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揭秘:杨振宁被网民辱骂,真的是因为娶了翁帆吗?

有人提问:杨振宁娶翁帆被骂个半死,为何齐白石93岁还想娶22岁女子却传为佳话?

有人想当然的解读:这是因为杨振宁老夫少妻。但是,无数古往今来比杨振宁名气更大的名人,他们老夫少妻的比比皆是,大家都羡慕的不要不要的,从来不认为他们违背了“伦理”,他们怎么没有被骂呢?

有人说:这是因为杨振宁年轻的时候没有留在中国“吃苦受罪”,现在回来享福了。这也不对啊,和杨振宁一同出国留学的人有将近8000个人,50年代回国的只有180个人,那7000多人怎么没有被骂呢?何况,杨振宁是唯一几十年长居中国做贡献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他诺贝尔奖科学家对中国的贡献还远远不如杨振宁,为什么他们没有被骂呢?更何况,杨振宁1971年回国,当时中国的GDP比1955年还少将近100亿美金,中国当时一点也不富裕,内政外交都面临巨大挑战,局面极不乐观。

有人说:是不是杨振宁人品不佳?这个就更逻辑不通了。如果杨振宁人品不佳,2004年之前为什么主流舆论一面倒的赞誉杨振宁呢?要知道杨振宁1971年就频繁回国做贡献了,每年都定居大陆几个月,1971年-2004年这么久的时间,为什么主流舆论都认为杨振宁是好人呢?如果杨振宁差劲,早在2004年之前就被舆论骂死了,为什么2004年以后才出现大规模的诋毁?

大揭秘:杨振宁被网民辱骂,真的是因为娶了翁帆吗?

我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研究员黄庆桥

有人说:既然杨振宁对中国贡献这么大,人品也没有问题,又在2004年之后突然被抹黑,那还是娶了翁帆被国人嫉妒的原因吧。

我告诉你,事情不是这么简单。为了揭开真相,我要做一些实事求是的科普,主要谈三个问题:杨振宁为什么被黑,杨振宁为中国做了哪些贡献,杨振宁娶翁帆到底有没有违背“伦理”。

什么人在抹黑杨振宁?

为了找到其中的奥秘,我就花了一点时间,稍微了解了杨振宁先生,通过了解,我发现,自杨振宁2003年底回国定居之后,就有一股势力在不断地抹黑、丑化他,而这些污名化的网文总是推出他的同学邓稼先作为对比来说明污名化内容是真实合理的,这一招应该说非常有效,一下子抓住了许多不明真相的中国人的心。

大揭秘:杨振宁被网民辱骂,真的是因为娶了翁帆吗?

杨振宁与邓稼先

而杨振宁本人大度,很少辩驳,也很少有主流媒体替他说句公道话,往往他的参加某个活动的新闻报道后面,紧接着就是内容千篇一律质疑抹黑的文章。就这样,很多老百姓,原本就对杨振宁本人的一切都不甚了解,受这些自媒体和网文的年复一年重复不断抹黑洗脑的影响,可以说此前对他的一点好印象都没有,觉得此人人品极差。

比如,有一篇2004年从境外流入的名为《清华学生怒批杨振宁: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网文(最早的作者是台湾网站日本主笔加藤清一),影响就很大,很多人看完该文后对杨振宁稍存的一点好印象也就荡然无存了。

大揭秘:杨振宁被网民辱骂,真的是因为娶了翁帆吗?

翁帆结婚后,向清华大学捐献了200万美金

但是该文并没有说是清华大学哪个学生写的,从其最早出自论坛来看,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该帖子出自清华学子之手,但后来被枪手冠以“清华学生“的名义,好比雷洋事件中的“人大校友”一样,如此挂名只是为了扩大影响力而已,完全是一种传播手段。

但是,在了解以上丑化抹黑杨教授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杨教授虽然长期在美国,但其一股拳拳爱国之心从来没有减少过。无论是其学术成就,还是人品道德,都是科学界高度认可的人物,网络上的市井传言并不靠谱。特别是对杨振宁晚年老夫少妻的诸多评价,对比邓文迪来说,只能凸显爱情力量的伟大,并不能构成对杨振宁先生作风的诋毁理由。

至于什么人在诋毁抹黑杨振宁,爱国作家周先生做了揭露:无论如何,造谣诋毁杨振宁的声浪,的确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悲哀。它和那些铺天盖地诋毁钱学森、邓稼先、于敏以及他们的爱人和亲属们的谣言一样,都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渣精心杜撰出来并经巧妙伪装后,以“左”或“右”的方式刺激着国人的神经,然后达到让好人蒙受苛责之目的,以此异化中国人的精神。

网文经常引用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这个故事把杨振宁的自私自利和邓稼先的无私奉献做了鲜明的对照。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杨振宁:研究原子弹,国家究竟给了你多少奖金,值得你把命都搭上?

邓稼先:原子弹10块钱,氢弹10块钱。

确实只有这么多。据相关资料,当年国家颁发的原子弹奖金是1万元,加上核工业部拿出的十几万,最终按10块、5块、3块的档次,发给了当时从事这项事业的10万科研人员。”

很多人看了非常气愤,气愤的是杨振宁在这个时候还用金钱来埋怨和衡量邓稼先,活脱脱一个没有国家民族的势利之徒,二人人品境界之高下立马就差别出来了。

但是,据后来披露出来的消息说,这纯是谣言,是抹黑杨振宁的,而辟谣的不是别人,正是邓稼先先生的夫人许鹿希。她说,这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我当时就在旁边,杨振宁只是询问病情。

但是这条辟谣信息却并没有被互联网广为传播。深深处地仔细推想一下,杨振宁当时也不可能问出这样的话了,因为大人物是问不出小人物想问的那种话来,而这个谣言的编造者完全站在一个小人物的角度来揣测这些大人物(和很多人用自己的想法来推断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当时的所思所想所为一样),但是却又那么切合了普罗大众的心理,所以,很多人以同理心觉得杨振宁这样问太正常了,因而这个谣言得以毫无滞碍地广为流传且深入人心,但是难免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嫌疑。

我们不喜欢杨振宁,是因为个人感情上对邓稼先喜爱的情绪被利用,而反华公知们故意造谣抹黑丑化杨振宁,绝不会是为了突出宣传邓稼先,而是为了削弱杨振宁回国定居甚至重新入籍这件事给海外爱国华人科技工作者们带了的积极影响,阻碍国际顶尖科技人才的回流。邓稼先只不过是他们用来打击抹黑杨振宁等爱国科学家的一件工具、一个棋子而已,这与广大爱国群众对邓稼先的喜爱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还有人说:为什么邓稼先不需要辩解,而杨振宁需要辩解?没有问题需要为他辩解吗?

很简单,邓稼先生活和工作都比较单调,没有杨振宁的“多姿多彩”。杨振宁不仅仅是科学家,不仅仅埋首搞科研,他还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外交家,除了推动中美建交,领导1971年的保卫钓鱼岛运动,还多年来一直在重大的公开场合,为中国说好话,没有顾忌的反台独、反港独,成为华人科学界爱国的一面旗帜,而这就不可避免的直接与某些反华势力发生冲突。至于邓稼先,由于工作性质和性格原因,就是一个深居简出、简简单单的科学家,缺乏社交兴趣,也因为去世比较早,不可能与外界的某些势力发生针锋相对的冲突,对某些人来说,也就没有拿邓稼先抹黑的价值。

大揭秘:杨振宁被网民辱骂,真的是因为娶了翁帆吗?

杨振宁1981年在兰州大学上课,时间陆陆续续长达10多年

杨振宁对中国的部分贡献

在1970年代初,杨振宁率先回国,为中美关系的破冰、为海外华人消除疑虑,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杨振宁回到美国后,曾先后四次公开发表演讲,介绍新中国的建设成就。此外,杨振宁还利用各种机会在欧洲、南美洲、亚洲其他国家演讲,不失时机地介绍新中国的情况,促进各国与中国的沟通。杨振宁的破冰之旅更是在华人圈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和积极的反响。在杨振宁之后,大批华裔学者逐渐消除了顾虑,纷纷申请回国探亲、访问、旅游。这其中,最有名的是以林家翘为团长、包括任之恭、何炳棣在内的20多人华裔著名学者访问团来到中国,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接见。80年代以后,杨振宁还在中国义务协助建设、亲历指导几十座物理实验室,无私推动、创建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中山大学高等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等四个在国际上拥有一席之地的高等学术科研机构,“将中国三个物理研究领域弯道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平”;在香港、北美创建三个科研基金会,亲自四处奔波,为内地大学谋划经费;并且在六个大学捐资设立奖学金,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他还陆陆续续向清华大学至少捐献600万美金(按1:6汇率计算)以上。此外,杨振宁还积极安排、引荐了几十位世界顶级科学家到中国工作,其中有7人后来成为中科院外籍院士,推动了中国科教事业的发展。

杨振宁对中国的贡献,原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James Ulley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博士当年到中国大陆,对中国的现代化有促进作用,而美国目前的政策也是支持及愿意协助中国进行现代化的,杨振宁可说是首开其端。”

作为拥有13项诺奖级成果、仍健在的实际上的物理学界第一人,杨振宁在海外科学家中享有崇高的声望和“偶像”的地位,他以“回归”率先垂范,如同“登高一呼”,必将在海外工作的高层次人才中产生巨大反响,感召和激励更多的海外科学家回归故土,报效祖国,这也正是网络上那股庞大势力极力要抹黑丑化杨先生的真正原因所在。

是“为美国做贡献”,还是“为美国对抗中国做贡献”?

有人说,杨振宁年轻时为美国做贡献。笼统的说,这样讲是不错的。但是杨振宁研究的是基础物理学、理论物理学,对基础物理和理论物理的贡献其实就是对全人类的贡献,并非单一对所在国有贡献。因此可以这样说,年轻时的杨振宁固然对美国做出来了贡献,但同样对中国乃至整个人类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来很多物理学成就都是建立在他的物理学理论基础上的,这与邓稼先的两弹一星成就只对中国有贡献是完全不同的。

“为美国做贡献”还是“为美国对抗中国做贡献”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对抗,不是两国人民之间的对抗,而是意识形态的对抗,简言之,就是军政人员的对抗。杨振宁并非军政人员,他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于学术期刊,他所做的基础研究不涉及中美国家战略利益,而是造福于全人类。即使是中国这样的所谓“美国的敌国”,也可以直接免费使用杨振宁的研究成果。

退一万步说,即使杨振宁是军工科学家,与其让欧美人去做,不如让杨振宁这样对祖国有感情的“血浓于水”的“龙的传人”去做。

尊重邓稼先,就一定要贬低杨振宁吗?

有一些朋友,即使在知道杨振宁对中国的巨大贡献后,往往也会说:“我依然讨厌杨振宁,杨振宁不配比邓稼先。”愚以为,此言并不最恰当。

诚然,每个人都有喜爱、讨厌、批判、冷眼旁观任何一人的自由。但要看见,当你一遍一遍的重复“我讨厌某某”时,其实情绪上早就带着先入为主的观点,即主观判定“某某人有问题”,既然“有问题”,那么做再大的贡献也不必赞赏,以至于漠视。

我举个例子:

一个班级有50个人,小邓考试考了满分,小杨考了90分,如果你实事求是兼有人情味,就会说“小邓真厉害!真是学神!小杨也不错,继续加油!”而如果你带着有色眼镜,就会在明知道小杨考了90分的情况下,硬说小杨考了5分,然后说“虽然小杨不是0分,但是小杨学习成绩太糟糕了!因为小杨比不上小邓”。

请试想,全球几千万华人绝大多数都没有为中国做出一丝一毫的贡献,与他们相比,为中国人民作出巨大贡献的杨振宁就不能被赞许吗?比不上圣人,就应该被踏上一脚吗?卫青杀敌人数不如霍去病就不是民族英雄了吗?

如果做出如此伟大事业的科学家尚且得不到国人的认可,还要被“讨厌”,实际上是将几千万华人也包括十几亿国人一律做道德迫害,让正在做贡献和准备做贡献的人,都感觉扑面而来的一股自私、冷漠、狭隘的寒流,更显得一部分中国人思想格局之局促,没有大国风范。

我们最恰当的态度是,对任何愿意为中国发展添砖加瓦的朋友,都应该鼓励、加油和赞美,而不是用所谓的“锦上添花无用论”浇灭报效祖国的热忱。在最恰当、比较恰当、不恰当之间,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出最利于中国国家利益,最彰显大国风范、最体现人情味的最佳选择呢?

“不应该把杨振宁和邓稼先并列”——此言完全是恶意炒作和语术陷阱,目的是故意贬低杨振宁,绝非为了赞美邓稼先。

我翻阅了2004-2017年所有关于杨振宁先生的文章,包括1100多篇新闻报道和数部人物传记,没有任何一篇文章“把杨振宁和邓稼先并列”,所谓“把杨振宁拔高到和邓稼先同样的地位”本身就是某些人无聊的虚构和幻觉。

某些人(通常他们不具有科学素养)恶意的说,“把杨振宁和邓稼先并列,是对邓稼先的羞辱”、“杨振宁三个字是对邓稼先的羞辱”——这完全是带着有色眼镜先入为主的主观臆断,先依据个人喜恶把杨振宁贬低到“恶人”的境地,然后假设、虚构出“恶人杨振宁已经与圣人邓稼先并列了”,不见血的煽动群众的反感——这种混乱思维绝非正常人的思维。

实际上,杨振宁为中国社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远超常人,更非这些恶意贬低杨振宁者所能“望其项背”。以一个伟大人物否认另外一个伟大人物,这种卑劣伎俩值得真正的爱国者警惕。

邓稼先的爱国标准自然很伟大,但拿邓稼先的完美标准仅仅衡量杨振宁一个人,则有失公允。杨振宁自然不是十全十美,但他的所作所为没有任何突破法律和道德规则之处。如果苛责杨振宁道德不完美,试问寰宇天下、古今中外绝大多数个体,有谁可以做道德圣人?如果一个社会的主流舆论居然认为“比不上圣人就是罪大恶极”,那么这个社会本身就是罪大恶极。

故意拿邓稼先贬低杨振宁的这类人,其本意并不是衷心的赞誉邓稼先,而是拿邓稼先做贬损杨振宁的棋子,这是对邓稼先的极大不尊重,可以说,其行为本身即是对邓稼先的侮辱。

邓稼先一生报国,他的光辉事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他报效祖国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中国能够强大起来,能够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生活水平可以更有保障;而借邓稼先的名号贬低杨振宁,实际上是阻断华人回国报效之路,继而严重侵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何尝不是对爱国者邓稼先的极大侮辱?!

爱国不是只有“华山一条道”。邓稼先的爱国是一个最伟大的标准,但不是绝对标准、唯一标准。事实证明,邓稼先和杨振宁都为中华民族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完全可以是毫不排斥的平行标准。

韩军说过:“我们不能囿于“爱中国”这个小圈子、用“爱中国”这把小尺子,来衡量一位对全人类做出巨大、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只站在一个国家的立场上而忽视了人类立场,那就是一种典型的、极端狭隘的“民族主义”!更何况,杨振宁先生对于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很多公众并不了解。”

邓稼先的无私奉献也好,杨振宁的中年归国也好,其实他们都有爱国的实际行动。邓稼先的爱国是一个最伟大的标准,但不是绝对标准、唯一标准,邓稼先和杨振宁都为中华民族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完全可以是毫不排斥的平行标准——即尊重邓稼先的至高伟大,也尊重杨振宁的倾情奉献。宣传邓稼先的伟大无私,目的是为了提供精神榜样,而这种手段不能与其他同样为中国做贡献的手段冲突,甚至干扰、阻碍国家获得更大的利益。

一些非主流媒体和营销号突出渲染杨振宁与邓稼先获得的物质报酬悬殊极大,以煽动群众对杨振宁的不满,正如韩军所说:

“如果大家智力正常,难道不是应该抱怨和追究,当时的国家当局为什么给邓稼先如此之少,而绝对不应该抱怨杨振宁从诺贝尔奖委员会获得的如此之多吗?”

我也说:

正常国家的思维都是“比好”:我们过去亏待了邓稼先他们,他们惨啊,我们内疚啊,这是我们政府的责任,是我们国家的历史污点。现在杨振宁回来了,他没有被迫害,太好了!要好好对待他们,让回家的科学家不再受伤害!让他们比邓稼先更安全、更有尊严,不被历史悲剧重演!而非正常国家的思维都是“比惨”:邓稼先真惨!被迫害坐牢,还得了癌症!丫丫个呸的,凭什么邓稼先这么惨,你没有他惨?!就看你不爽!你怎么不和邓稼先一样得癌症?你日子过得好对得起邓稼先吗?就看你不爽!

大揭秘:杨振宁被网民辱骂,真的是因为娶了翁帆吗?

《杨振宁传》

老夫少妻并不违背伦理。最多就是民众不喜欢、不提倡而已。但不喜欢,只是私人对私人的看法,无论无论如何也与违背伦理不发生任何关系。

历史上老夫少妻比比皆是,孔子的父母,甘地、孙中山、毛泽东、鲁迅、叶剑英、张大千、李敖...他们的婚姻都是老夫少妻。

在自然界,雄性以年轻、健康的雌性为配偶是本能。伦理与道德无关,其目的是分配生产资料,传递更优秀DNA,有利于物种的发展。比如,禁止亲近婚配是为了优生优育,而不是涉及道德因素。道德是进化的产物,并非一成不变。伦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古代少数民族有丈夫死了妻子改嫁小叔子或者庶子的习俗,目的是财产的分配。而在现代,一些战乱频频的非洲国家,甚至俄罗斯,很多议员提倡恢复一夫多妻,目的就是繁殖人口。

所以,伦理本身就与道德无关,伦理更没有一个永恒的标准,而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息息相关,社会变了,伦理就会变,不存在“几千年的伦理”。

我查遍经史子集,诸子百家,二十四史,古今中外,野史俾文,以我人文历史哲学钻研多年的学识功力,也没有看见哪一段文字说老夫少妻违背伦理。通过逻辑推导、常识分析,也没有推导出老夫少妻违背伦理。又询问二十多位人文学者、教授,也没有一个人认为老夫少妻违背伦理。他们一致表示“老夫少妻违背伦理,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我倒是发现:中国自古以来的伦理就是男人要三妻四妾(当然现代社会不提倡)。

有人会问:老夫少妻有没有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自然有某些拜金女为了富裕的生活嫁给老翁,但不能一概而论。好比企业家做慈善捐献,很多企业家确实是为了出名,但不是所有企业家都为了出名,也有真心实意想为社会做贡献的企业家。翁帆也未必就是为了钱嫁给杨振宁。如果为了钱,翁帆是不是嫁给有钱的中年人更划算?杨振宁把在清华执教20几年的工资都捐献了出去,连诺贝尔奖奖金都捐献了一部分。杨振宁和翁帆在清华住的别墅,产权属于清华,就如同干休所一样,只有使用权,没有继承权,而这一点,翁帆在结婚之前就是知道的。

杨振宁如果足够“精明”,他完全可以和某些人一样,包养一个女性,外界也不会知道,自然不会损害他的名誉一丝一毫,似乎“没有必要”光明正大的娶翁帆。但杨振宁却不顾世俗的眼光,娶了翁帆,这不恰恰是对世俗腐朽风气的不屑一顾吗?

至于为什么翁帆要嫁给杨振宁,很简单,翁帆的研究生论文曾打算写《杨振宁的翻译思想》,她本身就钦佩杨振宁的人品学识,就如同粉丝嫁给偶像,非常平常。虽然年纪差了一点,但人家你情我愿。我打个比方:刘德华60岁了,假设刘德华现在是单身,一样有18岁小姑娘愿意嫁给偶像。翁帆也不是杨振宁的学生,杨振宁没有为了私欲去包养女性,是合法的续弦,怎么就不可以呢?

大揭秘:杨振宁被网民辱骂,真的是因为娶了翁帆吗?

翁帆

有人会不服气:如果是你的女儿找个老头,你会这样说吗?我实事求是的回答:如果是我遇见这个情况,我会先负责任的找女儿谈十次,一五一十的告诉她,我不喜欢你们结合,然后客观的指出结婚后的种种困难。如果女儿坚持,我就会尊重他们的私人决定。婚姻自由是最基本的人权,需要誓死捍卫,即使是父亲也无权去粗暴干涉。

老夫少妻占用性资源,所以该骂?

还有人说,翁帆嫁给杨振宁,我恨死杨振宁了,因为杨振宁占用了一个性资源。

光棍问题,主要是三方面造成:房价,个人能力,社会阶层。老夫少妻在社会上毕竟是极少数概率,微乎其微,怎么可能有很多女孩子效仿翁帆嫁给老年人?对社会增加光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真有拜金女想学习翁帆,一了解,原来杨振宁绝大多数财产都捐献了,她们还会学习翁帆吗?

翁帆即使不嫁杨振宁,以她的高干家庭和高级知识分子的身份和修养,也不可能嫁给没有能力不踏踏实实为国家服务的人(特别是在网络上喜欢攻击别人,自己却没有为国家做贡献的素质低下者)。也就是说,即使翁帆没有嫁给杨振宁,光棍也还是光棍。

至于“占用性资源”一说就更加显得可笑了:

在原始和文明不昌明的古代,婚姻和性交(即占用性资源)的主要功能是繁衍后代,现代文明社会早就脱离了那种以繁殖为目的的时期了,而是以追求思想解放,追求心灵默契为婚姻的最高准则。如果说杨振宁娶了翁帆影响了繁衍人类是“罪过”,那么丁克家庭直接就不要小孩,现在很多西方国家,甚至台湾地区同性恋也合法了,这些行为都“占用了性资源”,而且没有繁殖人口,是不是违背伦理?是不是“罪过”?不。文明社会的主流看法反而是尊重这些“标新立异”的做法,认为这完全是个人的私事。如果你还说这是违背伦理,那你的思想就太out了,让人怀疑你出生在1890年。以后科学技术发展,婴儿都可以在实验室制造出来,再拿老夫少妻说事,就太幼稚可笑,现在不是满清时代了。

一个社会文明程度有多高,就看是不是尊重标新立异的个人行为。

文/怀疑探索者、夏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