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面对匈奴骑兵,为什么卫青、霍去病屡战屡胜,而李广多次受挫呢?

刘亦鑫

时机不对,运气太差了。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李广虽有才能,但他所处的时机不对,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李广作为汉朝的老将,比卫青和霍去病资历都老,但却多次受挫,只能说这个哥们时运太背,点背只能怨自己了。一、时机不对,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从汉朝建国到汉武帝前期,汉朝一直实行和亲制度,而汉军根本就不是匈奴人的对手,一直被吊打,从未停止过。而李广作为防卫匈奴的老将不得不承认他很猛,匈奴都称他为“飞将军”,但汉军势单力薄,难以抵御匈奴,又如何建功立业呢?甚至有一次,李广寡不敌众,还被匈奴俘虏了,装死才得以逃脱。

二、好时机来了,但没有李广的份儿,而且他的运气有点背。经过几代的韬光养晦,汉武帝决定改变对匈奴的政策,以武力消灭匈奴,汉武帝随后建立一支强大的汉军,用于对匈奴的战争。此时汉朝时天时地利人和齐备,按理说该是李广大展拳脚的时候,谁会想到他在漠北之战中,因迷失道路,没有参战,最后愤恨自杀。随后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个天才横空出世,成为汉军对付匈奴的主力,在他们的指挥下汉军屡战屡胜,特别是霍去病运气爆表,在迷路的情况下,找到了匈奴的大本营,逮住了一群的大鱼,这运气也没有谁了。

总之,飞将军李广虽然勇猛,但运气太差了,缺少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可悲可叹呀!


密探零零发

泻药!

原因很简单:李广是个莽夫,军事指挥能力不行。

李广成名之战是在七国之乱中勇夺叛军旗帜,这是立了大功,但汉景帝并未封赏李广,原因是李广接受了梁王的将军封印。梁王是谁,他是汉景帝的弟弟,深得窦太后喜爱,差点成为汉景帝的接班人,李广接受他的将军印,只能说明他没政治头脑。

除了没政治头脑,李广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有勇无谋,缺乏一个将军应有的担当。李广表面上关爱士兵,实际上却犯了为将者的大忌——擅自脱离军队。脱离军队的原因也很简单,朝廷派来的宦官遭到匈奴人偷袭,李广听后要去找回场子,于是带着一百人就去追击了,结果差点让人团灭,勇敢是勇敢,但却极为鲁莽,根本就不是合格的将领。

李广心胸也十分狭隘,曾因为别人一句话就怀恨在心,最后杀了人家。

李广打仗什么状态呢?经常性迷路,每次率军出征,都找不到方向,这简直太要命了。李广自杀也是因为迷路:汉武帝曾经告诫卫青,不要重用李广,言下之意是他打仗不行。卫青没听,派了李广和公孙敖去抵挡单于,但是李广不爽自己和公孙敖并列,要单独率军出征,卫青不同意,李广于是不搭理卫青的命令,擅自率军出征,结果又迷路了,最终军队溃散……

这种行为,显然不是一个将领该做的,结果李广因为迷路自杀,死前还说: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蒋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这段话的意思是:我李广成年以后与匈奴大小对战七十余次,这次有幸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兵对阵单于,但是大将军居然让我绕远路,我又迷路了,这不怪我,怪上天!我李广都六十多岁了,不想回去受审判了。于是他自杀了。

你看,李广到死都不认为自己有错,要么怪别人,要么怪上天,这样一个鲁莽、没有政治头脑、不懂指挥打仗的将领,能率领汉军打赢匈奴就怪了。


司徒伯雷

公元前一二七年汉武帝开启对匈奴的大反击,是前无古人的创举,和李牧的积级防御战法也是根本不同的。汉武帝完全把骑兵部队作为主力使用,而步兵只作为后勤和辅助力量使用,而战方的使用,也丢掉被动防御策略,而是采用大纵深,深入敌后寻求敌人主力作战,骑兵使用和深入敌后寻求敌人主力作战的方法都是前无古人的,后世也只有李世民,李靖等人反击突厥作战的战绩和成果采能类比,但汉武帝,卫青,霍去病是并创者,业绩远远在后人之上。卫青,霍去病是新型战法,的并创者,创举者,是新军事人才,李广,程不识,思想观念保守,战法古板,已不适用新型形式作战,在开创新形式作战中,他们是落伍者,李广不能封候,不怨天,不然地,只能怨他有一个愚蠢的脑袋。什么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难封缘数奇。完全是封建无能文人不能适应当世的借古讽今。卫青,霍去病开创性的军事战略战术,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上具创举的历史地位,与当今仍有非常重要的借监意义,汉武帝是历史的创造者,秦皇,汉武,历史双峰。…


云飞2018

提起强汉,耳畔响起“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迈誓言,眼前就会浮现铮铮金戈铁马,那就不得不说起抗匈名将,大家耳熟能详的莫属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飞将军李广,“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骠骑将军霍去病,七战七捷的常胜将军卫青,然而结局却大相径庭,李广北伐匈奴全军覆没而自杀,卫青、霍去病则大获全胜,勒石燕然。

同样是北伐,却是不同的结局,究其根源则是战术选择的问题。匈奴人是马背上的民族,“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长大后即可成为善骑之士。而汉朝人是农耕民族,擅长步兵与短接作战,除了世代生长在北疆,熟悉放牧生活的人才能在骑射方面勉强与匈奴上比肩,毕竟一个是生活,是本能,一个是技艺,是后天训练,这就像是正规军与野路子的区别。

公元前129年,跃跃欲试的汉武帝迫不及待的派出骑兵出击匈奴,准备一洗前耻,结果惨败而归,四万汉军折损过半,“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即使徒弟出师了,还是打不过师父,加之匈奴人作战从来都是以战养战,给养随身携带,汉军出征,需要依靠大量的人力运送辎重,局限性太大,说明传统骑兵战术已难以抗衡匈奴。

这个时候,一代战神卫青、霍去病横空出世,迅速摸索出了新的骑兵战术:扬长避短,发挥己方优势,不与匈奴人较量骑射,而是结合步兵惯用的短兵肉搏来抵消己方的劣势,化不利为有利。当然了,匈奴人不是傻子,不会等着让你近身进行肉搏,还要利用运动战快速穿插,切断匈奴前后军,尽可能缩小战场范围,迫使匈奴与之近距离肉搏。这就很考验将领对于战机的把握,很明显,卫青与霍去病成功的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这才有了辉煌的对匈奴作战的战绩。

欢迎参与讨论,说出您的观点。我是三藏,带你走进尘封的历史殿堂,穿越历史的时空,探寻失落的往事。

三藏说史

李广在汉武帝朝已经是三朝元老级的人物了,这时候他的作战方式已经养成了,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汉朝对匈奴的态度是积极防守为主,基本上没有主动去打过匈奴。

这一时期的李广十分的英勇,只要是匈奴来侵犯大汉的边界,李广基本上都是让他们有来无回,以至于匈奴在选择侵犯汉朝的时候,都会避开李广所守的边界。

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对匈奴的作战方式改变了,现在是有防守变为主攻了。

要知道匈奴人是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的民族,想找到他们就必须行军迅速,且深入大漠深处才可以。

很显然,李广是不适应这种作战方式的。

司马迁在史记上有记录李广打匈奴时如何行军的,基本上就是没有组织,没有纪律,像放羊一样漫无目的的前进。

就是因为这种行军方式,导致李广每次出征打仗不是迷路了,就是错过了和匈奴交战的时机。

年轻将领卫青和霍去病就不一样了。他们都很擅长打长途奔袭战,长途奔袭就意味着行军速度很快,在匈奴还没有侦查到他们时,他们已经神出鬼没的出现在了匈奴人的面前,这时候他们再去打毫无准备的匈奴人,就容易多了。

这也是卫青和霍去病出征必胜的原因之一,匈奴人反正就是在大漠里晃悠,只要你的行军速度够快,总会撞到他们的。

李广年龄大,没有了年轻人的朝气了,这应该是他屡屡受挫的原因吧。


史学达人

李广之勇是军中必不可少的,可以调动军队激情提振士气,但是可任中下层士官而不可任上层指挥官(纵队司令),典型的有勇无谋,作为指挥官怎可以率百人的骑兵去追击敌人?汉武帝谋划了十几年的“漠北会战”,如此重大的战役他却迷路了,丧失了对匈奴单于合围的机会,导致了不能全歼单于势力而让他再次逃脱,这个失误是不能原凉的,战前主帅的兵力布置不能到位如何能打赢战役?所幸卫青还是打赢了并重创单于卫队,卫青有句经典话语:“惨胜犹败”,假如李广所部准时到位,对匈奴部形成合围,敌人斗志全消战况根本两样,李广的错是不可原凉的,卫青还是尊重他是“老将军”只是派人“问责”而不是直接“拿下”,李广选择自杀却救下了家族和子孙,李广一死“一了百了”,假如回到朝廷再审查,罪名就大了,全族受牵连。


第五空间44

但是龙城飞将在

首先题主就存在错误的问法,李广面对匈奴并没有多次受挫。相反李广在早期对付匈奴还是有一套的,故匈奴当时因畏惧李广,一段时间内都不敢去入侵李广守的城池。所以王昌龄赞其“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名篇于世。

李广难封

李广与霍去病最大的不同就是霍去病自带定位功能,深入大漠都不迷路的,而李广却没有霍去病这么强大的定位功能,致使延误战机,最后自杀而亡。这是李广的悲哀,故王勃叹“李广难封”。




总得来说就是在汉武帝用兵征伐期间,李广的表现没有了之前那么好了,而这时候又了卫青霍去病这等“新星”的相继闪耀,而李广最后还因一个迷路自杀而亡,确实可惜!


淡看天上月

由于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使中原地区满目疮痍,民生凋敝。公元200,汉高祖刘邦想通过楚汉战争的于威,率领30万大军,北击匈奴,一举奠定边关稳定,但白登之围后,刘邦意识到,面对强大的匈奴骑兵,西汉无法抗衡,所以改变策略,军事上,筑城戍边,移民屯田。外交上,对匈奴和亲纳贡,这种政策一直延续到武帝初期。内政上,与民休戚,休养生息。自文帝起,鼓励民间养马,开启了文景之治。韬光养晦就是为了积蓄力量。

李广是在七国之乱时,一战成名。戍边时,也是通过高大的城池抵御匈奴的进攻,可想而知,李广是传统意义上的名将。但是运动战,大规模兵团作战是他所欠缺的,而且治军不严,造成了兵败被俘的境地。

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武帝时,西汉兵精粮足,战马云集。有了大规模兵团作战的资本,想改变向匈奴和亲纳贡的卑微处境,此时善于大规模作战的卫青霍去病走向了历史的前台,而此时李广已年老力衰,两次北击匈奴,一次无功而返,另一次迷路,而未建立寸功,羞愤自杀,未能封侯。

李广的名气源于司马迁的《史记》,后世不得志的文人雅士得不到朝廷的重用,或是中原王朝无法对抗边境蛮夷时,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李广的名气确实在历史上被夸大了,而卫青霍去病确实是通过战争奠定了自己在军事史上的地位,堪称一代名将。


手机用户22556892601

因为李广是内奸,养寇自重。可能很多朋友接受不了,那么试问,司马迁花了那么多笔墨可曾有李广的大功?可见“李广难封”不是偶然。

第二问:李广出击为何屡次“迷路”,指南车可是老早就有啊!

第三问:李陵被俘,为何与匈奴言欢?还娶了匈奴的公主!

第四问:秦朝时期我方战力已大大超过匈奴,为何汉朝却无法取胜?卫青尤其是霍去病,将汉军战力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