀兩湧入中國,使得銀子的價格一降再降,一兩銀子只能購買1石左右的大米,大概算下來一兩銀子=141.6*2.5=354元。

最後附贈一圖歷朝歷代一石大米與現在大米的重量的參照圖


鯉行者

銀子自唐朝以來就作為大額生意的貨幣流通,從盛唐時期到現在一千多年以來,銀子一直以貨幣、首飾、物件等形式存在。那麼一千多年前的銀子價值幾何?換算成人民幣相當於多少錢呢?

唐開元盛世,唐朝鼎盛時期,物質豐富,百姓富足,一斗米只賣5文錢,而一兩銀子等於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錢),也就是說可以買200鬥米。

10鬥為一石,即是20石,唐朝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

4130塊錢相當於我們四線小城市,一個普通公務員一個月的工資了,也就是說我們今天拼死拼活上一個月班,到唐朝才賺一兩銀子工錢。而唐朝一個普通的七品芝麻官,每月的俸祿都要二兩銀子,相當於8000多塊錢人民幣,白領啊!真想分分鐘穿越時空去唐朝打工。

雖然到了唐朝末期也出現了通貨膨脹的狀況,米價從5文漲到10文錢一斗,那一兩銀子也等於今天的2065元人民幣。通過電視劇我們瞭解到唐朝人民生活富足,出手闊綽,放在今天,原來唐朝人很多都是百萬富翁啊。

到了北宋時期,隨著四川成都的“交子”紙幣的出現,白銀的存量減少,不足以趕上經濟的發展,銀子的價值又開始縮水。宋朝“錢法”混亂,一兩銀子等於多少貫錢不等,從480文到700文,根據地域不同算法不一。

同樣以米價來計算,一兩銀子可以買4~8石米,以宋石66公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924—1848元(一說宋石為96斤,就相當於1兩銀子672—1344元)。

蘇軾文集裡曾提到他被貶官黃州,一家數十口(按20人計算)一月開支只有4500錢還能有餘,按當時的銀價計算只有2—4千元人民幣,能養活那麼多口人,看來宋朝的物價和今天也沒法比。

明朝時期,國庫最充盈的時候就是萬曆年間了,那時候整個國庫也只有200萬兩銀子而已。民以食為天,史料記載,在明朝一兩銀子可買大米二石,一石約為九十五公斤,所以明朝的一兩銀子等於600元人民幣左右,購買力較宋朝又縮減很多。

清朝時期,在康乾盛世,在當時一兩銀子能買150斤優質大米,相當於現在450元人民幣。清朝末期,受國外貨幣的衝擊,白銀價格繼續貶值,一兩銀子只能摺合人民幣200元左右。

從唐朝至今已過去一千多年,很多東西已經成為歷史,銀子,從曾經的貨幣到如今的各類裝飾品,也已流傳千年,只是在這一千多年裡它的角色由重到輕,到退出歷史舞臺成為裝飾品,它自身的價值也縮減了一百多倍。

現在的一兩白銀價值大約在一百五六十元左右,已不能作為貨幣流通,根據國際行情可以作為貴金屬進行投資買賣。

白銀歷經千年,身價持續下跌,更不知道若干年後銀價又能幾何?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對比古代一兩銀子值現在多少錢,我們有兩種換算方式,一種是以現在國際市場上的金銀價格來衡量,再一種是以米價折算一兩白銀的購買力。

按第一種算法,2017年12月13日國際市場的黃金報價是1242.40美元/盎司(摺合265.45元人民幣/克),白銀報價是15.68美元/盎司(摺合3.36元人民幣/克),古代標準一斤(500克)為16兩,那麼一兩就是31.25克。一兩白銀只相當於人民幣105元。由於現在很多國家的貨幣是金本位制,但美元已基本上與黃金脫鉤,所以近年黃金價格一直在跌;而白銀早已退出貨幣地位,加之實行工業化開採,成本很低,且主要用於工業和裝飾,價格更低,所以這個價格顯然不能代表白銀在當時的購買力。

第二種算法,是找一種通用的生活必需品來衡量,看看古今的購買力。我們以《金瓶梅》為例,它的寫作時代是明代隆慶朝和萬曆朝為準,以彭信威《中國貨幣史》的記載,隆慶朝的米價是每公石價0.591兩銀子,萬曆朝是每公石價0.638兩銀子。不考慮豐收和歉收時米價漲跌的因素(二者相差很大),而取其米價的平均數,按一公石米用銀0.6兩計算。現在的米價按2017年12月份的行情,每公斤3.50~4.20元,取中間數每公斤3.8元。而一公石以156市斤計,一兩白銀能購買260市斤大米,則摺合人民幣494元。也就是說,在隆慶、萬曆年間,一兩銀子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500元人民幣左右。

因為大米從明代到現代都是最基本的生活資料,雖然時代不同、技術不同、產量不同,但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沒有改變,最能反映每一時代的物價指數,而米價的變動也最能影響其他產品的價格。

瞭解這個比率,我們就能瞭解當時的物價水平和銀子的購買力了。比如,西門慶的生藥鋪聘請的傅夥計,每月才二兩銀子,相當於1000塊錢;而聘請溫秀才當秘書,每月給的工資是三兩銀子,值1500塊錢。西門慶為王六兒買了使喚丫頭,只花了四兩銀子,摺合2000塊錢;平時他賞賜往來小廝都是二錢銀子,相當於100塊錢,手筆不小啊。

潘金蓮、武大郎的住宅:上下兩層四間,兩個小小院落,典金十數兩。典是典當,是在一定期限內有使用權,不具備產權,只相當於5000多元。

常峙節購買的住宅:兩間兩層,一間門面,一間客坐,一間床房,一間廚灶,要35兩銀子,摺合現在1.75萬元,說明那時的房價很便宜了。


迷樓

國際白銀現價為16.435美元每盎司,換算下大約為3.7元每克,古代一兩白銀大約為40克,摺合成人民幣約為148元。


其實,古代的銀子遠不止這個價,1600年前金銀的比價為1:8,20世紀中期和末期為1:10,18世紀末則為1:20,21世紀的今天為1:60。可見越古老銀子越值錢,那麼一兩銀子到底多值錢呢?

不要覺得我們現在有多厲害,宋朝比我們愜意多了,喝酒吃肉瀟灑生活,文藝典雅也沒社會壓力。西門慶給朋友在縣城買個“前後四間房”花了35兩銀子,這四間房是什麼概念,我們粗魯的認為是三室一廳毛坯光板房,面積怎麼也有80平吧。以我老家為例,國家級貧困縣,縣城周邊底價房差不多800元一平,這樣算下來一兩銀子差不多1800元。

說完了西門慶,我們再來聊一聊潘金蓮。年輕的潘金蓮是個才女,不僅手工活做的好,還會唱歌跳舞,關鍵還能斷文識字,買來只用了30兩銀子。同樣是買,想買個是女的的越南新娘至少也要兩三萬,像潘金蓮這樣的不少於10萬還要碰運氣,這樣算一兩銀子差不多3000元。

在明代,一個農民一年的生活費只要1兩半銀子,這是個什麼概念,拿我父母來說,也是農民,種自己的地,吃自己的糧,有個小菜園,四季蔬菜多少都有供應,省一點,苦一點,一年開支可以降到4000,也就是人均2000,這樣來看,一兩銀子大約等價於1300元人民幣。



按理說清朝銀子要便宜,但是清娃子不爭氣,白銀大量外流,銀子反而不那麼便宜了。辛丑條約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每人賠一兩,4.5億兩,10年政府財政收入,摺合到現在怎麼也要以萬億計了,一兩銀子2000人民幣,妥妥的沒毛病。

曾國藩在任南京中山書院山長(校長)的時候,年薪是900多兩,曾國藩這個是有才,也有權,拿今天來比必須要拿國務院津貼,比肩一個A++類大學校長綽綽有餘。我膽子小,讀書少,包含補貼福利一個頂級高校校長年薪猜個50萬吧,如果不小心猜多了,大家口下留情。這樣算來一兩銀子差不多550元人民幣。



民國銀子慢慢就退出貨幣舞臺了,總的來說一兩銀子摺合到今天,比較靠譜的估值範圍應該是500~1000元人民幣。


徐徐成翔

有很多人在折算古代銀子的購買力時經常用糧食結算,估算得出每個朝代一兩銀子的購買力,清朝一兩相當於幾百塊,明朝不到一千塊之類的。這裡面有個誤區,就是古代糧食一直是硬通貨,糧食本身價值就高,而現代糧食價格很低,拿糧食去衡量古今貨幣購買力是不恰當的。就像清朝北京一個四合院價值幾百兩,現在別說北京的四合院了,位置差點的一套百十平的普通住宅也得上千萬,那這樣折算,清朝一兩得相當於現在好幾萬的人民幣。這樣拿房價折算不合適,同樣拿糧食折算也不合適。

這就出現一個問題了,該用什麼標準去衡量呢,我覺得用人力成本還比較合適。《金瓶梅》中記載西門慶的秀才師爺是一個月3兩工資,雖然書寫的內容在宋朝,但是寫作於明朝,反映的是明朝的市井生活,所以可以說明朝大老闆聘用的高級管理人才一個月工資是3兩左右。明朝海瑞在江南做官時,僱傭民工興修水利,努力往高裡發工資,每人每天也不過0.02兩銀子,月薪只有0.6兩;萬曆時北京地區工價高一些,“每日每人工食銀五分”,日薪0.05兩,月薪是1.5兩。明朝高級管理人才月工資是3兩左右,體力活的民工一個月差不多是1兩左右。現在民工工資得看民工的技術水平和幹活的種類,普通民工大概應該在3000至6000之間,而現在的高級管理人才工資就更不好說了,大公司裡中層月入過萬都算低的。這樣一對比,明一兩銀子少說也得相當於現在的三四千塊錢那裡。

到了清朝,八品的縣丞是一年俸銀40兩,1792年(清乾隆時期),英國使臣喬治·馬戛爾尼曾出使中國,他記錄下一個北京普通四口之家當年的家庭年收入是32兩銀子,支出是35兩銀子。現在北京普通的四口之家就算只計算穿衣吃喝,一年也得好幾萬吧,所以用糧食算得清朝一兩僅有小几百塊,太不靠譜了。


流水無言1

說說一兩銀子值多少錢

清代一兩銀子值現在一千

鄧世昌是中軍副將銜,記名總兵資格。鄧世昌年薪約4000兩銀子,清末一兩銀子約合當下人民幣1000元,所以合年薪400萬。

致遠艦上待遇最低的是伕役,月俸6兩,摺合人民幣600—900元。一等水手月俸10兩,摺合人民幣1000—1500元。……………………這是多麼荒唐,應該是伕役月薪6000,水手月薪1萬人民幣,才比較合理。

北洋水師工資最高的是提督丁汝昌,年薪800萬,還不如馬明哲高,還不到楊元慶的十分之一。

按金屬價格算,白銀現在是3.808元1克

(寫於本月初)

一兩白銀是141元

按米價算,缺陷是古代人恩格爾係數高,又沒有蘋果,王者榮耀,維密等花錢的項目,所以吃的貴。

按金屬價格算,那就會出現宋代白銀和清代一個價格的情況,這顯然很荒唐。

水滸雖然寫於元明,但大致能反映當時的白銀購買力。

生辰綱十萬貫,相當於多少錢來著 ?!

北宋末年大概一年總計財政收入約16000萬貫。

嚴格的說是1億6000萬兩,貫,匹等。

總之,梁中書送了年財政收入的1600分之一給蔡太師

2016年我國財政收入是16萬億,1600分之一是100億。

也就是說晁蓋在黃泥崗劫了楊志100億🤑

多嗎?其實也不多,寶能老闆姚振華今年在萬科股票上就盈利532億,可見梁中書搜刮不狠🤗

不過,這樣算下來,有一個問題

就是北宋一貫要合現在十萬人民幣,這顯然是貴了

北宋一貫合多少呢?拋開生辰綱看幾個數據。南宋初年臨安工薪階層的工資在2-15貫之間。北宋官員中工資最高的使相工資在400貫一個月

以一貫合一萬計,臨安工薪階層工資在2--15萬一個月,和今天北上廣情況差不多 。你不服氣,就換成歐元!!

宋朝房價多少呢?開封豪宅9800貫,一般住房200,300貫,紹興的別墅2200貫,陽穀縣的一般房子幾十貫,把貫換成萬,也很符合今天的房價。

所以古代家財萬貫,才算富人。要是以千貫為標準,大概全學院老師都是富人。明代有個戲劇叫《十五貫》,為了15貫能鬧出認命來。15萬比較靠譜,要是為了1萬5未免不像話。《十五貫》中的15貫,能買什麼呢?買一個丫頭。PS要是現在丫頭這個價錢,我買一打

今天說這個為什麼呢?我們在計算白銀價格時,得到了一系列數據,最低是金屬價格約141,最高是生辰綱價格約10萬。

總之,計算出北宋一兩白銀在今天的感受價格,仍然用的是“整體觀察,反覆比較”的八字真言。


吳林寶1

關於銀子到底價值幾何,今人大多毫無概念,經常犯錯誤。很多電視劇尤其可笑,描寫古人動輒使用幾十兩,甚至幾百、幾千、幾萬兩銀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出現從口袋裡掏出面額成百上千兩銀票這些荒唐的情節,顯示了創作人無知以及不認真到了何等程度。甚至包括金庸這樣的大師也對銀兩的貨幣價值沒有進行深入研究:郭靖初遇黃蓉,被她宰了一頓,結果“一會結賬,共是一十九兩七錢四分”。這些錯誤荒唐嚴重到什麼程度,你往下看就知道了。 ­

之所以犯錯誤的原因,主要為兩個誤區:一是以為古代一兩銀子等於今日的一元錢;二是以為古代的銀票就是今日的鈔票或者支票了。 ­

其實,古代中國銀子缺乏,看過一些古籍就可以發現,一兩銀子的貨幣價值相當的高。一兩銀子等於制錢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後)。而直到清末,一斤(相當於1.2市斤)豬肉只要二十文錢,一畝良田只要七至八兩銀子或者十二、三個銀元。幾兩銀子、幾十兩銀子就是件大事情,有百兩銀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夠買上十幾畝良田。在明代,一個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兩半銀子就夠了,所以戚繼光的士兵軍餉一日只有三分銀子,一月不足一兩。清代稍貴點,主要是鴉片戰爭前外貿順差大,銀子大量流入後,銀價下跌造成的。後來大量賠款後,銀與銅的比價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銅錢,清末時使用銅元,很少用銀子作為日常交易用。許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見過銀子。所以口語中表示沒有錢(貧窮)時用“銅錢(鈿)沒有”而不說“銀子沒有”。要知道萬曆年間國庫年收入才達到200萬兩,而且還是經過張居正改革後國庫收入豐富才有的數字。 ­

《紅樓夢》裡劉姥姥看到賈府上下一餐螃蟹24兩銀子,感嘆說小戶人家可以過一年了。要知道劉姥姥家當時也算中產階級的,有房有地還僱得起工人丫頭,第一次上賈府打秋風,得了20兩銀子,千恩萬謝的。《明史》裡也提到七品知縣一年的正當俸祿(基本工資)只是45兩白銀。而《射鵰》時代在南宋中晚期,白銀流通量還低於明清,其價值只能更高才對,這19兩多一餐飯,不管是怎樣難得的美味佳餚都似乎太過分了。 ­

中國古代的貨幣單位制度極為混亂。不同朝代之間有差異,甚至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區之間也有差異。但唐宋之後卻也相差不大。因為各朝代銀兩的貨幣價值都有所不同,那麼現在一般推算古幣值都採用一般等價物交換的方式來計算,對中國人來說千年不變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以下采用太平年間的大米物價記錄為標準,進行一個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銀兩的貨幣價值答案。 ­

史載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現在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人民幣660.8元。由於《紅樓夢》故事雖以清朝為原型,生活狀況卻以明朝為藍本,姑且以明朝的銀兩價值計算,劉姥姥拿到了一萬三千多元的過年費,當然很高興了;而郭靖則付出了超出一萬二千元人民幣一餐飯錢,還是在張家口這樣一個小地方,太誇張了吧。郭靖就算傻,但窮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錢的價值,黃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這一宰吧。 ­

這一兩銀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購買力而言更是高得嚇人了。唐太宗貞觀年間物質文明極大豐富,一斗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就可以買200鬥米,10鬥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一斗,也是一兩銀子=2065元人民幣。 ­



愛吃漢堡包的楊航

我認為現代人用大米比價古代的銀子價值是不對的。古代一兩銀子絕不可能折現在的250元左右。我估計要起碼要高五倍左右的購買力,也就是一兩銀子要有1000塊左右才合理。

《紅樓夢》中出現最多的就是銀子。賈母,王夫人等月錢二十兩,王熙鳳是五兩,寶玉黛玉等二兩,鴛鴦襲人等賈母的大丫頭一兩,晴雯等大丫頭就一吊錢,一吊錢約等於一兩銀子,購買力卻要少很多。

像賈家這樣的大家族,如果給貴夫人一個月了5000塊錢的零花是不夠的。以現在的消費計算,也許一套名牌衣服都不夠。但如果兩萬塊,就恰好。所以我在當時說王夫人給了劉姥姥一百兩銀子時王夫人囑託劉姥姥買幾畝好地或者做個小生意時就認為一百兩起碼有十萬塊左右才可能達到買地或者做小生意的意願,否則不夠。


當然,不同時期的計算絕對不同。羅貫中在《三遂平妖傳》中對於清河縣的炊餅有過記載,一個炊餅大的5文,小的3文。一兩銀子,買200/300個饅頭,確實和現在差不多。可古代通貨膨脹嚴重,糧食反倒是硬通貨。我也說了用糧食來比價根本不科學。

如果晴雯他們的工資只有一個月250不到的話,小丫頭更只有一半,吃穿用度都管,也有點太低了。反倒是再漲五倍左右才可能。畢竟伺候人的風險也是很大的。

賈璉包養尤二姐做二奶。尤二姐帶著妹妹和老母親,一家三口,每個月給銀子十五兩做日常供給。如果只有三千塊的話太不像話。一萬五才是正常的數字。

所以,我認為,至少《紅樓夢》那個時代一兩銀子起碼要摺合現在一千塊的樣子。用糧食來比價是不合適的。畢竟古代糧食貴,而現在糧食便宜好多。再有三千塊錢包養一家三口吃住也不合適。不說五萬,起碼一萬五才行!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你的關注將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關注一下。非常感謝 !


君箋雅侃紅樓

那拿什麼做參照物來換算呢?我認為應用古代各朝的普通公務員工資水平來換算,一兩銀子到底合多少人民幣。也許這種換算也不合理,古代公務員的工資只有清代是以銀子為支付形式。其他朝代都是以大米或小米為實物支付形式。那麼到底以何種東西為換算依據呢?


還是以古代具體的年代米價水平,和現在的米價進行換算得出的結果比較合理吧!


坐看雨收雲散

一兩銀子價值人民幣:清朝中晚期 150—220元左右;明朝中期 600—800元;北宋朝中期 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盛唐時期 2000—40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