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宪一次俘获匈奴20万人,战功直追霍去病,为何现在有人对他的评价却不高?

江铁铮


窦宪出兵进攻北匈奴,可以说

既无国防上的必要性,也无助于保持东汉边境的长治久安,说到底是窦氏外戚集团为保住自身地位和利益而谋划、实施的一次军事投机行动

史载,早在东汉初年光武帝时代,匈奴就已分裂为南北2部,其中南匈奴主动归附东汉王朝,协助前者对抗北匈奴。此后东汉2次发起针对北匈奴的大规模军事反击,特别是一代英杰班超在西域纵横捭阖,凭着大智大勇促使并联合西域诸国将北匈奴势力驱逐出去,迫使后者很长一段时间再不敢犯汉廷边境。

到了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北匈奴内部发生分裂,力量日渐式微,结果“屋漏偏逢连夜雨”,又赶上周边强敌环伺和其他草原势力崛起——南匈奴、丁零、鲜卑、西域诸国从四面八方围攻北匈奴,东汉根本不必动用本土一兵一卒,就可坐收渔翁之利而恰恰在这个时候,身为太后兄长、汉和帝舅舅的窦宪发动了征伐北匈奴的战争。

史载,当时年轻的窦太后(章帝皇后、和帝养母)为人阴狠恶毒且生性风流,她在章帝还活着的时候就设计害死了4名与之争宠的妃子(其中包括和帝生母小梁贵人)。章帝死后,她更是变本加厉,不仅临朝称制,还与来京吊丧的皇室纨绔子弟、都乡侯刘畅闹出了绯闻。窦宪为防止刘畅得宠削弱自己的权势,派刺客将前者刺杀。不明底细的窦太后下令彻查此案,结果真相大白后反倒让自己和整个窦氏外戚家族陷入危局,正在这时赶上南匈奴上书要求进攻北匈奴,窦宪抓住机会要求带兵出征以赎罪,很快得到了窦太后批准。

当时,东汉多数朝臣都强烈反对窦宪的军事冒险行动史载司徒袁安(就是后来三国枭雄袁绍的高祖父)、太尉宋由、司空任隗及九卿等朝廷重臣纷纷上书,

认为章帝刚刚去世政局不稳且国内连年自然灾害严重,“秋稼不熟,仓库空虚”,贸然出兵北匈奴是“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并一针见血地指出窦宪此举的本质是“徼(音同交,意为“窃取”)功万里,非社稷之计”。

而参与机要政务的

尚书宋意更是高瞻远瞩,做出了“除掉北匈奴,则鲜卑必将成为北方新边患”的精准论断。后来500年间的历史发展果然印证了宋意的预测——北匈奴残部迁往中亚后,鲜卑人随即成为新的草原霸主,最终在三国后期成了气候,并于西晋末年南迁进入中原抢夺地盘、先后建立了8个政权(包括统一北方的北魏、北周),就连隋唐2大帝国的开创者(杨坚、李渊)也都与鲜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很可惜,东汉外戚乱政的现象在汉和帝时期已十分严重,窦太后对朝臣反对北伐的正确意见置之不理,一意孤行地派遣窦宪率兵出征——公元89年,窦宪带领1.8万精锐骑兵,在另外2支人马(分别由度辽将军邓鸿、南匈奴单于指挥)配合下,以5.4万铁骑兵分3路出塞进攻北匈奴,将北匈奴王庭捣毁,毙俘“名王以下21万人”。志得意满的窦宪命人在燕然山刻石立碑记载这次“空前大捷”

。2年后窦宪又派校尉耿夔等人继续“痛打落水狗”,再次大破北匈奴“克获甚众”。

然而,多少年来提起抗击匈奴,后世最推崇的只有卫青、霍去病,却对窦宪嗤之以鼻,关键就在于这位大将军虽然取得暂时胜利,却给东汉社会经济、北部边防带来了沉重负担与无穷后患

史载,窦宪将北匈奴驱赶出草原后却没有派兵戍守新占领地区,而是从投降的北匈奴部属中挑选了一个傀儡立为新的“北匈奴单于”,此举不但得罪了尽心竭力帮助东汉扫北的南匈奴,还让东汉王朝背上了每年数亿钱的巨大财政包袱。更糟糕的是,那个看似“傀儡”的新单于竟然在短短1年后就起兵叛乱,从而让窦宪花费无数人力、物力、财力换来的军事胜利成果瞬间化为乌有

另外,窦宪功成名就后不仅言行未加收敛,反倒愈发骄纵狂妄——他被封为大将军、冠军侯,位列三公之上,仗着权势逼死与自己意见不和的大臣,还卖官鬻爵,与几个兄弟一道广置田产,互相攀比竞争看谁的宅第修得更豪华富丽,甚至强夺钱财、欺男霸女,最终窦氏外戚集团被年仅14岁的少年天子汉和帝设法铲除,窦宪也被迫自裁


网言军事


其实,终结匈奴做乱的应是东汉,匈奴除一部分逃亡更远的西域,大部全都臣服汉庭,这时,为了更利团结,再突出战胜匈奴这事也不是更好。东汉末年以及魏晋南北朝几乎就没有消停过,谁还顾得上为匈奴之事再频添笔墨,何况各民族纷纷建立政权,这些政权多少都与匈奴有点关系,他们更不会提倡这事。再一个窦宪之后是以一个反叛者的身份划入历史的,这也是唐之后文人也不会为他着墨的原因吧?唐宋文人的诗词及散文对今人的影响很大,当中几乎就没有对窦宪的功劳再次颂扬的文墨,以致大众对他的了解不多。不管怎样,历史会记录的,而今从事政冶军事的不应忘了此事。


yjf豆子


东汉时期的匈奴已经南北分裂了,窦宪耿秉远征匈奴的时候,南匈奴的军队占了很大比分,和清朝征服蒙古的过程差不多,即草原要有策应的根据地,中原王朝自身要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如此方可击败草原帝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