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戶天津?這次北漂們能否抓住這根救命稻草

落戶天津?這次北漂們能否抓住這根救命稻草

天津“搶人”七天,補丁頻出,高潮迭起。既尋求職業理想,又期望穩定家庭生活的知識青年們,潮水一樣湧到這個城市的入口。面對政策的變動,有人放棄,有人焦慮,還有人組團去與政府談判……落戶成了一場長跑,終點依然飄搖。

文 ✎ 何可人

圖 ▢ 視覺中國

5月24日,“海河英才”政策發佈7天后,我決定去天津看看。

我在北京工作,但沒有北京戶口。按照網上的說法,天津落戶政策最吸引的就是這類“身體與靈魂不能共存於一個城市”的知識青年。40歲以下,本科畢業,“只進一扇門”“只填一套表”“最多跑一次”,就可以“身心合一”,成為地地道道的天津人。

但網上對此還有另一個稱呼:學歷型“三無人員“:在天津無房,無工作,無社保。7天來,“海河英才”政策幾經變更,除了想穩定人流,讓工作更有序,更重要的就是篩除這些既想要天津戶口、又不在天津工作、沒有為城市財富增長做貢獻的人。

5月24日7點,我踏上了城際鐵路C2011,快八點,來到天津市河北區行政許可服務中心。出乎意料,中心正門前頗為冷清,只站著一位挺胸疊肚的工作人員。我上前問:“去哪辦理落戶?”對方一努嘴:“喏,後邊排著隊呢。”

走過轉角,果然,近兩百名“英才”列著長隊出現在我眼前。隊伍緊貼著中心的玻璃門,尾部伸進人行道深處。

售房中介遊走在隊伍旁,手舉紅紙牌,醒目地寫著:"買房可落戶"。

無人問津。

落戶天津?這次北漂們能否抓住這根救命稻草

▵售房中介遊走在隊伍旁,手舉紅紙牌,醒目地寫著:"買房可落戶" 圖/何可人

有人一臉焦灼地對著電話大喊:“今天沒號!”

是的,門口貼出的告示顯示,5月24日的預約號23日就被領光,24日將要派發的100個預約號,已經是25日的份額。

有人悄悄打聽:傳說黑市上預約號已經炒到1000元一個?傳說“三無人口”就算落戶後將會被排查清退,是不是真的?

聽者輕蔑一笑:要是預約號能花錢買,那我們還排著一夜隊幹嗎?魚與熊掌怎麼能兼得,要是害怕被清走,就別落在天津!”

不能讓下一代和我一樣

劉振剛也在隊伍裡。他前面已經有了90號人。不出意外,他能順利拿到預約單。但他不敢自信。

29歲的山東人劉振剛是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的程序員,背上的雙肩包是公司大大的Logo。5月24日,他凌晨兩點多就從清河駕車出發,凌晨四點就在這裡加入了排隊的行列。

落戶天津?這次北漂們能否抓住這根救命稻草

▵2018年5月23日晚,天津市河西區行政許可服務中心,自發集中門外排隊等待落戶的人們

短袖襯衣,沒來及刮的鬍鬚,幾綹不服貼的頭髮,看得出來他出門匆忙。

排隊,劉振剛有經驗。從5月18日,也就是政策發佈的第三天,他就加入了落戶大戰。他笑著跟我提起,網上有個段子,一個住在燕郊,工作在北京,去天津落戶的哈爾濱人。他說自己算是符合了大半。

他2014年來北京,戶口在老家山東威海。

但去年,劉振剛交了個女朋友,兩個人年紀都不小了,感情穩定,於是進入談婚論嫁議程。女朋友戶口也在山東。兩個京漂,自己沒什麼,一開始計劃下一代,戶口就變得重要起來。

劉振剛的工作單位是個小私企,不能幫他在北京落戶。讓孩子落戶威海?他又是極不樂意的。“誰都知道,高考是個山東大省,人多,分兒高,還不值錢。”他對我說,國內一些知名院校在山東的招生名額也很少,因為他們覺得山東的考生都是高分低能。

為了在高考中獲得領先,劉振剛曾起早貪黑地複習,有一次刷牙時刷著刷著就暈倒了。醫生的診斷是:缺覺 。

但他最終只考上了省內一家二本學校,同宿舍裡,他高考分最高,比濟南的同學還高了30分。那時他才知道,即便在省內,高考錄取分數也分三六九等。

落戶天津?這次北漂們能否抓住這根救命稻草

▵北京、天津、山東歷年高考分數線對比圖

去北京找一個工作落戶,成了劉振剛那時起就擁有夢想。“那我可以送給後代一個非常豪華的禮物,就是金光閃閃的北京戶口,他們將贏在起跑線上。”

但現實是,他即便在北京找了一份工作,也沒法獲得北京戶口。今年北京出臺了積分落戶制度,劉振剛覺得這對絕大部分人來說僅是一個幻想,因為,按正常情況,他不可能攢夠分數。

“而且每年積分落戶的分也是不固定的,政府會根據每年的指標來設計當年的上限。就算之前達到600分就可以,等你今年好不容易積攢到600分,新的上限又變了。這對我來說太難,我相信對大多數人來說都太難了。”

“在中國,尤其在北京,我感覺很多情況下政府控制了一些資源,而這些資源有時候對普通的外地人來說,就是天花板。”

劉振剛開始考慮落戶其他城市。但西安,重慶,成都,這些今年開始“搶人”的城市,對程序員來說職業發展都不太好。他首選是的是互聯網公司較多的深圳。打聽了一下,落戶中介費要一萬二。

就在他猶豫時,5月16日,天津“搶人”政策出臺了。劉振剛很興奮。“印象最深的是‘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一套表格、一口辦理’,我覺得可以不離開北京了。和我這次一起辦理落戶的所有的朋友,有做媒體的、公關公司的、做諮詢的,都不考慮以後在天津生活。但它離家近,離北京近,落戶天津是為了更好地留在北京。”

但劉振剛更看重的,是天津的高考升學率:一本錄取率在20%以上。他毫不猶豫就決定要落戶天津。

落戶天津?這次北漂們能否抓住這根救命稻草

河西50大俠

只有摁住擔憂、放手一搏的人,才能組成我眼前這支披星戴月的隊伍。

這是一個分不清季節,無法定義年齡層的隊伍。有人穿著短袖,戴著草帽,有人打開陽傘,遮住朝陽,有人還穿著昨晚禦寒的棉衣,有人全程脖子上套著五顏六色的頭枕……

拖著皮箱結伴而來的學生像是來露營的;中年人的表情則普遍焦慮;最讓我留意的是一對頭髮花白、看起來七十歲以上的老夫妻。大爺在人群中探身探腦,奶奶坐在馬紮上,被樹蔭籠住。她用手推搡著排隊人群的大腿,大聲呼喝:“快往前走,快跟上,快走快走!”被她推搡的人相視一眼,無奈地笑笑。看來,這是這支隊伍給予這對替兒子排隊的老夫妻的特權。

大家告訴我,前一天晚上八點,排隊就已經開始。剛好天津市氣象局發佈了大風藍色預警,8級西南風,一陣一陣掃在這群露天席地的人身上。有人準備充分,裹上了帶毛領的過膝大棉襖。但絕大部分人都穿得單薄。有人實在凍得受不了了,一溜兒小跑回自己的車上,但又不敢待太久,畢竟長時間缺位,號碼可能會被刪除。

隊伍移動和隊友交流過程中,我繼續聽劉振剛講他的故事。

5月18日一早,他就坐火車到了天津,又搭地鐵來到河西區行政許可服務中心。那裡是最早專門辦理“三無人員”的地方。

他還記得下地鐵後的一段路,路兩邊都是廢棄的老廠房,從廢棄廠房的大門底下鑽出幾隻小土狗,髒髒瘦瘦的。“我去!這麼破!”那個瞬間,劉振剛覺得很荒誕,很穿越。

落戶天津?這次北漂們能否抓住這根救命稻草

▵河西區行政許可服務中心不遠處的廢棄工廠 (受訪者供圖)

5月18日時,落戶不需要預約,所有人都要在現場排隊,直接辦理。劉振剛沒預料到現場會有那麼多人,地上隨處可見被人扔掉的城際車票——大部分都從北京來,印象中最多來自廊坊。

他連隊都沒排上,人都沒進去大廳。他知道,來晚了。

有人說工作人員四點半下班。劉振剛信以為真,不到五點,他騎著一輛小黃車,到附近的意風區和海河遊玩去了。他笑著解釋,畢竟是“海河英才”嘛。

他後來承認,把落戶天津這件事想得太簡單了。直到第二天再來排隊,他才知道,18日下午,忽然出了第一個政策“補丁”——要提交檔案才能辦理。

他終於在門口的告示欄裡,看到了一張A4紙:

溫馨提示:按照市人力社保局要求,對無工作,無名下住房、擬落戶北方人才集體戶的人員,需本人在北方人才(地址:河西區友誼北路29號)辦理個人人事檔案存檔手續後,再到各區行政許可中心引進人才聯審窗口辦理準籤手續。

2018年5月18日。

沒有蓋章。

落戶天津?這次北漂們能否抓住這根救命稻草

▵天津市河西區行政許可服務中心張貼著市人力社保局要求

劉振剛的檔案還在威海。他嘆了一口氣:我走得太早了!

5月18日7點,通知已經發出,有一大批人去“北方人才”取調檔函。但還有很多人沒有走。他們認為,他們是通知下發之前就來排隊的,理應遵循“舊人舊辦法,新人新辦法”。

也有人提出,之前是看到網絡上公開的政策才來辦理落戶的,現場依然可以隨時改變政策,如何讓人相信,取了檔案之後,就可落戶。

熬到5月19日凌晨1:30,有一批人走了。

凌晨3:10,警察叔叔出現了。

但談判仍在繼續,並已持續了四五個回合。據說,有位女俠唇戰群儒,行政中心多位領導輪番辯論,均敗下陣來,場面極為震撼。

最終,談判達成了“預審制”——可以先審核落戶材料,全部合格後再回鄉調檔案。這既免去了之前排隊者的顧慮,也為後來者創造了便利。

“後面的規則基本都是他們談判爭取的。”有人說“沒有他們,所有人都得乖乖回家調檔,才可以審核。”

難道我們要因為孩子而放棄工作嗎?

如果需要鑑別這些準“海河英才”們的素質,排隊,是最好的體現。

有人告訴我,頭天晚上八點開始排隊起,就出現了一個義務組織者。他給排隊的每個人都編了號,還在一張A4紙上,手寫登記了排隊人的名字和身份證號。

編號只是口頭的,但沒人不同意,也沒有人鬧事。大家還約定:不能代領號,不能幫別人佔號,後來者主動登記,不能插隊。

每隔兩小時,這位組織者會查一次號。離開的人,名字將被劃掉,後面的號順位前移。

落戶天津?這次北漂們能否抓住這根救命稻草

▵2018年5月23日,天津市河西區行政許可服務中心,在大廳外等待辦理落戶手續的人們

不過,隨著天光大亮,人越來越多,當我想尋找這位義務組織者時,大家發現,已經無法在人群中發現他了,只記得,是個戴著黑色口罩的中年男子。

現場看不到顯眼的垃圾。喝完的礦泉水瓶都被歸置到角落的紙箱裡。

排隊的人們默契地相互幫助。累了沒帶馬紮,有人介紹你去旁邊汽車維修店外擺著的輪胎上坐一會兒。餓了,有人會告訴你,不遠處有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誰要上廁所,和前後打個招呼,就會自動默認空位。廁所就在三米遠,衛生條件惡劣,水泥地上顏色斑駁,三個蹲坑連分隔的圍欄都沒有,氣味燻人。

劉振剛的落戶故事仍在繼續。

5月19日是個週六,一大早上趕來的劉振剛,被遲到得知的“政策補丁”打暈了。暈的不只他一人。人群中到處是抱怨“我們沒帶檔案不是我們的錯”“這就是時間差的問題”……

天氣很熱,很曬,但抱怨的人,也都在繼續排隊。凌晨進去談判的人,此時仍在行政中心裡面,按時間算,也談了五六個小時了。劉振剛雖然心裡惦記著在山東威海的檔案,但還是希望等等談判的消息。

路邊有人賣水、賣水果杯,但劉振剛不敢喝。他一人排隊,怕去上個廁所,沒人佔位,回來又要重排。

那天中午,前來天津準備落戶隊伍中,出現了從河南、山東來的人,他們都是在家看到了新聞,試了APP不行,決定直接來現場辦理。到了才忽然聽說還要檔案,措手不及。

落戶天津?這次北漂們能否抓住這根救命稻草

▵2018年5月19日,天津市河西區行政許可服務中心院外張貼的市人力社保局要求及排隊的年輕人

除了抱怨檔案的事,大家對也紛紛討論對落戶政策的看法。

一對不到四十歲的夫婦說:難道我們要因為孩子而放棄工作嗎?這就是逼在北京工作的父母,為了孩子來天津工作!

幾個年輕人湊在一起說:天津工資那麼低,不可能為了天津戶口,放棄北京的工作,“我就是想在北京工作,然後拿一個天津的戶口。北京誰落得了戶啊?”

排隊到中午時,大家紛紛叫外賣。快遞小哥邊走邊打電話問:人在哪?有人在隊伍裡應聲。小哥把一袋外賣交給他,兩個人同時笑了。這個人就在隊伍裡坐著把飯吃了。

到了24日,更多單獨前來排隊的人,有了自帶午飯的準備;如果有換班排隊的人,還可以輪流去旁邊一家麵館吃午飯。麵館老闆告訴我,他家本來主打一款標價40多元的面,但這些天前來辦理落戶的人,大多是點一款標價20元的面。

19日的時候,沒帶午飯的劉振剛飢腸轆轆站在隊伍中,一邊給老家打電話,託人找關係,準備提檔,一邊留意著現場,發現好幾個小時都沒有放進去一個人。他心想,看來沒有檔案沒法辦理了。一刷回北京的火車票,竟然沒票了。他當即下決心,回老家,拿檔案。

可等他回老家拿了檔案,政策又變了,人們再也不能拿著材料直接去現場排隊辦理,而是需要先在網上預約,與那些因訪問量巨大陷入癱瘓的APP作鬥爭。

落戶天津?這次北漂們能否抓住這根救命稻草

▵天津落戶申請人數暴增,線上通道出現“登錄難”

拿下每一步通關密碼,都要耗費無窮的精力

劉振剛開始了網上預約的艱辛歷程。

可每進一步,系統都可能會崩潰,或者毫無反應。

這已是“海河英才”發佈的第5天,網上出現了“天津落戶攻略”。劉振剛也效仿攻略中的成功者,定了鬧鐘,凌晨四點起床,刷臉、註冊。可還是沒有效果。

那一天,光驗證碼劉振剛就點了幾十次,刷臉認證也刷了二十多次,連吃飯時都在刷。大家發現,他時不時就要對著手機動動頭,也十分關心。只有同桌一位北京同事不太關心。劉振剛對此印象深刻,因為他從中感覺到了那位同事內心一種微妙的優越感。

兩天後,劉振剛查到自己通過了審核。一起過審的還有他在排隊中認識的朋友。這也是他5月24日第三次來到天津排隊的原因。

8:30,河北區行政許可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全部到位。他們穿統一藍白條紋襯衣,胸前佩戴國徽。態度比我見過的大部分政府工作人員都溫和。

落戶天津?這次北漂們能否抓住這根救命稻草

▵天津,濱海新區行政審批中心服務大廳

拿著一疊被裁成撲克牌大小的白紙,他們走入隊伍,邊走邊喊: 誰有問題諮詢,寫在紙上。

另一批人迅速排出一列新隊,他們屬於昨天的“遺留問題”——昨天全市系統出現故障,100個號只辦理了27個,剩下73個人,今天繼續辦理。工作人員說:“咱們儘量別爭吵啊,友好協商下。”

所有人都笑了:“我們排了好幾天,都熟了,不會有糾紛。”

陸續有拿到預約單的人擠出玻璃門。他們用硬殼學歷證書託著那一紙薄薄的單據,一隻手攏在旁邊,小心翼翼穿過人群。

我的身邊,有東北腔在討論哪裡買二手房,有男人鑽進車子,留下一句話:“檔案已經從佛山寄過來了。”替兒子排隊的老大爺也喜上眉梢,逢人便說,“我原來是71號,前面有十個放棄的,我變成了61號!”

看起來充滿希望,輕快的氣氛卻隨時可能被打破。到上午11點多,工作人員宣佈,25日的100個號也已經發完,剩下排隊的人請明日再來。人群中情緒波動,有人高聲抗議:“為什麼不繼續發26日的號?我們都排了這麼久。不發號我們就不走了!”

很快,一名代表被選出去與工作人員協商。這讓我又想起了幾天前“河西50俠”的故事。

果然,沒多久,談判成功,26日的號繼續派發。隊伍的氣氛和緩下來,有人默默舉起大拇指,在頭頂上點了個贊。

時近中午,劉振剛終於拿到了自己的預約號。接下來兩天,他還需要回到這裡辦商調函,填落戶審批表。如果一切順利,他的戶口將會從老家威海遷到中國北方人才市場人才集體戶上。但這並不能保證他就是“天津人”。據說,每九十天,或者每兩年,政府會對集體戶口做一次抽查,如發現仍在天津無房、無工作、無社保,就會被遷戶。

跟著隊伍

落戶天津?這次北漂們能否抓住這根救命稻草

▵採訪天津落戶申請人視頻截圖

這大半天,我勉強分清了“預約號”“預約單”“存檔號”“預審號”……這些大同小異的三字經究竟指的什麼,只有全身心投入的人才知道,拿下每一步通關密碼,需要耗費多少精力,要經歷多少瑣碎且磨人的奔波和等待。

但我永遠記得,劉振剛在形容北京同事對此無動於衷時的一句話:“我能理解,一個人很難體察別人的痛苦。用一句很俗的話,我努力了多少年,才能跟你坐在一張桌子上喝咖啡。人生的起點不由得你選擇。”

站在行政中心前面,排隊的人們抬頭就能看到激勵。路口對面就是天津市第七十五中學,灰色教學樓外牆上,寫著幾個大字: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對世界,面向未來。

在這座一本錄取率排名全國第二的城市裡,它彷彿告訴這群從北京出發,到天津落戶的知識青年們:為了下一代,不要放棄。

(應受訪者要求,劉振剛為化名)

本 文 未 經 允 許 請 勿 轉 載

轉 載 或 商 務 合 作 請 留 言

‹ 火星試驗室 ›

博雅天下旗下產品

《博客天下》、《人物》等媒體鼎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