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貧困遠了離富裕近了

“在市、縣、鄉各部門的聯繫幫扶下,全村幹部群眾自力更生,脫貧攻堅有序推進,村裡面貌煥然一新。”互助縣臺子鄉哇麻村黨支部書記朱廣壽感慨道。

2016年以前,簡陋的村委會、塵土飛揚的村道、破舊的民房……這些都是這個貧困村的真實寫照,“想開一次村民大會,用村委會的大喇叭從早晨喊到中午,沒有一個人來,最後在老黨員、老幹部的登門通知下,才稀稀拉拉來了幾十人。”村幹部很是無奈。如今,隨著精準扶貧好政策的實施,昔日的貧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7年實現了整村脫貧。

而這一切的變化,都離不開一位傾心幫扶的人,他就是省委組織部選派到哇麻村任駐村“第一書記”的馬鎖安。近三年來,他吃在哇麻村,住在哇麻村,從開始的陌生到逐漸熟悉,再到如今的難以割捨,他已深深愛上這裡的村民,並融入了這片土地,用自己的真情汗水贏得了村民由衷的讚許。

脫貧村的新面貌

盛夏的哇麻村,放眼望去,一條條整潔乾淨的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戶的大門口,一棟棟新修的磚瓦房點綴在田野,休閒文化廣場上各種健身器材一應俱全,幾個年邁老人在村文化廣場上曬著太陽聊著天,小孩在路邊嬉戲玩耍……

哇麻村地處互助縣臺子鄉半腦山,長期以來,受自然、地理條件等因素的制約,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產業結構單一、經濟發展相對滯後,貧困程度深,全村183戶688人,建檔立卡貧困戶62戶234人。

“貧窮落後、雜草叢生、破舊的村委會和危房……”談起進村後的第一印象,馬鎖安印象很深刻。他說,自己也是農村生活長大的,但眼前這個村莊的貧窮狀況還是讓他感到意外。

道路崎嶇、人畜飲水匱乏是制約全村發展的瓶頸。馬鎖安說,要想脫貧致富,改善老百姓發展生產的基礎條件是關鍵,基礎設施是支撐農村生產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礎條件,對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加收入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經過多方協調努力,馬鎖安先後爭取到高原美麗鄉村、村文化活動室、危房改造、村道加寬、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項目11個,總投資1203萬元,讓13戶貧困戶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安全住房,新建和改建139個農戶大門,修建蓄水池和村文化活動室以及93戶莊廓磚牆1470米,為23戶搬遷戶通水通電……通過一系列項目的實施,全村的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村民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升。

劉有全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是去年進行危房改造的貧困戶之一,家中有4口人,和老伴及兩個兒子住在一起。他原本有三個兒子,二兒子在幾年前發生意外離世,大兒子和小兒子都有殘疾,家裡的經濟只能靠種些油菜和養牛羊來維持。“住了幾十年的危房,能搬進現在的新房子,多虧了馬書記。”劉有全感激地說。

脫貧戶的致富路

隨著各項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馬鎖安開始謀劃怎麼才能讓村民徹底擺脫貧困。他發現,哇麻村一直以來產業結構比較單一,因為村民只是靠種植傳統的小麥、油菜和養殖牛羊來維持生計,根本無法從中實現增產增收。

經過多方奔走和了解,馬鎖安尋思著為什麼不能擴大種養殖的規模呢?於是決定從養殖肉牛、土豬、土雞和種植當歸、長白蔥等入手,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殖業增強貧困戶脫貧致富能力,帶動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

46歲的李延林是村裡的貧困戶,患有心臟病,幹不了重活,看病、吃藥成為他日常生活最大的開支。家裡還有兩個孩子上學,人均年收入2750元,對脫貧致富沒有信心。但是扶貧工作隊的到來讓他看到了希望,猶如在沙漠裡看到了一眼泉水一樣,信心倍增。

2017年以來,哇麻村扶貧工作隊在村裡實施了種養殖產業項目共6個,建設了哇麻村標準化規模土雞養殖基地,扶持28戶規模養殖戶。同時,通過種植當歸藥材,全村農戶當歸種植收入達164萬元,戶均種植當歸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000元。

在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路上,馬鎖安總在不斷地想辦法、出實招,用自己的真情得到全村的信任和支持。據駐村扶貧工作隊調查測算,2017年度哇麻村62戶脫貧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518元,比2016年底人均增加1350元。

“村裡這幾年發生的變化,我們做夢都沒有想到,是馬書記將我們的生活環境變得越來越好,讓我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提起馬鎖安,哇麻村的村民們都讚不絕口。

“摘帽”後的新徵程

雖然哇麻村實現了整體脫貧,但鞏固脫貧成果、發展壯大產業依然繁重、不容懈怠。扶貧工作隊便瞄準了哇麻村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將發展鄉村旅遊產業作為培育村集體經濟、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增強發展後勁的主要措施來抓。

更讓村民高興的是,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為哇麻村發展鄉村旅遊業注入了一股強大動力,同時也與哇麻村發展鄉村旅遊業不謀而合。聽說村裡要發展鄉村旅遊業,成立專業合作社,還要開農家院,一時間,這一喜訊在村子裡炸開了鍋,熱鬧非凡。

5月22日這天,脫貧戶朱吉堯喂完豬、打掃完圈舍,便早早來到了村委會。他說:“今年我們村的鄉村旅遊項目要實施了,對於我們貧困戶是個難得的發展機遇,我要把農家院開起來,爭取掙上鄉村旅遊的第一桶金。”

哇麻村北靠南門峽水庫,村莊山清水秀,環境優美,該村寺溝灘山谷擁有原始森林和奇峰怪石,是絕佳的徒步旅遊聖地。今年4月份,互助縣將哇麻村列為全縣發展鄉村旅遊重點扶持村之一,投資675萬元,實施以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徒步旅遊道路、觀景臺等為主要內容的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目前,施工人員正在山谷中緊張地修建著旅遊棧道、觀景臺、徒步旅遊道路等基礎設施,棧道兩旁是由青海瀾璞牡丹產業有限公司投資860萬元,種植的750畝油用牡丹。“這種牡丹花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都比較高,既可食用、也可提煉加工化妝品,還可以製成牡丹茶,如果項目順利實施,每年都能帶來比較可觀的經濟收入。”李義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