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品讀經典詩詞《蝶戀花》

王立群品讀經典詩詞《蝶戀花》

趙令畤是一個身份非常特殊的詞人。他是趙德芳的玄孫,趙德芳是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的小兒子。“斧聲燭影”事件後,趙匡胤暴病而亡,叔叔趙光義成功登基。再後來,哥哥趙德昭自殺。趙德昭死後一年多,太平興國六年(981)三月,趙德芳神秘地暴病而亡,年僅二十三歲。史書對這位年輕皇子的離奇死亡沒有做任何說明,這成為北宋初年政壇上的又一樁疑案。

北宋總共九位皇帝,除太祖趙匡胤外,其餘八位皇帝是宋太宗趙光義和他的子孫們。太祖趙匡胤這一支已經從顯赫的皇族淪落為一般士子,趙令畤就是這麼一位皇族子弟。

這首詞是趙令畤所作的清明詞。

清明是中國傳統節日中一個重要的節令,它的到來,表明春天已完全落地。清明是冬至後的第一百零八天,此時天氣晴朗,四時明淨,是傳統節日中祭祖掃墓的日子。

我們先看這首詞上片的前三句:

欲減羅衣寒未去,不卷珠簾,人在深深處。

首句寫清明時節天氣乍暖還寒,想少穿點衣服,又怕著涼。第二、三兩句“不卷珠簾,人在深深處”,寫主人公是一位困守空房的女子。儘管清明時春光無限,但她住處的“珠簾”竟然垂著,自己全無心緒,倦怠慵懶,連簾子都懶得卷。

女主人公為什麼心緒如此慵懶、苦悶呢?上片的後兩句“紅杏枝頭花幾許?啼痕止恨清明雨”透露了原因。

王立群品讀經典詩詞《蝶戀花》

連綿不盡、淅淅瀝瀝的“清明雨”下個不停,春寒遲遲不肯退去,“欲減羅衣寒未去”。可這並不是女主人公最傷感的,她自問“紅杏枝頭花幾許”,豔紅的杏花在連陰的“清明雨”中怎麼樣了,女主人公最關心的是連綿不盡的“清明雨”將杏花摧殘成什麼樣了。

杏花一般三四月份開,是詩詞中經常寫到的一種觀賞性極強的花。清明節的杏花更受人關注。陸游《臨安春雨初霽》中“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寫的就是雨催生了花,花裝點了雨,二者相映成趣。

不僅杏花,“清明雨”也深受詩人喜愛,唐人杜牧寫有知名的《清明》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雨”與杏花似有不解之緣。但是,詞中的女主人公卻對“清明雨”十分反感,為什麼呢?因為她認為“清明雨”摧殘了杏花。

王立群品讀經典詩詞《蝶戀花》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詞人以“紅杏”指代杏花。其實,杏花只有在含苞待放時,才會朵朵豔紅,隨著花瓣的舒展,色彩由濃轉淡,花落之時,片片雪白。宋代詩人楊萬里《文杏塢》詩談到杏花的顏色:

道白非真白,言紅不若紅。

請君紅白外,別眼看天工。

既不是真白,又不是真紅,您還是在紅白二色之外,看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吧。宋人葉紹翁《遊園不值》詩: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用“紅杏”寫杏花,強調的是含苞待放的花。這種尚未綻開的杏花被“清明雨”打落,讓女主人公格外心痛。遂她詢問“清明雨”後還有幾多杏花保留下來,並進一步推想,“啼痕止恨清明雨”,殘留的“紅杏”上面應有怨恨“清明雨”的淚痕。這個想象太豐富了。一場“清明雨”後,有杏花凋零,也有杏花傲然挺立,這些杏花掛著雨點,彷彿是怨恨的斑斑“啼痕”。

其實,恨“清明雨”的是女主人公。她恨“清明雨”是因為她的惜春、惜花之情,她的惜春、惜花之情又和惋惜自己青春的逝去密不可分,韶顏易逝,紅顏易老。正如《紅樓夢》中黛玉《葬花吟》所詠: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

詞的下片前三句直接抒情:

盡日沉煙香一縷,宿酒醒遲,惱破春情緒。

“盡日”是整整一個白天,“沉煙”是香爐裡點燃的沉香,“香一縷”是一縷沉香的煙裊裊上升。這一句寫女主人公百無聊賴,整整一天只能瞅著香爐裡的沉香燃起的一縷縷青煙發呆,苦坐愁城,打發時光。

“宿酒”是前一天晚上喝的酒,因“清明雨”而擔心“紅杏”受損,因擔心“紅杏”受損而生愁情,因愁情而喝悶酒,因酒喝多了而醒得晚了,“宿酒醒遲”。

“惱破”是惱得要命。這句是說,自己恨這個“清明雨”恨得要死。該死的清明雨讓含苞待放的“紅杏”未及綻放就匆匆告別了人間,要知道它們可是積累了一個冬天的能量,剛剛到了展現自己青春美好的時光,馬上就遭到了“清明雨”的無情打擊。女主人公懶得捲簾、懶得賞春,都和尚未綻放的“紅杏”葬送在“清明雨”上息息相關。

飛燕又將歸信誤,小屏風上西江路。

女主人公對“清明雨”的怨恨發洩完,又將怨氣撒向了“飛燕”。本來,女主人公這幾天一直惱怒“清明雨”,但是一抬頭,看見了淫雨霏霏中的“飛燕”,立即對著“飛燕”喃喃自語:你為什麼沒把親人的消息帶回來呢?這是無理之問,表達的是真實之情!

面前的“小屏風”上畫著親人離去的“西江路”。這條“西江路”送走了親人,卻沒能迎回親人。惱人的“清明雨”終將會過去,煩人的“飛燕”也將會飛走,唯有畫著送別親人“西江路”的“小屏風”,日日可見,無計可逃脫。

詞人從恨“清明雨”,到怨“飛燕”,再到面對畫著“西江路”的“小屏風”而無可奈何。正如《草堂詩餘正集》中所評:“末路情景,若近若遠,低徊不能去。”

摘自《賞詞如風:王立群品讀經典詩詞 》,王立群著,大象出版社2018年版。

王立群品讀經典詩詞《蝶戀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