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濤
關注【績效論】,長期分享薪酬績效、股權合夥人的專業知識!
我曾經去一家員工總人數只有80人的製造型企業輔導,一到工廠的會議室,就看到滿屋子的人,老闆介紹說這些都是部門經理,估計不少於20人。包括人事經理、行政經理、後勤經理、保安經理、辦公室主任。。。最後,我把他們減到3個。為什麼?
首先,工廠一共80名員工,按照管理鏈條1:8的配置,只能有10個基層幹部,再按1:7配置中層幹部,最多也才2個名額,考慮到實際情況,3個就夠了!
啟示:人員配置不合理的三個不良後果
1、浪費了人才,這些中層幹部做下10年也不會有多大的成長,而且工資都不高,負能量很大、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比較低。
2、浪費了效率,崗位越多、部門越多,反而是壁壘,增加了溝通成本,降低執行力。
3、浪費了成本,雖然個體工資都不高,但整體工資額很高。
案例:有一家物流企業,倉庫有50名員工,為了給員工加薪,減了15個人,然後將節省下來的工資給留下來的35名員工加薪。剛開始大家都很認可,員工抱怨少、團隊相對穩定了。可是過了兩個月,員工就不斷找老闆埋怨,稱每天忙的不得了,影響到個人健康、家庭生活等等。而老闆也發現,最近一段時間,倉庫的出貨量少了、差錯率高了、損耗率也高了、客戶投訴大幅增加了。為了保住客戶、業績和市場,老闆被迫增加人手,到現在倉庫員工已經達到52個人。
點評:這家物流企業倉庫的所有員工實施的都是固定工資,員工經常在正常工作時間內低效幹活,然後混加班工資。固定工資無法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員工出的是時間和體力,不顧效率和結果。企業並沒有買到員工的價值和創造力。而且固定工資是剛性的,只能上不能下、只能加不能減。結果是這家物流企業的人力成本不降反升。
馬雲對人力成本是這麼管控的
1、給結果付錢(獎),給努力鼓掌(勵)
2、欣賞有價值的失敗,獎勵堅持拿到結果的努力
3、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的工資
4、加工資是公司對你的崗位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5、那些沒有調薪的崗位,要先提升它的作用和價值
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的工資,總結一下就是減員、增效、加薪,這可行嗎?
問題一:領導為什麼要這麼幹?
俗話說,人多力量大,人多好乾活。對於領導來說,員工人數多一點,工作好安排、好調配。領導最怕的就是人手少時間緊任務重。還有,節約成本是老闆和財務的事,跟領導有多大的關係。即使給了編制、預算,領導也會找各種理由申請增編擴崗。
所以,當各級領導們沒有節約成本、管控預算的真實意願時,再好的理念也操作不了、操作不久。
問題二:工資加上去了,人未一定能減下來嗎?
如果崗位採用的是固定薪酬模式,這個提法可能淪為空談。員工會說,加工資是應該的。為什麼要幹那麼多活?而且,由於員工動力沒有持續拉昇,工作結果不好、員工主動性不能被激發出來,很快企業又要把減掉的人加回去。
所以,這種做法實施了一段時間後就會被中止,因為固定工資之下,無法量化這個“活”,不能激勵到團隊的主動性和創造力。
問題三:加量加薪不加人,可行嗎?
有的企業採用溫和的自然淘汰法,等有員工離職了,不再增加人員,將離職崗位的工作轉交其他員工負責,然後給他加點工資。這種做法看起來很可行,也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不過在操作中會遇不少的實際問題:
1、如果這個員工做不好這項新工作,加上去的工資能扣回來嗎?
2、如果公司重組了崗位,職責發生變動,可以把加的工資撤掉一些嗎?
所以,當企業實行簡單粗糙的薪酬模式時,再好的思維也可能無法達到好的效果。
如何實現"減員、增效、加薪"
1、痛下砍手,不破不立。砍部門(組織)、砍崗位、砍人手、砍預算、砍流程。
2、一專多能,產值定薪。小微企業大可不必實行專業化(除非特殊技術崗位),人人要能做兩個崗位以上的事,將員工收入產值化、價值化,明確定價規則,讓員工實現為自己幹、多勞多得。
3、轉變角色,利益趨同。將員工從管理者、打工者的角色轉變為經營者、所有者,參與經營、分享共同經營成果。只有所有員工成為利益的共同體,才能最終達成思維、目標的一致。
4、實現工具:KSF(寬帶薪酬)、PPV(量化薪酬)、OP(內部合夥人)、預算管控。
附案例:一個收銀員為什麼也會拼命地幹!
某餐飲企業的一個收銀員崗位,工作內容就是接聽客戶來電訂房、結帳買單、開具發票、做好日帳表。本來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崗位,拿的也是絕對固定的工資。但是這個收銀員,總是抱怨工作量大、工資低、風險高(假幣、客戶投訴),客戶來電訂房的服務態度也是很一般。怎麼辦呢?
以下圖片是我們為這個收銀員設計的新的PPV薪酬方案:
這個方案將收銀員的固定薪酬改變為PPV量化薪酬模式,將其主要的工作量化下來,通過測量找到平衡點,設定一個計價值,然後告訴收銀員,你的薪酬一定會拿更高。
PPV實施之後發生哪些變化?
1、收銀員接聽訂房電話的狀態跟過去比完全不一樣。她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聽到電話響。
2、顧客結帳買單的效率明顯提高了。因為她想快快的收到更多顧客的錢。
3、現在工作都有結果了,員工更加主動完成工作,不需要領導提醒、催促。
啟示:如果每一個員工都希望公司業績好、服務好、結果好,這家企業不可能沒錢賺。而員工,也在做好業績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分享!
本文所講的:PPV產值量化薪酬模式、KSF薪酬全績效模式,實操內容及案例,來自《績效核能》一書,想深入學習的,建議點擊以下鏈接購買!書內附數十個行業案例,送獨家視頻學習資料。
KSF薪酬全績效模式
在做薪酬設計時,員工的工資收入應該和他工作價值相結合。員工的收入增加和他的價值增加成同比關係的,如果能把員工的價值不斷的拉昇的時候,他的增加工資就會留出了空間,當他的收入增加和價值增加成同比時,企業工資費用率就不會增加。
附某企業業務部經理激勵性薪酬(KSF)方案
實施薪酬全績效模式,相對較少的底薪(固定工資)以及相應的較寬薪酬(績效工資)變動範圍;把高目標、高要求,變為平衡點(讓員工有安全感),平衡企業與員工的利益,得到員工的認同,達到員工為自己而做的效果,實現企業自行運轉;價值應等於價格,員工付出、創造的結果與其收入形成直接對等關係。
K1銷售額:平衡點687659元,每超500,獎勵1.5元;每少500,少發1.5元
K2毛利率:平衡點49.33%,每多0.1%,獎勵4元;每少0.1%,少發4元
K3銷售單數:平衡點2100,每多10單,獎勵3元;每少10單,少發3元
K4人創銷售:平衡點85957元,每多100元,獎勵2元;每少100元,少發2元
K5退貨率:平衡點1.68%,每下降0.01%,獎勵2元;每上升0.01%,少發2元
……
更多互動:私信“聯繫”與張老師交流
專注薪酬績效研究、實踐、落地運行。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評論、交流!
閱讀更多 績效論 的文章