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的书法怎么样?

肩膀008

此作品明显学米芾,应该是字苕溪帖用功颇深。

写的也不错,能从如下字中看出不错的用笔功夫,但是也有很多笔法是有问题的。

比如红色框里的字,都是用笔比较不错的字。

得法,果断。

而且对米芾的细微用笔动作,也有体现,只不过表现的还不够细致。

这里边写的最好的就是“也”“有”二字,用笔非常利索。

至于开头的“夫”,应该是取自米芾手札,字小而稳。


这幅作品,对米芾的“折”法理解的不错,行笔较慢,行笔对笔的弹性把握的也好。

但是有几个问题需注意一下。

比如蓝色框里的部分。

类似于草书的部分,想必书友对米芾草书,亦或是对草书应该了解不深。

所有草书笔法皆有纰漏。


前文说“也”字漂亮,但是中间一竖无活力,这是遗憾,也是草书基础功力不足所体现。

像这些草书的部分,用笔上“转”缺肉。

而且用笔用锋上死板,比较拖沓。

应该是下笔心中没底气所体现。

可能书友的书龄不长,或不过一二年。

米芾因受颜真卿苏轼影响,转处多肥,但是用笔爽利。

所以其中行笔的变化比较丰富。

换句话说就是,米芾草书更难学。

尤其以晚年草书手札,用笔屡生奇趣。

一板一眼临是无论如何也临不像的。

只能精熟之后,稍放开。

才能得其一二笔趣。

这是个人学米芾草书的经验。

转处肥,起收峻利。这是基本行笔技巧。

行笔中有小动作出笔趣。

这是妙处,也是难处。


其实建议就是,现在的阶段,最好都写行书,不要夹杂草书。

因为行书基本的用笔规律已经掌握了。

而且是苕溪帖一路,比较重提按的行书。

对于未来学米字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米芾字,提按特明显,由苕溪帖中的慢建立习惯,以后学习其他米芾字帖,就知道米芾草书如蜻蜓点水,提按很快,但是没准就在这个过程中,还能“产卵”。

苕溪帖用笔也很肥,这是中年米芾学颜而至。

现在书友可以尝试一下大胆提按。

用笔轻重变化的幅度大一些。

届时笔画的表现力就会比现在更丰富。


小小建议,几乎都是以前我学米的经验,算不得教学。

如果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一下


梁宇航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用心点评每一幅书法习作——


1、题主此幅行书习作,难能可贵的是能够看出明显的渊源,取法北宋米芾一路。书写内容节自元盛熙明《法书考》:“ 夫书者心之迹也,故有诸中而形诸外, 得于心而应于手”。

2、用笔较为细致,点画清晰,隐约能看出米芾书“跌宕跳跃的风姿和骏快飞扬的神气”。其中“故”字、“有”字、“诸”字、“而”字、“应”字都写得不错。

(迹字:宋 · 米芾 · 褚临黄绢本兰亭序跋赞)

3、绿色方框标记的几个字值得商榷。其中的“迹”字,此处用的草书写法,容易让人误读为“让”字,况且这个草法高度简化,也不是常规的写法,因此建议改为行书写法为宜(可以参考上图);“外”字的写法,也不可省略头上的一撇,这种写法不太规矩(可以参考下图);此外,“腊月”的“腊”字建议使用繁体,避免简繁夹杂。

(外字:宋 · 米芾 · 元日帖)


4、此外,米芾的用笔特点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此作一些笔法过于单调雷同,例如图上标记的“夫”字、“书”字、“者”字、“有”字、“诸”字的横画,放在一块的时候尽量不要过于雷同,可多细心观察一下米芾的用笔。



更多书法技巧与精彩内容,请关注【麓风轩】

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麓风轩

真的很不错,用楷书的笔法写行书,铿锵有力。

如果再盖上两方印章,真是如锦上添花。

作者肯定有很好的楷书功底。像夫、有、诸、中、行等字体现了作者楷书的功底不俗。

在章法上,笔断意连。浓墨重彩之下,有欹正变化,有疏密变化。作者含而不露的运笔方法,明显是在追求魏晋风格。


京东千里行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