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供暖市场空间超万亿 太阳能鲁企抢食“煤改电”

7市“气代煤、电代煤”改造近60万户,提前超额完成40.9万户的改造任务,这是山东省2017年“煤改电”行动成绩单。这一行动还在持续推进,计划到2020年年底,全省70%以上的村庄实现冬季清洁供暖。

“清洁供暖将产生逾万亿的市场空间,这是太阳能行业的新机遇。”24日在济南举办的太阳能峰会上,业内共探行业转型之路。

一边是乡村振兴战略下村镇对去散煤新型供暖的期待,一边是供暖企业对成本和收益的考量,区域范围内推广清洁供暖还有多远?从降污到环保,供暖实现转型还要迈过几道槛儿?

“太阳能+”落地

据悉,2016年开始,力诺瑞特抢抓“煤改电”市场,在北京、山东、河北、陕西等地落地多个“太阳能+”项目。因各地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光照时长不同,力诺瑞特的尝试是,太阳能结合空气源热泵,多种采暖方式耦合,一地一策,因地制宜。统计显示,北京663个村、22.7万户“煤改电”工程中,选用空气源热泵的占76%。

山东省内几个城市在“2+26”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城市之列,煤改电行动之下,县市对清洁供暖充满期待,济南市去年入选清洁供暖12个试点城市之一,正在探索。

力诺瑞特位于济南南部山区的一套三居室项目是历城区的一个试点,这一项目将于今年8月份建成,“后期根据项目的投运成本和采暖效率,为济南大片区域探索市场化模式。”蒋红升介绍。

去年12月,十部委共同发布《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要求北方地区清洁供暖率到2021年提升至70%,太阳能企业从中找到新需求。商河县玉皇庙镇许家寺村是当地“煤改电”的开端,这是力诺瑞特空气源热泵供暖的落地项目之一。该村共有居民150户,有65户参与了去年冬季的一期改造,改造之后,单个采暖季户需花费约1000元电费,农户自筹1600元安装,其余资金由商河县财政补贴。

清洁供暖由点到面推开,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蒋永祥认为,目前山东农村区域供热面积远超北方其他省份,具备连片发展以太阳能为主多能源互补的区域清洁供暖条件,但存在市场化价格如何制定等落地难题,行业协会正在推动破解。

前期投资成本高昂

去年冬季,北方部分城市“煤改气”之后的“气荒”成为清洁供暖推广过程中的痛点。相对而言,“煤改电”推行的空气能热泵更受青睐,山东去年投入近20亿元进行“煤改电”配套电网建设,累计改造供暖面积900多万平方米。

“煤改电”推行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是投资成本高昂。蒋红升介绍,位于力诺瑞特园区的办公楼项目,4000平方米的采暖面积,系统投入在70多万元。假如村镇新型社区连片供暖,一个50万平方米中等小区仅前期设备投入就在5000万元以上,离不开财政补贴。“农村区域集中连片的整体规划和投资开发模式,能为清洁供暖的推广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蒋红升认为,清洁供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落点。

这一系统运行后,100平方米的居室,一个采暖季的成本仅需800元,但前期安装投资成本高达3万元。“对单户居民来说,投资成本太大,目前还不适宜市场推广,至少要过两到三年时间,经济型采暖才能走入百姓家。”宋树君说。

这意味着清洁供暖项目投运方要在降低投资成本上下功夫。“在清洁供暖方式中,如果太阳能占比达30%,就需要100亿元的资金,而山东存量供暖清洁化改造的规模高达5000亿元。”蒋永祥分析。

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中心副研究员张成强认为,除了精准使用财政资金,地方应该完善政策措施,拓宽融资渠道,引导企业和社会加大资金投入,“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清洁供暖领域,多种模式参与集中供热设施建设运营。”他建议引入合同能源管理、设备租赁、以租代建等经营模式。

据悉,由于区域能源管理的投资额度在几千万元甚至上亿,投资回报期在6-7年,亟待绿色金融助力。力诺瑞特之前牵手青岛某金融控股集团,为某大型太阳能热水工程项目化解融资瓶颈,在清洁供暖项目上,可以复制这一模式,为上下游客户打通融资渠道。

“不仅仅是山东,在长三角地区甚至广西一带,采用太阳能和空气源热泵来应对冬季降温,都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蒋红升认为,布局清洁供暖,是太阳能热利用的重点方向,随着集热器效率的提升,创新产品,推动行业降本,可以实现清洁供暖的快速扩围,实现太阳能户式供暖的多省市布局。

直面共性难题

太阳能热利用市场结构中,目前城镇及农村供暖占比仅为24.1%,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提升至51%。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让太阳能行业“反弹”。而布局清洁供暖,在项目落地之前还有共性难题,比如,计量表怎么装?价格机制怎么改?配套费的补贴形式是一次性还是按采暖季划分?随着山东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居住率降低,传统村落是否适宜大片推开?

据悉,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济南市之前推出“百米强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政策,自2014年开始,市域内100米以下新建、改建、扩建的住宅和集中供应热水的公共设施,一律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首开国内“百米强装”先河,自2016年开始,山东全省推开,提振太阳能热利用市场。

而在清洁供暖上,政策亟待完善,目前,“2+26”城市开始了清洁供暖试点,成本最低、污染物排放最少的组合方式成为各地首选。张成强认为,应构建清洁供暖的产业体系,建立健全行业标准体系,参与企业应该发展源、网、站及热用户一体化的经营管理,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供热成本,“加快集中供暖方式的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